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兄弟深情追憶父親
唐翼明:父親在精神上的影響更多 他是我的榜樣
我個人覺得我父親對我們兄弟倆,其實在精神上的影響比具體的教導要多。
當然首先包括遺傳,感謝父親母親把他們優秀的一些性格因素遺傳給了我。我是相信遺傳的,我認為這是科學,是唯物主義。因為我們都承認DNA,很多東西已經寫在你的DNA里了,連你這輩子生什麼大病都體現在裡面,怎麼能不講遺傳呢。
首先要感謝我的父母給我好的遺傳。
第二,他們的存在以及他們這輩子的奮鬥和成功,就是對我們精神上最大的激勵。
我父親從一個農村孩子,雖然父母都是耕讀之家,我們的父家也有考中秀才的,我曾祖父就是。母家更發達,我父母結婚前,我大舅已經是孫中山的秘書,孫中山在廣州做臨時總統的時候,就把我大舅要去做秘書,他倆是密友。他還是著名的書法家、畫家。可他死得很早,一般人不知道。所以王家有很多成功人,即便我們不在父母身邊長大,但是知道我們父母是如何努力,如何奮鬥,如何成功的。
唐氏兄弟(左為唐浩明,右為唐翼明)
我的父親是一個鄉下的小孩,耕讀之家出生的一個小孩,怎麼能夠一步步長成這個樣子,居然後來做了蔣介石的秘書,這就夠了。
我很佩服謝安身教,我父親對我就是身教,我一想到他這輩子是怎麼奮鬥過來的,怎麼努力取得成功的,他為什麼不甘墮落,不甘下流,力爭上遊,一定要把自己培養成有用的人,這就是我的榜樣,我怎麼可以懶惰,我怎麼可以不勤奮呢?我怎麼可以自甘下流呢?
唐浩明:父親的兩次流淚
我們比較特殊,父母很早就離開我們了,不在我們身邊。我當時只有2歲多一點,基本沒是印象。
我哥哥剛才講的是精神上的一個榜樣,我講的是靈魂上的一個存在。
後來有機會能夠生活在父母身邊,雖然不是很長,對我來說,我是很珍惜這個時候。因為父母從小就是偶像級的,他們說的一些話,做的一些事情,我都認真聽、認真看,努力向他們學習。
唐振楚(右二)與胡適夫婦合影
我父親是說話不多的人,我哥哥很清楚,他是一個少言寡語的人,他很信奉孔夫子的教導,身體力行。但是他講的話都很有分量,他說你現在是作家了,經常寫文章,用文章跟世界打交道,我跟你說文人切忌要注意,筆下當存忠厚。
我始終把父親這句話記住,不能輕易用筆墨去傷害別人。由此可以看到我們父親內心深處的儒家仁厚之心。
我去年出了一部隨筆集《冷月孤燈——靜遠樓讀史》,是讀歷史,我在裡面說到兩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是寫父親,叫做《父親的兩次流淚》,完全是一個真實例子,完全真實的記錄。
我在台灣的時候親眼看到我父親兩次流淚,一次是談他的家世,家世的傳承。
因為我們沒有常年生活在他的身邊,對家世了解得很少。父親對家世很艱難,他4歲的時候父親就死了,寡母帶著6個子女,你想有多貧困艱難。這樣的一個母親,居然不放棄兒子的學歷,我父親後來居然讀了大學,而且是最好的政治大學。
你看這母親付出了多大的代價,父親牢牢記住母親的教會,但是就在父親大學畢業,要參加工作的前夕,母親突然去世了,然後父親的心裡多麼難受。他在跟我們說這段經歷的時候,老淚縱橫,我們現在聽了都很難受。這就是感恩、孝道,父親這一刻我始終銘心刻骨。
第二次,我在談曾國藩,我父親從來不讀小說,這與他不喜歡讀文藝有關,但是他讀了我的小說。
我的小說最先在台灣出版,因為父親的原因當時在大陸不能出版。我父親聯繫了台灣的一個出版公司,所以我父親最早讀到手稿,僅僅因為是我父親,還因為曾國藩是他的偶像。父親很崇拜曾國藩,所以我們父子有時候會就曾國藩和湖南的一些先賢們談談話。
有一次我就說到打下南京以後,兩兄弟見面,老九在軍隊打南京,他是前線的主勢力,老大到前線去看望弟弟。這種大勝不是一般的勝利,曾氏兄弟的見面與世人想像不一樣。老大見到老九,他叫老九把衣服脫下來,那時候天氣很熱,是7月份,他要親眼看看九弟這些年帶兵打仗身上留下的傷疤,他每一處都用手去摸,去問這個傷勢是在哪裡受的傷,什麼戰爭留下的,什麼時候好的,老九身上有十多處傷疤,老大就一處一處地問,最後終於把九弟問得嚎啕大哭。哥哥說你就哭吧,這些年來你受了很大的委屈,遭了很大的罪,別人不一定記不住,我這個做哥哥一定記住。
我說這個故事的時候也很大聲的說,我突然發現坐在對面的老夫妻淚水直流,為父親這個神態震住了,我馬上就停下來了。
老父親80多歲,男兒有淚不輕彈,何況一個80多歲、身處高位,給人家的感覺,他是一個情感不是很豐富的人,這時候發現他還有這麼深厚的情感,而這些情感都是來自於一種骨肉親情,都是來自於他的感恩,一種情懷,來自於世上有很多人值得他感激的人,他沒有來得及感恩。尤其是他的哥哥,兄弟姊妹。所有對他有恩的人,他都想報答,但是在那種特殊情況下,他無法報答。他聽到曾氏兄弟會面的這種情境下,他一定想到自己這種深厚、濃重的骨肉之情,天倫之情。
這種仁慈之情,就是父母帶給他的,我們要把它傳承出去,這是我們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傳遞的。
所以我什麼不寫小說看,要寫評點曾國藩的家書,因為他的家書裡面,就把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東西,用日常的話娓娓說來,充滿著情感,而這種情感不是一般的情感,是父子情感、兄弟情感,用這種東西作為媒介,不是用高頭講義,說教型,說很多的道理,它的媒介人就是情感,用很平實的語言,把絕大多的學問傳給子孫。
我作為炎黃子孫,尤其是湖湘子弟,要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的東西,通過我的解讀,我對人生的體驗傳達出去。
(唐浩明老師為 "拙誠文化" 公眾號顧問)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拙誠文化」
※有人把李白一生的旅行足跡做了地圖,忽然發現……
※從自卑亭往上走
※一方碑刻中的精神力量
※周敦頤《拙賦》賞析
※唐浩明:「楚風」「湘學」鑄就湖湘文化精神
TAG:拙誠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