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想挑戰「非洲起源說」,到底有沒有證據?
【觀察者網 文/張雅琦】昨天騰訊6年來第一次把微信啟動頁面換了。之前由美國衛星拍攝的「藍色彈珠」替換成由中國「風雲四號」拍攝的地球圖景。
但是,觀網的讀者卻更關心這個。
映月井解讀
貌似中國人不是起源非洲
新聞的重點不是「風雲四號」嗎?怎麼扯到了人類起源?
原來,微信團隊解釋之前啟動頁面中顯示非洲大陸的原因是「非洲大陸是人類文明的起源地」。
但有同學並不認同佔據學術界主流的「非洲起源說」。
粼粼微波解讀
人類起源非洲是西方的研究成果中國並不認可這個說法。我們自己的研究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結論用不了多久大家會看到
那還有什麼人類起源的說法呢?
horeaper解讀
中國並不是最晚的一個,恰恰相反,一些新出土的證據表明可能是最早的那個。目前學術界已經有人開始懷疑非洲起源論了,提出「多地起源論」。不過目前的問題是尚未找到什麼決定性的證據,所以還得要諸位考古兔們努力挖啊!
中科院院士、古人類學家吳新智為代表的一部分古人類學家就堅持「多地起源說」。
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在東亞地區,目前能夠直接證明非洲起源說的化石證據還沒有發現。
吳新智院士 圖片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吳新智院士認為,目前為止出現在中國境內的古人類,包括直立人、早期智人、現代人化石在演化時間分布上具有連續性,空間分布上南北都存在。不僅如此,中國的古人類在體質特徵、文化遺物上(如發現的石器製作技術)也是一脈相承的。
在此基礎上,中科院院士吳新智在「多地起源說」的基礎上發展出了「連續進化、附帶雜交」的理論。
具體來說,「連續進化」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鏟形門齒(Sinodonty),這一特點在各種不同年代的頭骨中均有發現,而歐洲、非洲的化石中卻非常少見。
右為鏟形門齒 圖片來源:鳳凰科技
鏟形門齒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據新華網報道,這種鏟形門齒,到現在還存在於80%的中國人口腔中,而現代歐洲人只有不到5%有鏟形門牙,非洲黑人大概有10%左右,澳大利亞土著人約20%。
吳新智院士認為,"從古人類到現代人,都具有同樣的門牙,這就說明在中國的人類進化是一個連續過程。"
然而,只靠門牙這樣的特徵來判斷,是不是也太不嚴謹了?有沒有跟其他民族的對照?就連吳院士自己的學生,都提出了反對意見。
帶Q過人解讀
但是現在的多中心論就只是停留了可能上,還拿不出有力的證據。比如有一個支持北京猿人是中國人祖先的,就被自己學生打臉了:
中科院古脊椎古人類所的吳新智院士細心比較北京猿人、山頂洞人和現代人的骨骼特徵,發現70%的中國人在頭骨上有3個特徵和北京猿人是一致的。所以他依舊覺得北京猿人可能是中國人的祖先。但他的學生劉武去非洲考察時,卻發現有30%的東非人在這3個頭骨特徵上也和北京猿人相一致。
3個特徵相似都能拿出來說,估計還是政治站隊了。就像說俄羅斯侵佔中國領土最多,觀網發的質疑文章現在已經被刪了。然而非洲起源說是有DNA證據的,至少比本地起源說更強,中國科學家也是承認的。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褚嘉祐著重研究的是DNA排列中的一種被稱為微衛星的特殊排列順序,這是一種公認的遺傳標記。DNA排列中有一種簡短的重複,比如TGTGT鄄GTG,其重複的字母和次數都可以遺傳,當延續到後代身上時,原先那一個G的位置可能會變成A,或者原先重複9次而到了後代忽然變成重複10次。根據這個原理,褚嘉祐分析了28個東亞人群,推算出在中國的現代人起源時間不會早於5萬年。
