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肘底看捶,眼神與手腳的微妙關係

肘底看捶,眼神與手腳的微妙關係

GIF/462K

肘底著捶

動作一、二同第四式 「單鞭」動作一、二(圖18 一20),惟方向正斜不同。( 圖68一70)

動作三:重心全部移於右腿,身休微左轉,左腳提起向左後(正東)方擺出。 隨轉體,左掌向左弧形平移,隨移隨著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右掌也緊跟著向左弧形平移,隨移隨著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前;兩肘稍沉、微屈,使兩掌心遙對。眼神關及左擊左移。(圖71)

動作四:左腳向左東落下,重心漸漸全部移於左腿, 身體繼續左轉,右腳提起,向前微移落下,重心即漸漸移 於右腿;隨轉體,兩掌弧形向左平移,左掌移至左側時即弧形向左下移,兩臂隨移隨著內旋使兩掌心翻朝下,眼神先關左掌左移,當右掌將移至胸前時即顧右掌。(圖72一73 )

? 動作五:重心全部移予右腿,左腳略提,稍移向左前落下,以腳跟著地,身體繼續向左微轉。隨轉體,左掌自左而下向里經右前臂內側向前上圓轉穿出,掌心朝右,食指高與眉齊,與鼻尖對準,右掌向左經左掌外側下蓋,隨蓋隨著握拳,置於左肘下,拳眼朝上,拳心朝里。眼稍關左掌向左下繞,當左掌經右臂里側將要穿山時,即向前平硯,眼神仍要關及左掌穿出。(圖74)

? 要 點

?1.自抱虎歸山過渡到肘底看捶的動作須根據「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和「綿綿不斷」的要求進行,勿使有稜角和停頓處,要做得圓滿、協調。步法和手法均須隨腰轉動。兩腳不要雙重,要此起彼落,象翹翹板一樣。

?2.當兩掌向左平移時,要注意勿使右掌盪下,在平移過程中右掌須坐腕;平移時左手去,右手跟,距離要均等。

?3.做圖74的姿勢時,左膝要自然微弓,注意兩肩不要上聳,松腰胯;兩臂須呈弧形,不可挺直;胸部不要正對前方,要側顏朝右前斜方;左掌要坐腕。

1934年2月,上海大東書局公開出版楊澄甫著作《太極拳體用全書》。這是一本太極拳出版史上的不朽名著,被公認為是太極拳的經典文獻。

其一,自楊露禪、經楊健侯輩、至楊澄甫輩,祖孫三代練拳、傳拳,都是口授身傳,不立文字、未留系統拳照。至楊澄甫才首次以親自示範的成套拳照為基礎,撰述成專著。由口授到有書為據,這是一個轉折,或說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里程。

其二,《太極拳體用全書》的作者在《例言》中強調:「太極拳祗有一派,無二法門。不可自眩聰明,妄加增損。」要提防「私心妄改,以誤傳誤,易失體用之真傳」。這種情況,是人為地對原傳拳架的改變。就拳架傳承的一般情況而言,拳架在自然傳承中出現變化也是難以避免的。由於傳習者各自的武術基礎不同、文化素質不同、社會閱歷不同、性格和體質不同等,對原傳拳架的理解不會盡同,採取的修練方法也不會盡同,於是,形成的擅長技法(所謂「絕招」)和練拳風格必然有異,這就難免所習拳架和拳式會發生一些相應的變化。楊氏祖孫三代存在這種情況,他們各自的傳人、再傳人同樣會因為上述原因,引起所習拳架和拳式發生一些相應變化。唯此,若不進行必要的統一,再一代代轉傳下去,失去楊式太極拳架的「原生態」將是難免的。要統一,必須有個標準。「楊澄甫定型架」發揮了這個標準作用。楊式太極拳從不強調統一標準,到強調「無二法門」的統一標準,應該說是進入了規範化發展的新里程。

廣告

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太極 的精彩文章:

【二十四節氣】秋分
家中擺放六種物品,打開財運大門
白雲先生解《莊子》逍遙遊篇(五)
讓你的孩子21天把字寫好!脫胎換骨,試試吧
信仰道教更有利於世界和平

TAG:悅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