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博物館: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傳奇的人生!
今天小編走進文學展出大廳,給大家回顧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的一生。
洪秀全(1814—1864年),廣東花縣人,太平天國領袖。出身農家,曾當過私塾教師,屢考秀才不中。鴉片戰爭後,他深感清政府腐敗,便向西方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1851年在廣西金田村起義,建立太平天國,自稱天王。二年後攻克南京,定都天京。1864年天京失陷。
洪秀全的《述志詩》,見於《洪仁自述》一書,作於道光十七年(1837年)。當時洪秀全到廣州考秀才落第,回鄉後,「一連四十多天,所言所行,都是打江山,斬邪惡的話。」這首詩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寫的。
《述志詩》
手握乾坤殺伐權,
斬邪留正解民懸。
眼通西北江山外,
聲振東南日月邊。
展爪似嫌雲路小,
騰身何怕漢程偏。
風雷鼓舞三千浪,
易象飛龍定在天。
詩的第1、2句,「手握乾坤殺伐權,斬邪留正解民懸」,明確表明洪秀全志在推翻滿清的邪惡統治(斬邪),解除人民的痛苦。
第3、4句,以龍自喻。「眼通西北江山外,聲振東南日月邊」,意思是說:飛龍有高瞻遠矚的志向,放眼世界,做一番非凡的事業,聲威遠播。
第5、6句,「展爪似嫌雲路小,騰身何怕漢程偏。」寫飛龍的神威和氣概:展爪飛翔還嫌雲天太小;騰身而起,不怕清王朝兇殘無道!這是洪秀全奪取天下雄心的表白。
第7、8句,「風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飛龍定在天。」是說:飛龍決心以革命行動,掀起社會變革的浪潮,奪取天下。以飛龍登基,出自天意,來號召群眾,目地顯而易見。全詩緊扣「述志」這一中心,抒發了革命的宏圖大志,有拔山蓋世的氣概。大意是:
等待執掌了人間生殺大權,
定要斬除邪惡(腐敗的滿清政府),扶持正義,解除人民的痛苦。
通觀萬里江山以外,
聲振於東南日月之邊。
飛龍展爪,似嫌雲路狹小,
騰身而起,何懼河漢斜偏腐敗的清王朝無道。
風雷將使萬物感奮,激起巨浪三千,
易象中的飛龍,定會騰身上天!推翻清朝的統治,取而代之。
康乾盛世給大清王朝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繁榮,還有人口的迅猛增加,當人口的增長速度超過耕地的增長速度,人口的激增將會導致社會動亂。嘉慶,道光年間,清朝開始由盛轉衰,經濟衰退,政府收入和儲備都在減少,加上政治腐敗,人口壓力帶來的負面作用開始顯露出來。從嘉慶元年(1796年)到道光二十年(1840年) 的四十四年中,有記載的暴動和民眾起義多達93次;從道光二十一年到二十九年的九年間,這類事件達到110次。咸豐即位後當年十二月,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次年,太平軍攻佔永安、武漢、九江、安慶和南京,並在南京建立都城,改稱天京。太平天國控制了中國南方大片地區,並在轄區內實行有利於老百姓的政策。太平天國對清王朝構成了威脅,並準備揮師北上,進攻北京。但是起義軍內部發生了內亂,將士死傷無數。這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實力,為清軍的反攻提供了幫助。這次戰役,一直延續到同治三年,地區很廣,規模很大,影響很深,是清朝建國以來從未有的,使清朝大傷元氣,開始走向衰亡。
太平天國起義後,列強各國建議乘機對中國政府採取行動。太平軍攻入湖北、安徽境內後,又盤算進行干涉,以保護在長江流域的現實和潛在利益,並藉此從清政府取得報酬。之後,太平軍佔領南京,將其改名為天京,作為自己的都城。太平天國已控制中國南方大片地區,且勢頭正猛,有可能取代滿洲王朝。由於太平天國所轄地區秩序良好,很多外國人對其也有不同程度的好感。但是列強並不看好太平天國領袖們對外國人的態度,認為他們驕傲自大,不尊重外國的權利, 並且嚴禁鴉片。當時,中國的戰局呈現僵持,清政府不再岌岌可危。英國和美國駐華公使都建議出兵中國。
1856年,太平天國發生內亂,東王楊秀清被殺,將士死傷無數,太平天國元氣大傷,清軍開始加強了軍事反攻。
相傳,太平天國的領袖洪秀全有一位女兒,封號「安寧」,這位安寧公主的母親是一位大家閨秀,公主從小受母親教誨,有憂患意識。一次,她規勸父親:清兵壓力日大,父王應該勵精圖治,否則國事危險。洪秀全很不高興的斥責她,她從此知道太平天國不能長久,就為自己和她的母親謀劃退路。
後來她就乘機請求到南京城外的一處尼姑庵中出家為尼,洪秀全雖然不高興,但最終還是許可她出家,接著她又想辦法把母親也接出來。不久,太平天國滅亡了,洪秀全與家眷及官員大多遭難,然而災禍沒有波及到安寧公主和母親。
※洪秀全起事後,咸豐首先徵調守衛北京的騎兵是哪支?
※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洪秀全不止一次這樣說,你們怎麼看?
※洪秀全為何拒絕與英國人合作對抗清朝?因為英國藏有一個巨大陰謀
※洪秀全:起義的英雄,女人的惡魔,他如此對待1200后妃
※打起仗來 太平天國的士兵為什麼悍不怕死?
TAG:洪秀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