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史鉤沉:宋朝打仗為何敗多勝少 除了重文抑武 還有個重要原因

宋史鉤沉:宋朝打仗為何敗多勝少 除了重文抑武 還有個重要原因

世人對於宋朝的印象,最鮮明的有兩點,其一是燦爛輝煌的科技、藝術和文化成就,這一點超越了盛唐以及元明清;其二是軍事外交恥辱,這也是遠不如前朝及後世的地方,並由此得了「弱宋」之名。除了眾所周知的「重文抑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導致弱宋的根源。

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有很多,無論古代還是現代,戰爭意志和武器裝備水平,都可以說是決定性因素。戰爭意志屬於戰略的層面,自太祖太宗之後,宋朝高層基本傾向於稱臣納貢以求和,自不必說。

具體到戰鬥層面,可以說宋朝擁有當時最傑出的武將,兵法謀略更是遠超對手。而且,由於中原地區發達的科技水平,宋軍的盔甲兵器製造、弓弩射程都勝於草原游牧民族,神臂弓、投石機、迴旋炮等超遠程武器在宋軍中都已裝備,加之宋朝佔據當時的天下糧倉,後勤保障水平也令周邊對手望其項背。但是偏偏宋軍打仗輸多勝少,因為宋軍還有一個致命的短板,缺少騎兵。

騎兵在冷兵器時代的重要性,怎麼說都不過分。高手比武,唯快不破,那兩軍交戰,也要講究個兵貴神速。騎兵的高速機動性、特別是重型鐵甲騎兵的強悍衝擊力,幾乎就是那個時代的坦克。宋朝的對手,如遼、金、西夏都是以騎兵為主,後來的蒙古更是以騎兵橫掃世界,而終宋一朝,宋軍都是以步兵為主。

宋朝初期,尚保有一定數量的騎兵,這也是太宗朝能夠發動雍熙北伐,主動進攻遼國的底氣,北伐初期連戰連捷,宋軍騎兵發揮了很大作用。當然最終的失敗,與宋太宗個人的剛愎自用胡亂指揮有關。

宋朝當然也明白騎兵的重要性。要裝備騎兵就需要大量戰馬,初期還可以從西域引入一定數量的戰馬。西夏崛起之後宋夏交惡,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被西夏扼守,這條戰馬進口渠道被徹底封死。戰馬這一重要的戰略資源更不可能從敵對方的遼、金獲得。

漢朝戰馬數量保有在30萬匹以上,到了唐朝戰馬數量則長期保持在50萬匹以上,故能北拒匈奴、遠征突厥。如此龐大的戰馬數量依賴進口是不現實的,漢唐都有自己的養馬之地,政策上也重視養馬。到了宋朝,燕雲養馬之地易手,甘陝一帶的傳統養馬場也因土質沙化、草場退化失去了養馬的功能。

北宋王安石時期,推出了重要革新「保馬法」,在政策上開始重視養馬。大量鼓勵民間養馬,凡養馬的農戶,政府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農戶多飼養適應性強的本地馬,因為不易生病易成活。一時間,北宋馬匹數量驟增。

但卻忽略了一個大問題,本地馬個頭小,又是圈養,與在沃野千里水草豐茂的北方草原養出的馬差別巨大,速度、耐力都遠遠達不到戰馬的要求。保馬法因而失敗,宋朝仍然未能擺脫缺馬的窘境。

缺戰馬成了宋朝軍隊的致命傷,所以在面對北方強鄰南下之時,宋軍只能以步兵為主抗擊游牧民族的鐵騎。宋軍獲勝時,敵軍可以憑藉戰馬的機動性快速脫離戰場,無法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稍作休整又會捲土重來。而己方戰敗,又難逃敵人騎兵的圍追堵截,往往損失慘重。

直到岳家軍時期,岳飛用繳獲的戰馬組建了三支總數量在數萬的精銳騎兵部隊,有了這個家底,岳家軍才能屢次戰勝金兀朮的鐵騎,進而具備了恢復中原直搗黃龍的實力和霸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有特色的六個鎮 第一名喝酒的朋友都知道 你去過幾個?
北宋丞相寇準的一首情詩,沒人知道是寫給誰的
為什麼宋朝官員帽後有兩個長「耳朵」?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