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讀書的思考

關於讀書的思考

小編按:先生斷電斷網,不方便上來。今天發一篇論壇里同學寫的關於讀書的問題,比較有代表性,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用。

看書的時候,有這樣幾個毛病常常出現,也吃過一些虧。這幾個問題自己以前總犯,卻不自知。在此總結一下,給自己提個小心。

1.閱讀古文,需要先查明每個字的意思,不能想當然。朱子在四書章句中,記得程子言:「凡看文字,須先曉其文意,然後可以求其意。未有不曉文義而見意者也。」看書需要先明白每個字的意思,這些字就如同砌牆的磚塊一樣,如果字義出了差錯,那麼這裡謬之以毫釐,對文章的理解就將失之以千里,縱然後面用功多勤,反而會越走越遠。記得的一個例子就是「理髮須百度」中,百度是什麼意思,自己總是去查百度的意思,其實文意藏在理髮二字。

2.讀書應當以經典為先,不需要貪多。這個道理自己總算明白,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往往會為了貪圖新鮮事物的快感,四處去瞧新鮮。實際上,經典常讀常新,越嚼越甜。其中文字言簡而意味深長,讀起來一則分量重、味道足;二來是乾貨實誠,學起來效率高。工作之後,大塊的時間減少了,只能先撿重要的來了。

3.看書的態度需要轉變,應當抱著體察己過,明了道理規矩的心態;而不是單純的為了探尋知識,追求快感;或是炫耀己知,尋求認同;更不是挑揀差錯,尋求作者不是。對於古時經典,在初學的階段,竊以為即使全盤接受,也不會吃虧的。因為在學過之後,還有實踐這一道保險在之後保護自己,以修身檢驗學問。同時,經過實踐的學問,也才算是學到了。在這裡,挑選經典來讀的優勢就體現了。此外,讀經典時,如果自己理解和原文出現了偏差,須先多想想是否是自己的錯誤。按照我的體會,除非自己抄來的理解能夠完備覆蓋原有理解,並且更加貼近自然。此時,才有可能是自己的體會比經典字面意思深了一層。當然,這樣的機會少之又少,多數情況是自己想岔了,想多了。最後,經典的作者也並非沒有理解到這裡,只不過不全寫出來罷了。更何況,踐行得來的東西和腦補得來的東西,之間的差別不是一點半點。縱使兩者高矮有別,精微之處的差別肯定是巨大無比的。

4.看書不能死抱著小處不放,要體會大的意思。如同朱子述程子的學習方法,「論、孟只剩讀著便自意足。學者須是玩味。若以語言解著,意便不足」,「頤自十七八讀論語,當時已曉文意。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這裡,讀就是一種縱覽全局的學習方法。不讀,是不能體會文意的。只是思考,容易陷在一個犄角旮旯,常常會惑於芝麻,丟了西瓜。當然,這是建立在知曉文字意思的基礎之上的。

5.看書不應好高騖遠,能用以切實修身,改正自己錯誤的地方,就是金子。書中常常有美妙、高深的地方。但是,對於這些地方,要明白自己的積累是否能夠踮腳夠到。如果暫時夠不到,那麼不妨放放,知識跑不了。然而這些疑點,可以記錄下來。這樣,往往是時隔多日,一個偶然的機會,自己就會自然的想起,然後從他處解開這個謎底。

當然,更多時候是,「高妙之處,若非親至,無法體會。」所以,對於書中的難疑點,可以先存疑,留待後考(別忘了,經典時會讀很多遍的)。存疑後,轉而先去學習後面容易理解,「容易」踐行的道理。這些「簡單」的道理,才是對自己更重要、更寶貴的東西。這樣循序漸進,就不容易被困難拖垮興趣,也會讓自己更容易在行動上有力的提高自己,獲得進步和收穫。

6.讀書中的公私之別。看書、所學應該是為了自己,特別是去改正自己的缺點,而不是為了炫技。所以學習的時候,中心不應該放在帖子寫的多美,筆記記的多工整,格式調整的多華麗,彷彿顯得自己多勤奮刻苦認真向上一樣,而是應該將重心放在,自己確確實實學明白了道理這裡。

同時呢,看書的時候也可以換個角度,論壇和人灌水爭論也要換個角度(為他人而不是為自己)。

和別人討論問題的時候,不是為了爭一個對錯,說服對方,讓自己顯得厲害。而應該從兩方面考慮問題,一個是,自己寫的對自己改正缺點有沒有用;另一個是,如何能幫助對方改正「缺點」,讓對方能聽得進去自己說的話。

對於看書,誠敬使人學習效率高的道理容易理解。公對學習效率的提升卻非是體會過不能知道(對於這一點,我只能偶爾幾個空隙才能做到)。我今天也嘗到了一點這裡的甜頭,但是當時思路稍縱即逝,沒能記下來,只是稍微體會到了一點這個道理,所以無法和大家分享。這裡的公,是真的啥也不圖,就是成人之美的公。一開始做不到,在論壇里分享分享自己整理過的東西,也會有所收穫的。沒有試過的人,請珍惜論壇提供的這個好機會。「別看不起平時的待人接物,燒香祭祖,網上對答,這是自儉而慎獨,是最好最有效率的基礎修鍊。

重新理了一遍。發現自己想說的,先輩早已言盡,在朱子的四書章句中有載,錄於此:

程子曰:論語之書,成於有子、曾子之門人,故其書獨二子以子稱。

程子曰:讀論語,有讀了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後其中得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後知好之者;有讀了後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程子曰: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只是此等人者,便是不曾讀。

程子曰:頤自十七八讀論語,當時已曉文義。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程子曰:學者當以論語、孟子為本。論語、孟子既治,則六經可不治而明矣。讀書者當觀聖人所以作經之意,與聖人所以用心,聖人之所以至於聖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晝誦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氣,闕其疑,則聖人之意可見矣。

程子曰:凡看文字,須先曉其文義,然後可以求其意。未有不曉文義而見意者也。

程子曰:學者須將論語中諸弟子問處便作自己問,聖人答處便作今日耳聞,自然有得。雖孔、孟復生,不過以此教人。若能於語、孟中深求玩味,將來涵養成甚深氣質。

程子曰:凡看語、孟,且須熟讀玩味。須將聖人言語切己,不可只作一場話說。人只看得二書切己,終身盡多也。

程子曰:論、孟只剩讀著便自意足。學者須是玩味。若以語言解著,意便不足。

或問:且將論、孟緊要處看,如何?程子曰:固是好,但終是不浹洽耳。

程子曰:孔子言語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語句句是事實。

程子曰:學者先讀論語、孟子,如尺度權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見得長短輕重。

程子曰:讀論語、孟子而不知道,所謂雖多,亦奚以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山小敘 的精彩文章:

秋判首過,洗臟滌肝
從岳武穆說起-小論神將之德
早期記錄老子言論的經典-《文子》

TAG:博山小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