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多麼遺憾!認識他們時,他們卻已離去

多麼遺憾!認識他們時,他們卻已離去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今天,先從幾位科學家說起。

很抱歉,此前我們不認識他們;很遺憾,我們認識他們時,他們卻已經離開。如果不是因為遭遇車禍離世,我們可能不知道在復旦大學有位叫鍾揚的教授,一直「為人類未來收集種子」;如果不是因病逝世,「超級天眼」首席科學家南仁東,或許也難以進入大眾視野;如果不是一場有關明星與科學家網路熱度的爭論,被國際同行稱為「貝茵體先生」的材料大師柯俊,接受緬懷和致敬或許還會更遲……

是的,最近一段時間,幾位科學家相繼去世,包括「讓某國軍艦後退100海里」的黃大年教授,我們欠他們一次起立鼓掌,為他們的科學精神,為他們的家國情懷。

科學最大的價值,不僅在於改變人類的生活,而且在於讓更多人走進另一個世界——神秘的宇宙、如畫的自然、多彩的深海。這些科學家們就傾其一生,進行著突破邊界的探索。當我們走近時,他們不僅釋放出人格的魅力,而且因為不凡的科學成就,吸引更多人敲擊科學的大門

科學和科學家,從來都不孤獨。雖然有些晚了,但我們仍然足夠幸運,因為這些科學家們在進入公眾視野之時,也讓另一個世界的大門漸漸敞開。由此,我們是否可以給他們一個共同的名字——明星科學家?不是因為他們帶著明星的娛樂感,而是讓小眾的成為大眾化的、讓封閉的成為開放性的,為社會輸送難能可貴的科學養分。

明星科學家就是科普的最大人格IP。不由得想起三個場景:第一個是開微博的霍金,短時間坐擁百萬量級粉絲,成為「科學界躥紅速度最快的網紅」,即便很多人未必讀過《時間簡史》,但也因此而知道了「大爆炸」;第二個是愛因斯坦那張憨態可掬的吐舌照片,可愛、有趣的「老頭兒」似乎在對大家說,「來啊,一起說說相對論」;第三個是諾貝爾獎頒獎期間,獲獎者們下榻的酒店,會成為國外記者們蹲守的明星酒店。其實,科學是有趣的,科學家是有魅力的,這樣的趣味和魅力,能夠穿越網上網下,滋養著社會的科學素養,激發更多人的求知慾、好奇心

「你說科學是神秘的,我覺科學是好玩的」,科學普及離不開科研共同體,更有必要時代化、趣味化。得益於技術工具和傳播手段,將科學知識搬上屏幕早就不新鮮,可貴的是,人們始終沒有放棄讓科學更有溫度、讓技術更有態度。即便是在大眾娛樂中,諸如《我是未來》《未來架構師》《機智過人》等節目,讓科學走上前台,讓觀眾「看見不可見,敢做不可能」。

科學,需要有「代言人」。如今,中國科學家們也玩出了「新高度」:「菠蘿科學獎」成了科學狂歡大Patry,獎項可以唱出來;曾經的「賽先生」變成了「知識分子」,社會熱點、生活細節、歷史知識一網打盡;有科學家因「不知疲倦地向中國大眾進行行星科學方面的科普,並向西方世界展示中國科學」而被授予卡爾·薩根獎……傳播科學是科學家的重責大任,科學家也可以有顆「明星心」。如果在辭世後才能走進公眾視野、照亮公眾心靈,對於社會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損失。

「任何生命都有結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懼。因為我的學生,會將科學探索之路延續;而我們採集的種子,也許在幾百年後的某一天生根發芽,到那時,不知會完成多少人的夢想……」這是鍾揚教授的遺言,令人肅然起敬。拓寬一些理解,他留下的不僅是植物的種子,更是在公眾心中紮根的科學的種子

這正是:科學傳播有星途,閃耀大眾正當時

大家晚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鉤 的精彩文章:

中日科學家拍到在水下8000多米生活的魚!海底最深的魚原來長這樣
復旦大學新研究 可植入靜脈的納米發電機
知名AI專家Goertzel:機器人的意識可能達到人類水平
大腦中有光學通訊通道嗎?

TAG:上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