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水調歌頭》太過經典,他的大弟子一不小心就山寨了
說起蘇軾的詞,不得不提《水調歌頭》,此詞朗朗上口,想像奇特,詞意跟著情緒行雲流水,雖然轉折不斷,但讀起來卻非常流暢和諧。
對於這首詞,歷來評價極高,公認為中秋詞中寫得最好的。蘇軾的大弟子黃庭堅對這首詞也是喜愛不已,讀的次數多了就不知不覺的影響到自己的筆法。
晚年時,黃庭堅屢次被貶,但他牢記老師的教誨,時常保持樂觀的心態。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黃庭堅郊遊散心,目睹春光燦爛,也寫了一首《水調歌頭》: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枝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仔細品味這首詞的謀篇布局,和蘇軾的《水調歌頭》簡直如出一轍。不同之處只在於蘇軾是對月懷人,黃庭經是寫景抒懷。
上片首兩句「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是起興,點明時間地點。三、四兩句是承接武陵溪而來,描寫武陵溪的景色,非常類似蘇軾在切題後想像天上的場景。
有了景色描寫,接下來就是寫作者的主觀意願,「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這幾句更是赤裸裸的山寨蘇軾。
下片和蘇軾一樣,也先來一個轉折,回到現實描寫,通過反問又來一次轉折,再引出後面的議論。只是這結尾相比蘇軾差得太遠,顯得有些刻意。
當然,黃庭堅在寫作這首詞時可能根本沒想過要去模仿蘇軾,只是他中老師的毒太深,一不小心就運用了老師的手法,估計他自己寫完後也要忍不住啞然失笑吧。
※古代宮廷必備的守宮砂,全靠這種常見的小動物大顯神通
※朋友舉薦他做官他憤而絕交,但臨死之時卻將兒子託付給朋友
※京兆尹說年底了該嚴打了,他問這個人你敢動嗎?京兆尹沉默不語
※當了三年官家產翻了三倍,他的妻子毅然離家出走
TAG:沉香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