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稱帝後,面對匈奴的騷擾,為什麼不派韓信去攻打?

劉邦稱帝後,面對匈奴的騷擾,為什麼不派韓信去攻打?

先看一組數據。

公元前203年,齊地平定,劉邦被圍滎陽,封韓信為齊王。

公元前202年2月,劉邦兌現了先前的諾言,封韓信為楚王。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之陽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

也就是說,漢高祖稱帝後,韓信並沒有被改封。反倒是後來收到猜忌,被貶為淮陰侯。

而漢高祖劉邦誅殺的功臣,大多是異姓諸侯王(還有陳豨)。

王的地位高於侯。有一個問題,漢初功臣那麼多,有哪些人該被封王?難道是僅以軍功論?蕭何、張良不提,曹參攻下兩國、一百二十二縣,戰功僅次於韓信 ,分封時地位低於彭越、英布等人,這是為何?

原因在於蕭何、張良、曹參他們的嫡系身份,劉邦沒有封他們為王的必要。而分封其他諸侯王,卻是迫於無奈。彭越、英布、張耳、臧荼這些人原非劉邦陣營人物,有幾人本來就是原先項羽分封的十九國諸侯中的一員。

劉邦與項羽爭霸最終得勝,實在仰仗於與他們的連橫合作。韓信雖可稱是劉邦嫡系,但在韓信攻略齊地後,成為僅次於項羽、劉邦的第三大勢力。在楚漢相持的形勢下,韓信的立場左右著戰爭的結局,齊、楚之立更是他以手中兵權要挾劉邦的結果(勝項羽後,劉邦馬上收回韓信的兵權)。

盜匪劫掠之後,參與者都要分一杯羹,這是常理。軍功階層或王或侯,也是歷朝歷代馬上得天下後的必然秩序。

嚴格來說異姓王根本不是劉邦的「臣」,在劉邦眼裡他們和項羽沒什麼區別,只是大家先聯合起來幹掉一家最大的,諸侯的實力和心態不會因為劉邦自己稱個帝就改變的,所以諸侯眼裡劉邦還是那家最大的,不知道又什麼時候聯合起來也把他幹掉了。

拿韓信來說,他強迫劉邦封其為假齊王,又在約定共討項羽時失期不至,直到劉邦正式宣布把齊地分封給他時(前面只是假齊王,也就是代理齊王)才領兵助戰,早就犯了劉邦的忌諱,更不要說他後來的確造反了。可以說在韓信逼迫劉邦封他為王時,劉邦殺心已起,他終究是難逃一死的。

所以,韓信之流的悲劇,一定程度上是他們咎由自取。當然,劉邦剷除異姓王,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以實現漢朝的長治久安,這也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

劉邦的軍隊是一統時的百戰之師,戰力並不差,卻被圍在白登山。當時的匈奴正直大一統最強大的時候,就算韓信去了,步兵對騎兵,天生劣勢,勝負兩兩。最好的結果就是複製唐朝一樣的結果,草原打打滅滅,殺了一批又一批。在冷兵器時代,草原的歷史依然不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邦 的精彩文章:

韓信如果造反,劉邦能打過他嗎?
為什麼劉邦能看出「安漢者必勃也」?現在來看不得不讓人佩服!
腹黑皇帝劉邦:封侄子為「刷鍋侯」,封家臣為「劈陽侯」
聽人勸不僅能吃飽飯,還能做皇帝,毛主席說他是史上最厲害的皇帝
為什麼說劉邦比項羽厲害?

TAG: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