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淝水之戰是真的嗎?你了解嗎?

淝水之戰是真的嗎?你了解嗎?

感謝大家於百忙之中,還來看小編的文章,你在,或者不在,小編都在辛勤勞作,只為等您到來!小編會一如既往的給大家分享各類穿衣搭配,觀看辛苦了,謝謝,祝您閱讀愉快,天天有個好心情,健康生活每一天,喜歡小編的動動你發財的小手關注小編吧

首先肯定的回答你,淝水之戰確實是真實的,主導這場戰役勝利的就是東晉名將謝玄以及他的「北府軍」。

前一段時間再找一些歷史上的聲名不顯的名將系列,其中就包括謝玄,故而對於謝玄也就多了一些了解,而謝玄最為人熟識的也就是淝水之戰了。

看到題主的描述,也就知道題主就是憑藉歷史書上的一句「秦軍敗了」,就做出的一系列的判斷,不能說這樣的判斷全錯,但是分析問題確實不全面的。

首選,淝水之戰不是就在淝水河畔打了這麼一戰,而是一系列戰役的總稱,就像官渡之戰難道曹操偷襲了一次糧草就算贏了嗎?那是一系列的大戰,而歷史書上說的就是一個節點,最重要的節點而已。

淝水決戰之前,東晉和前秦就有過一系列的接觸,而且戰前也要有一個動員的過程的,任何戰爭都不可能是說打就打,部隊的集結,糧草的囤積等等那不是一個短時間就能夠完成的,就算是現代社會,交通便利的情況下,兵員投送也是一個大問題的,何況是古代呢?東晉方面,由謝玄訓練的北府軍在已經在戰爭來臨前幾年就已經訓練完成,這支部隊人數不是很多,卻是戰鬥力異常的強悍,紀律嚴明的部隊,尤其是他們有一個好的統帥謝玄,不要以為世家大族就只會吟詩作賦,也是有能打的將領的。謝安確實是主帥,也確實給人的印象就是文人的感覺,但是這場戰爭卻是謝石、謝玄等人來打的,而且作戰的決定也都是他們來指定的,可以說謝安就是個名義上的統帥而已。

其次,決戰之前,謝玄便派遣部將劉牢之率領五千北府軍奔襲洛澗,趁著前秦軍隊沒能全部集結的時機,取得洛澗大捷,秦軍損失十員大將和五萬主力,之後還在淮河渡口,殲滅秦軍一萬五千人。此時,秦軍內就有了畏懼的思想,尤其是苻堅本人,當他登上壽陽城樓看見對面北府軍的部陣整齊的時候,就可以看出。

第三,淝水決戰時,謝玄利用苻堅想要速戰速決的想法,他就派人對苻堅說要讓東晉的部隊過河來一個大戰,苻堅想要趁著晉軍過河的時候擊之,就能夠達成他速戰的目的了,於是他不再聽從部將的正確的建議,同意了晉軍過河,於是指揮部隊後退,就有了我們熟知的經過了,有人大喊秦軍敗了,導致秦軍亂了陣腳,無法有效的進行控制了。

但是這裡問題就來了,是誰在大喊秦軍敗了呢?我們學生時代的歷史書上都沒有提過,這個人就是朱序,他本就是東晉的將領,只不過是當年襄陽之戰的時候,被前秦俘虜了,而他這次就是一個內應,因為之前苻堅派他勸降謝石等人的時候,他便已經又回歸了晉軍了。

所以才會有前秦軍隊剛剛後退,就有人高喊秦軍敗了的。謝玄等人也就是趁著這個秦軍失控的時候,帶領八千北府軍精銳渡河全力出擊,打敗的前秦軍隊。

第四,就是軍心亂了的時候,是短時間內無法有限控制的,而且此時淝水決戰這裡的前秦軍隊也不是他的全部,大約也就二十萬左右而已,苻堅中箭,主帥苻融被殺。這個時候,哪裡還能組織好他們的部隊呢?而且前秦軍隊基本上是自相踐踏,投水而死的不計其數。

苻堅為什麼失敗?一是前秦內部只是軍事的統一,統治不穩定,各大被他征服的勢力只是表面的臣服,都有各自的小心思。

二是苻堅的用人的失誤,那些投降的少數民族上層都是他重用的核心,而漢族人卻不受到重視,但是正式這些人才是他不穩定的因素。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一個周密的戰略部署,苻堅就是想要憑藉自身的百萬大軍人數的優勢想要取勝的,這個有他的「投鞭斷流」的典故就可以看出,他是有些驕傲輕敵的,看不起東晉的軍隊的。

