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過去的農居生活:養雞、鵝、鴨

過去的農居生活:養雞、鵝、鴨

雞、鵝、鴨是舊時農家必養的家禽。

舊時農家養雞,一般為放養,即早上打開雞舍門,讓雞出來,先喂一餐糠飯(米糠加頭天的剩飯)或玉米、谷。吃完後讓雞隨便跑出家門,在屋前屋後覓食。傍晚,雞自行回家後,再喂一餐食雞便會自行歸舍休息。夏秋割稻季節,把雞關在竹編的雞籠里,挑到稻田裡「撿稻粒」,即把雞放到割完稻的稻田裡,吃掉在田裡的稻穀。往往是大人割稻子,小孩撿稻穗、看雞。

俗稱公雞為雄雞,母雞為草雞。小雞一般由自家養的母雞孵化。母雞不生蛋,食量減少,老是咕咕叫,常蹲在窩裡,這是草雞「賴孵」了。主人就把雞蛋放進窩裡,讓賴孵雞孵小雞。也有向送上門的雞販子買小雞的。買小雞有禁忌,俗信忌問「買多少?」,否則雞買回家會發雞瘟。要講少買多。小雞買好後要討「娘家米」,只有帶娘家米,小雞才能宜其家室,得以長大。賣小雞人用的扁擔一定要兩頭向上翹,其他樣子的扁擔都不可以用,舊俗認為直的扁擔會使雞「直」去(即死去),垂頭的扁擔會使雞發瘟病(垂頭的雞,即為發瘟病),均犯禁忌。

過去的農居生活:養雞、鵝、鴨

農家養草雞多為生雞蛋,舊時農民買不起補品吃,常用雞蛋補身體。小雞長成所生的第一個蛋,叫作「頭生蛋」,特別寶貴。俗信家有新媳婦或者閨女,吃了頭生蛋可以「早生貴子」。早上丈夫出門幹活,老婆在家燒好五更(早飯),用米粥湯泡個米湯蛋,讓丈夫回來吃了補身子。

雞蛋還用來招待客人,家裡來了客人,主人燒一碗索麵或粉干,加兩個雞蛋讓客人吃。嫡親生日、做產也要送雞蛋。

飼養雄雞主要為了吃肉,過年過節殺只大雄雞;農忙到來殺只大雄雞補補身子;祭祀活動需要全雞當祭品。

過去的農居生活:養雞、鵝、鴨

農家養鵝,品種為本地灰鵝,多為吃肉,肉質油而不膩,鮮嫩味美,

民間還有養鴨的習俗,養鴨以生蛋和吃肉為主。

營養豐富。一般能養五六斤,大的可以養到十幾斤。鵝飼料一般為米糠、 青菜、蘿蔔和鮮嫩的野草,放養和圈養結合。清明、過年殺鵝,俗稱「清 明鵝」「過年鵝」。民間祭祀活動多用全鵝。

鵝、鴨喜歡水,門前有小溪、水塘的地方,習慣把鵝、鴨趕到小溪、 水塘里戲水覓食,捕捉小魚小蝦吃,鵝、鴨會長得特別快、特別肥。

過去的農居生活:養雞、鵝、鴨

書名:過去的鄉居生活

作者:朱志強, 唐桓臻, 著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49.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10個測試你是否有資格當一名破案高手的邏輯推理題
銷售冠軍是怎樣煉成的,你真的適合做推銷嗎?

TAG:書問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