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中法國很快就投降了,而中國誓死抵抗到底?
一,國土面積和地形。
法國本土面積只有55萬平方公里,在歐洲也算是大國。但面對德國250萬精銳坦克軍團卻嚴重缺乏縱深,防線一旦被突破就沒有迴旋餘地。
歐洲的地形如上圖,德法兩國南部是阿爾卑斯山,中北部則以平原和低地丘陵為主,非常適合德國的坦克軍團突進。國土狹小使得法國很多優勢完全無法發揮,就不得不投降。
民國時期中國國土面積達1141萬平方公里,大山大河湖泊等天然屏障較多,南方地區更是水網縱橫,不利於機械化部隊的挺近。
中國軍民充分利用各種地形阻滯了日軍的進攻,以空間換時間。在此過程中,中國雖然傷亡極其慘重,但日本兵力少,後勤保障不力的缺點也顯現出來。時間拖的越長,對中國越有利。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勝利的天平開始偏向中國一方。
二,人的因素。
首先是人口數量的問題。
二戰期間法國人口4100萬,德國人口7000多萬。德國佔有巨大的人口優勢,況且德國佔領的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丹麥、挪威還有很多德裔人口和僕從國偽軍跟隨作戰,放大了德國的人口優勢。
抗戰初期中國人口大概5億7千萬,日本7100萬。雖然中國工業化程度太低,不能武裝足夠的抗日民眾,但人口眾多依然是中國的巨大優勢。
其次,人民抵抗決心和意志。
法國雖然在一戰中取得勝利,在巴黎和會上耀武揚威,但法國作為一戰的主戰場,受到的戰爭損失是最慘重的。死傷數百萬,整整一代年輕人死在戰場,尤其是法國貴族年輕人。財產損失更為嚴重。
因為英法在一戰中基本就沒有攻入德國本土,德國最後是因為水兵起義而投降,並非兵臨城下。這也是德國人普遍不服氣,不甘心失敗的重要原因。
法國人因為一戰的慘勝普遍厭戰,寧可投降也不願意打到底。法國資本家們擁有大量的工廠、房產等重要資產自然更不願意打仗。
正是這樣的民意基礎,讓法國主戰派政客得不到支持,以貝當元帥為首的主和派就上台了。貝當在軍事上可以做到元帥,但是在政治上並不成熟,他放棄了以打促和的方針,單方面命令法軍停止抵抗,為投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中國的情況與日本截然不同。
自甲午戰爭以來,中國人受日本人欺負已達半個世紀,這股怨氣在抗戰時期徹底爆發。中國上至國民政府和各派軍閥,下至普通百姓在抗日問題上空前團結一致,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把日本人趕出中國。「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皆有守土抗戰之則」。日本的侵略遭到迎頭痛擊。
三,工業發展水平。
法國是工業化國家,全國人口大多數集中在城市。當主要大城市被德國佔領後,法國就失去了繼續抵抗的資本。
中國是落後的農業國,全國近九成的人口分布在廣大農村。日軍佔領了華北和華東地區的城市,但廣大農村依然控制在游擊隊手中。西部和西南地區更是抗戰的大後方,為抗日提供了大量的兵員和武器後勤支持。
四,直接原因——戰術上的失敗。
其實,法國對德國的侵略野心早就了解。1930年開始,法國為了防禦德國,用了數年時間,花費巨資打造了馬奇諾防線。
1940年5月,英法聯軍對於德軍的進攻路線判斷錯誤,導致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和比利時中部,從阿登地區攻入法國防線的後方。隨後,英法防線全線崩潰。德軍迅速佔領法國北部和西部的海岸地區。法國大勢已去,只能選擇投降。
五,根本原因:法國人抵抗到底的話,會亡國滅種;中國不抵抗到底的話,會亡國。
與一戰不同,一戰打的是陣地戰,而且英法聯軍的軍事實力比德軍更強大,聯軍與德軍在法國邊境地帶長期相持。雖然德軍有時會突破英法陣地,但畢竟沒有深入腹地,基本可保後方無虞。
二戰中,德國軍事實力高出法國一大截,而且德軍蓄謀已久,戰略戰術更為先進。如果法國誓死抵抗,那麼,法國的下場將和波蘭、蘇聯西部一樣,遭到德國的大屠殺。
綜合考慮,法國投降實際上把人員和財產損失降到最低。也沒有影響戰後的各種利益。
中國如果不抵抗到底,必會更大的人員損失和財產損失,甚至亡國。所以中國除了抵抗到底,沒有其他選擇。
(歡迎關注看下我的其他百篇文章)
※此國曾是歐洲最強國,戰敗後被迫把首都割讓給他國
※為什麼說《左傳》的作者左丘明就是孔子成就最高的徒弟子夏?
※孔子最牛的四大弟子,權傾天下富可敵國 還有一位很像李逵
※孔子的父親是誰,孔母為何到死也沒告訴孔子他的生父?
※二戰後只有美國擁有原子彈,為什麼它沒有趁機進攻蘇聯?
TAG:燕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