當然,北府軍的戰鬥力也確實是驚人的。

苻堅是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甚至可以列入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偉大帝王之列。苻堅前期的成就與王猛是分不開的,王猛臨終前告誡苻堅不可伐晉,但苻堅違背了他的遺言。苻堅深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但有些食而不化,對被他滅掉的異國的首領及其宗族,一味採取感化重用的政策,實行人口遷徙削弱了對核心地區的控制。在傾國而出的攻晉的大軍中,魚龍混雜,既有慕容垂、姚萇這樣手握重兵一心伺機復國的被滅敵國的貴族,也有朱序這樣在戰爭中被俘的漢人大臣,並且這些人無例外地受到信任和重用。這些都為苻堅後來的敗亡埋下了禍根。

反觀東晉方面,在謝安的主持下,氏族諧調,將士用命,準備充分,士氣高昂。在前哨戰中,秦軍屢敗,苻堅的信心已經有所動搖。當晉軍渡河、秦軍陣腳移動之時,朱序乘機高喊「秦軍敗了」,造成秦軍混亂,晉軍乘機追殺,秦軍統帥苻融死於亂軍之中,秦軍於是土崩瓦解,一路潰逃,苻堅本人也中箭受傷,單騎逃回。淝水之戰以後,秦國元氣大傷,各部族首領紛紛反叛,北方重新陷入四分五裂,後來苻堅被羌族首領姚萇抓住殺害。淝水之戰有明確可信的歷史記載,怎麼可以用拍腦袋的方法,唯心地、毫無根據地提出所謂質疑呢?

課本上寫的是一句話導致,實質上是多重原因,你可以查資治通鑒,甚至百度。苻堅對各族將領和軍民,只要投降就會好好對待,這是好也是壞。所謂英雄,慾望和野心是不會那麼容易放棄,一族自有一族的統一或稱霸一方的心,五胡和漢站到一起,是鬆散的聯合。其中鮮卑慕容,羝族姚,涼州各族,還有被逼投降的東晉文武大將,各方一直找機會,王猛和氐族苻氏宗室都看得出來,一直勸苻堅制限他們各族,那些水準高的異族將領無論明反還是暗反還是真誠都要殺或壓制,結果在那戰都成為各路將軍,內部前東晉將領通風報信,東晉雖然軍隊不多,但北府軍人才濟濟,劉裕後來全滅北方几大國並且直接殺對方的君臣,後面被北魏撿便宜,很簡單就統一了,這是後話,北府軍相當於北魏的六鎮軍或北宋的控鶴軍,後世爭雄的君主都出於此。

草木皆兵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你說不可能?古代打仗就是打的士氣,打的軍心!你這樣質疑,為何北宋十幾萬大軍被女真,契丹一兩萬人打的丟盔棄甲?不就是人心,軍心,士氣下落么?一旦有一個地方的陣營亂了,逃跑,馬上就衝擊後方隊形。全軍不都亂了?沒了陣法,怎麼打?不就是散兵游勇

開戰時,前東晉的朱氏在內部起鬨說輸了,下面兵跑了,各族所控部隊有意或無意也帶兵跑離戰場,亂了起來,前軍讓位置讓東晉軍過河,看到後軍跑,立即大亂,還有將領直接呼喊投降和進攻自己中軍,東晉好歹幾萬人,又是強兵悍將,謝安是負責戰略,正真戰術者謝玄和下屬北府軍,自己查查北府軍的將領吧,於是苻堅兵敗山倒。多多益善的成語怎麼來,大家都知道,兵越多,越難控制,還有三國志的赤壁之戰,其實曹操沒損失過將領,就是輸,還有諸葛亮次次用奇兵埋伏 靠敵軍一瞬間混亂敗敵,如果苻堅大軍真的上下一心,人多是優勢,反之,越多越會輸,他弟弟和其他宗室忠將很多死於此戰。有被敵殺有被自己人踩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晉 的精彩文章:

南北朝時期的王猛為什麼有人拿他和諸葛亮比,他到底都做過哪些事
歷史十大古戰場!硝煙已去,悲情猶在,當陽長坂最傳奇
顧愷之的撩妹大法你們肯定都學不會
這個皇帝帶領100萬大軍攻打敵國,卻因1句話全軍覆滅
東晉最囂張的宰相,自己犯錯卻要求廢黜皇帝

TAG: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