有人認為褚嘉祐的取樣數量太小,沒有說服力。2001年,金力的學生柯越海和他的研究小組對主要以華人為主的東亞人群進行了大規模的遺傳分析。他進入的是Y染色體的世界。它們一代代地由父子相傳,而且「性格」穩定,一般在幾十代之後才會有一到兩個基因位點發生變化。這些遺傳突變位點的結構如同一棵樹,也正是這棵基因樹記錄了人類在不同時間向地球不同地點散布的路徑。
柯越海共分析12127個男性個體,發現那些Y染色體的YAP、M130和M89上都會有其中一個位點發生突變。它們是基因樹中的三根樹枝。它們匯攏到一根叫M168的樹根上。這個M168就是非洲人體內的突變位點。也就是說中國人與生活在東非的非洲人有關。
如今主流的非洲起源論,是有DNA證據的,而「連續進化」說還拿不出這麼強的論證。
此外,目前為止的化石證據也不足以支持「連續進化」。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細胞與分子進化重點實驗室主任宿兵研究了中國現有人類化石的年代後,發現了一個不容忽視的斷層:在4萬年前-10萬年前這段時間,我國境內尚沒有任何古人類化石出土。
這段時間是第四冰河期結束的時間,傳統觀點認為,原本中國境內生活的北京猿人等直立人並沒有活過冰河期,隨後非洲大陸走出的智人才填補了空白。
去年中國科學家對許昌出土的晚更新世古人類頭骨的研究,之所以引起廣泛重視,就是因為接近這段空白期,有望證明直立人倖存者的存在。
許昌出土的化石 @東方IC
但據參考消息報道,河南許昌靈井遺址發現的人頭骨化石距今12.5至10.5萬年。嚴格來說並沒有填補上中國現有人類化石的斷層。
吳院士的另一個重要論點「附帶雜交」則是指,中國本土人種不斷進化的過程中和其他地區遷徙來的人種互相交融。
有同學也對此觀點做出了自己的解釋。
提點刑獄司解讀
人類起源於非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關鍵在於非洲前前後後走出過很多批人種,長期以來西方主流觀點認為以前的走出非常的許多人種都死絕了,現在全球的人,包括中國人在內,都是最近的走出非洲的那批智人的後代。但是近年來中國學者提出的「連續進化附帶雜交」說,成為了目前人類起源研究中最前沿與主流的觀點,而且得到了基因上的證實。簡單說就是我們中國人的祖先並不僅是外來的,而是本地原始人與外來原始人不斷雜交,不斷壯大的結果,中國人底色是本地原始人(北京猿人),然後就像刷牆一樣,一層層的刷上去。後面的華夏歷史也是這樣,本地漢人與四夷、匈奴、羌、氐、鮮卑、蒙古、契丹、女真(滿人)等,不斷的融合雜交,就成了現在的我們!
等等,即使真的存在雜交,誰才是所謂的「底色」呢?
事實上,最新的科研成果的確承認雜交的存在,但並不足以成功挑戰「非洲起源說」。
尼安德特人是以德國尼安德特地區命名的古人類,生活在歐洲、北非和西亞地區,繁盛期為距今13萬年至3萬年,是目前已知最發達的一個直立人分支。
2010年,一項為尼安德特人基因組測序的研究結果表明,早期現代人和目前生活在歐亞大陸的人群的基因組中,有1%-4%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2015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人員付巧妹與德國、美國、羅馬尼亞等國學者在《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表示通過對一具約4萬年前的歐洲現代人下顎骨的有目的性地大區域核DNA富集實驗,發現其含有6%-9%左右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這隻能說雜交存在,但是非洲智人還是現代人類最主要的基因來源。
也就是說目前為止「連續進化、附帶雜交」的理論暫時還沒有足夠的DNA證據支持。目前「非洲起源說」的主流地位暫時還沒有被動搖。
面對數百萬年的時光,人類起源的研究前路漫漫。你覺得能走到終點嗎?
※張軍:過去5年的中國經濟「如無近憂,必有遠慮」
※《芳華》撤檔,馮小剛的這場對賭能贏嗎?
※《捍衛者》,德式盔總算是名副其實,終於看到了不是神劇的抗戰片
※跑馬拉松秀恩愛還上了央視,沒想到是「套牌」
※馮小剛否認《芳華》撤檔炒作 4次落淚鞠躬致歉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