電影比原著更偉大,因為《肖申克的救贖》做了3處重大改動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經典到堪稱完美的電影,很多人都知道。但《肖申克的救贖》原作者斯蒂芬·金,是一個名利雙收的「社會恐怖小說」作家,而他那些驚悚懸疑還帶著血腥殺戮的內容,又格外適合改編成影視,因此幾乎每一本小說都被搬上熒幕,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事實上,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好萊塢工業與出版市場緊密結合,「小說還在寫,電影就說好會開拍」的生產模式,斯蒂芬·金就是始作俑者。
關於「《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口碑那麼好?」之類的文章,網上一搜一大堆,今天我想另闢蹊徑,將小說原著和電影進行一個對比,看看這部被成為「電影史上最完美影片」,究竟做了哪些調整。
首先,電影人物比小說原型更鮮明
應該說,蒂姆·羅賓斯飾演的男主安迪和摩根·弗里曼飾演的男二瑞德,是電影《肖申克救贖》能夠享有如此高口碑,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也許正是看重了此二人獨具一格的特質,導演不惜調整了原著中的人物設置。
要知道,小說中的安迪,「屬於五短身材,長得白白凈凈,一頭棕發,雙手小而靈巧。他戴著一副金邊眼鏡,指甲永遠剪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而蒂姆·羅賓斯身高1.96m,典型的高個兒,要追究起來,這麼大的個子,確實比五短身材越獄難度要大不少呢。
至於瑞德,剛滿20歲就因謀殺罪入獄,且小說里一句也沒有說到他是黑人,但恐怕看過電影的人都會認為:摩根·弗里曼扮演的瑞德,滿足了這號人物的所有特質。
電影中的大反派,是肖申克監獄的典獄長山姆·諾頓,假仁假義背後的魔鬼嘴臉十分猙獰。
他跟安迪之間的較量,是全片最具戲劇性的亮點,而在小說中,這種人物間的對立相當弱化,在安迪入獄到越獄期間,典獄長換了好幾任。
其次,電影時間軸比小說更濃縮
小說中,安迪從1948年入獄到1975年成功越獄,共花了27年時間,而電影里,安迪越獄時間提前到了1966年,少了9年。
小說中,按瑞德的猜測,越獄通道打通是在1967年,也就是安迪恢復清白希望破滅那一年,此後他還在監獄中蟄伏了8年。
小說花大量篇幅讓瑞德去猜測安迪的恐懼,猜測安迪不敢輕舉妄動的可能性,畢竟如果你根本不下注,就不會輸。
應該說,書中詳實的描述讓安迪成功越獄顯得更現實,因為你知道他是如何開始,如何實施,甚至如何確保排污管能夠直接通向野外,而不是某個污水處理廠,顯然,安迪已經想法設法偷看過監獄的圖紙。
但電影中的安迪,當自由的希望被無恥陰狠的典獄長斷送後,毫不猶豫地展開了行動,正是這種成功所造成的刺激和快感,為觀眾帶來的無與倫比的美妙感受。
為配合這個時間,瑞德的出獄時間也比1977年提前了8年,但他在監獄中總共還是待滿了38年,因為安迪入獄時,他在監獄已經服刑20年,比小說多了10年。
最重要的,電影讓矛盾衝突更尖銳
影片中,諾頓是肖申克唯一的典獄長,因此,他承擔了小說中幾任典獄長所有暴行:縱容手下的暴戾行為、利用囚犯廉價勞動力賺黑錢、報花帳和偷逃稅。
更可怕的是,影片中,為了熄滅安迪出獄的念頭,典獄長兇狠地殘殺了那個有可能成為安迪洗脫冤案證人的年輕人!
天啊,當那個已經拿到高中文憑,看到了希望的年輕人,在監獄鐵網前被3粒無情的子彈殘忍擊穿,我的內心也彷彿被什麼擊得粉碎。
如何撫慰觀眾那遭受重創的心?唯有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小說中,作者為安迪安排了一位摯友,他在監獄外為安迪打點理財,確保安迪越獄後能夠獲取一筆不菲的財產。小說的重點落在了安迪如何壓制這種圍牆內外的巨大落差產生的心理煎熬,一直表現得從容淡定,直到完成最後一擊。
相比之下,電影的改編令人叫絕。
看起來安迪為典獄長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為自己做準備:一個非真實存在卻具備一切合法證件的人,各種理財流水,無需偽造的安迪簽名……
安迪成功越獄後,典獄長貪污的37萬黑錢,通過安迪專業的處理,最終成為自己20年冤案的賠償金。
而被控貪污和謀殺罪名的典獄長,在警察上門之前,被迫飲彈自盡。而且,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被安迪擊敗的。
救贖之道,就在聖經中,真是具有極大的反諷意味。
此外,電影增添了更多煽情元素
1、強化「制度化」的力量
服刑50年後獲得假釋的犯人老布,為了避免離開監獄,先是企圖用刀傷人,最終當戰戰巍巍的老布因無法適應監獄之外的正常生活上吊自殺時,唏噓之餘,我們對小說中反覆提到的監獄對人「制度化」的內涵,有了深刻的了解。
2、友情戲碼的增加
除了瑞德,電影中還有幾個對安迪比較關心的朋友,他們因為安迪被「姐妹花」侮辱感到難過,他們因為安迪為他們掙到的2瓶啤酒而感恩,他們還會為了安迪雕刻石頭的愛好而到處收集小石子。
3、音樂,放飛心靈自由的翅膀
安迪聽說瑞德曾經吹過口琴,因此送了他一把,而黑暗中瑞德吹響的那一個單音,讓我感覺心頭一暖。
此外,當安迪在捐贈的圖書中發現了一張音樂長篇,不惜被關2周的禁閉,也要讓那天籟之音通過擴音器響徹整個肖申克。當你看到所有犯人都被著美妙音樂所打動的表情,展示了那種垂死制度下,人們對生命經驗恢復的熱望。
4、結尾讓人熱淚盈眶的擁抱
電影最後一個場景,安迪和瑞德在海灘重逢,並緊緊擁抱在一起。
這個鏡頭,一抒我此前各種緊張壓抑和憤怒,深深感受到自由的喜悅與友情帶來的美好。
而小說,止筆於瑞德看過信,懷揣希望奔赴尋找安迪的那一幕——
我希望安迪在那兒。
我希望我能成功跨越美墨邊界。
我希望能見到我的朋友,和他握握手。
我希望太平洋和我夢想的一樣蔚藍。
我希望……
<end>
猜你喜歡:
布拉德皮特返老還童 逆生長魔幻故事 在最好的時光可以遇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