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清代王鐸行草臨褚遂良《家侄帖》合集欣賞:神采煥發,體勢寬博

清代王鐸行草臨褚遂良《家侄帖》合集欣賞:神采煥發,體勢寬博

清 王鐸 行書節臨褚遂良家侄帖 匡時2011秋拍 成交價1817萬元

王鐸是明末清初最優秀的書法家之一,其行草書以勢取勝,為世人所矚目。王鐸的成功無疑源自於深厚的臨古功力。王鐸的臨帖作品,有一部分忠實於原帖,主要是扇面、冊頁與低卷,單字大小與所臨範本也相當。王鐸提倡崇古,但並不推崇形似,而要求像米芾那樣解脫二王,鑄造鮮明的個人風格。這一努力主要體現在他的立軸與高卷樣式的臨帖作品中。由於單字放大,王鐸的書寫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王鐸在臨寫其它書家的行書作品時,總是或多或少地將米芾的行書風格植入其 中。經過王鐸的改造,體勢上成了類似米芾的行書,顯得神采煥發。由於字徑的展大,又要求著相對沉著厚重的點畫形象與之相適應。在小行草中過於跳蕩的點畫、過分精緻的起筆與收筆的鋒芒,在大件作品中都會損害整體上的厚重感。在小字展大的過程中,王鐸似乎也從顏真卿那裡找到一些解決這一問題 的辦法,用筆圓渾而體勢寬博。至於草書,王鐸深知大字、小字技法不同:『草書由篆,大草必如危峰之石, 側懸矗插,變勢奇突,與小草異。』這個不同的方法就是勢的不斷變動,連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在立軸與高卷作品中,王鐸有意識地在單字之間增加連綿,以獲得連貫、生動的氣脈。即使原帖很少連綿的,在臨作中也會大量增加引帶。有時在重新換墨起筆時,王鐸也會刻意與上一字的收筆連接,以取得視覺上的連貫效果,儘管這些點畫在筆勢上未必連綴。一些原本字字獨立的行書作品,也因為增加了連綿而有草書之意,而這正得益於張芝《冠軍帖》的影響。

唐 褚遂良 家侄帖

褚遂良(596-659),唐朝著名書法家。他的書法,初學虞世南,晚年取法鍾繇、王羲之,融匯漢隸,豐艷流暢,變化多姿,自成一家。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書家。相傳虞世南死後,唐太宗嘆息無人可以論書。魏徵稱讚說:「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魏徵認為,他對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認王字真偽的能力。他的傳世書跡有楷書《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伊闕佛龕》。

褚遂良的書法,初學虞世南,晚年取法鍾繇、王羲之,融匯漢隸,豐艷流暢,變化多姿,自成一家。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書家。相傳虞世南死後,唐太宗嘆息無人可以論書。魏徵稱讚說:「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魏徵認為,他對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認王字真偽的能力。褚遂良書藝的最為突出的特色為「空靈」。梁巘《評書帖》中說:「褚書提筆『空』,運筆『靈』。瘦硬清挺,自是絕品。」書法的空靈,正是通過運筆與提筆而體現出來的。在歐書或虞書之中,我們都找不到明顯的運筆的痕迹。但是褚遂良卻不同,他不掩飾用筆的痕迹,甚至樂於強調這種痕迹,以表現他所傾心的活潑節奏,一起一伏,一提一按,造成一種韻律,異常明快。像孫過庭《書譜》中要求的「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衂挫於毫芒」,在褚遂良的書法之中,體現得是最為徹底的。

高爾儼上款。高爾儼(1605-1654),字中孚。明天啟七年(1627)中舉人,崇禎十三年(l640)中探花(一甲第三名),後被授翰林院編修。順治二年(1645)四月,任侍讀學士;七月擢禮部侍郎。順治五年,調任吏部右侍郎。轉年,加右都御史。順治八年,任吏部尚書。順治十年,晉弘文院大學士(宰相)。1654年病故,帝贈少保,謚號「文端」。著有《古處堂集》四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陳璚、鄒安遞藏。陳璚(1862-1908),字六笙,又字鹿笙,一作鹿生,廣西貴縣人。官四川按察使,工書法,間作墨梅。鄒安(1864-1940),又名壽祺,字景叔,號適廬,浙江杭州人,著名金石學家,著有《周金文存》等。

陳璚題籤條。

清 王鐸 行書節臨褚遂良家侄帖 局部

清 王鐸 行書節臨褚遂良家侄帖 局部 27×169cm 1646年作

款 識:臨於丙戌春日,王鐸為中孚老館丈。

鈐 印:王鐸之印

鑒藏印:鹿笙珍藏、杭州鄒安適廬鑒藏記

同名作品

清 王鐸 節臨褚遂良家侄帖 絹本墨筆 1648年 202.5x51.2cm 青島市博物館藏

清 王鐸 草書臨家侄帖 保利2011秋拍 成交價178.25萬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luo 的精彩文章:

花香四溢:俄羅斯Ramil Gappasov作品欣賞
明代名家:邊景昭花鳥畫作品欣賞
秋日裡的一抹暖紅,寫意柿子該怎麼畫
北宋奇人梅花為妻鶴為子,善書畫卻極少存世

TAG:藝術l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