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為什麼老闆乾的比你少,卻賺的比你多

為什麼老闆乾的比你少,卻賺的比你多

只有不斷積累各方面的知識、能力與資產,並將它們自帶的紅利利用起來,方能使自己的賺錢速度跑贏大多數人,從而從下層通道慢慢地往上挪。

作者:蔡壘磊,選自新書《認知突圍》,經授權發布

為何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除去純運氣帶來的不可預測收入外,普通的收入通常分為兩種:

一種是資產性收入,即利用現有資產本身帶來的收益,如存款、房租、股權分紅、版稅等;

另一種是勞動性收入,即利用即時性的勞動換來的報酬,一旦停工就會沒錢收。

這兩種收入方式的區別顯而易見,那就是前者是持續性收入,24小時都在掙錢,後者是一鎚子買賣,靠自己一鎚子一鎚子鑿,什麼時候鎚子不揮了,錢就停止入賬。

從普遍情況來看,富裕階層的收入比例中,資產性收入佔比較大,而勞苦大眾則剛好相反,長期處於不開工就會餓死的境地,這使得勞苦大眾更加攢不下錢來擁有資產性收入了。

資產性收入的掙錢效率明顯大於勞動性收入,而隨著資產性收入的不斷增加,這些增加的錢又再次成為資產性收入本金的一部分。

聖經里有一則寓言,有句經典的話一直被人們引用至今:「凡是少的,就連它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後來人們把它稱為馬太效應,這種「贏家通吃」的現象在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可見到,也是貧富差距被持續拉大的重要原因。

作為勞苦大眾,想要快速提高收入就得在保證勞動性收入不縮水的前提下,不斷增加資產性收入在你的總收入中的佔比;

只有不斷積累各方面的知識、能力與資產,並將它們自帶的紅利利用起來,方能使自己的賺錢速度跑贏大多數人,從而從下層通道慢慢地往上挪。

勞動的價值

從勞動性收入過渡到資產性收入說說很容易,但真要做起來就非常困難。

試想一個勞動性收入僅能維持溫飽的人又如何攢下余錢去擁有資產性收入呢?

一天僅有24小時,除去睡覺、吃飯,就算都用來工作也還是提高不了多少收入,唯一的方式就是大幅增加自己的單位勞動價值。

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交通不便利、通訊不發達、信息不透明,社會分工比較粗,大量的工作同質化嚴重,需要腦子的地方不太有,大家都是擼起膀子干,以份數論英雄,以流汗數論英雄。

一樣的活你干一份我干兩份,所以我的收入比你高,那個年代,通常誰的力氣大,誰肯干,誰的收入就高。

因此至今很多人依然把老實巴交一門心思做苦力的叫做「踏實」,這也是他們眼中的勤奮,可以算是經歷過物資匱乏年代後的「創傷後遺症」之一。

那個時候,多數人都被當成機器使,就算再有想法的人,也沒什麼發揮的舞台。

20世紀90年代乃至21世紀開始以後,隨著社會分工逐漸細化,這種從同質化向差異化、精細化的轉變過程中,必然伴隨著收入分配方式的變化。

物質越來越豐富,新的需求不斷誕生,為滿足各種需求應運而生的職業也就越來越多,這時人和人的差異性就慢慢體現出來了。

有的人由於會玩計算機、會英語等被高薪聘走,有的人啥也不會,於是依然只能在苦力屆掙扎。

許多人此前可能一直認為,按勞分配很合理,付出多少勞動得到多少報酬。

但依照這個理論,環衛工人應該拿高薪,因為他們起早貪黑,夏天對著烈日驕陽,冬天吹著刺骨寒風,確實很辛苦,比某些在單位混日子的白領辛苦得多,付出的勞動力也足夠大,然而他們的收入明顯不符合高薪的定義。

為什麼呢?

因為這件我們一直以來認為很合理的事情有著很大的問題,按勞分配的「勞」,得看是怎樣的「勞」。

勞動力的價值,並不僅僅是凝結在上面的無差別勞動,還取決於需求和可替代性。

很多人都聽過一個詞,叫邊際效用

邊際效用是研究這樣的一種現象,假設其他條件不變,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的數量可能會導致的效用變化以及對人們決策產生的影響

邊際效用有個均衡點,當過了這個均衡點以後,每增加一個單位的數量,效用的二階導數就是負的,且絕對值越來越大。

翻譯成具體例子的人話就是,假設3個農民種一塊地的分工是最最合理的,那麼3個農民就是種這塊地的均衡點,在此之前,每增加1個農民,效用的增速都是加快的;但一旦數量達到4個、 5個,甚至100個,這塊地的產出並不會因此同比增加,那麼每個農民的效用就隨著人數的增加而遞減,這就叫邊際效用遞減

這個理論可被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當你口渴的時候,你對第1口水和對第10口水的感覺;

如當你負債纍纍的時候,你對第1個10萬和對第10個10萬的焦慮;

如接到一份新活的時候,領導只能依靠你和他有2個、3個甚至10個備用選擇時他對你的態度變化。

因此,環衛工人的收入為何如此之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能力勝任這個崗位的人數供遠遠大於求,也就是說,可能有很多找不到工作的人都想當環衛工人,就如上面例子里的備用選擇。

有人會說,那難道環衛工人乾的活不重要嗎?

如果沒有環衛工人,道路就變成什麼樣子了?

當然重要,但是重要跟稀缺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並不是越重要就會越貴

空氣重要嗎?

重要。

貴嗎?

不要錢。

需求有自己的平衡點,當供給越過了這個平衡點,那麼單位供給的價值就會不斷遞減。

需求和供給的關係變化決定了單位時間的勞動價值,如果你起早貪黑挑大糞,但並沒有人有需求,那麼你就做了無用功,你的單位勞動價值為0;

就算市場上確實有這個需求,但由於你的勞動力可替代性太強,市場供給遠超需求,這也意味著你不幹有的是人干,那麼你的單位勞動價值也依然會很低。

究竟怎樣才能掙到錢?

尋找難以替代性

在了解了需求和供給決定了我們的單位勞動價值之後,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推導出為何有些人的單位勞動價值如此之高;

為何他們在對等的工作時間內能理所當然地拿到高薪,因為他們乾的是有需求的事,他們擁有小眾的綜合技能,他們具備難以替代性。

看到這裡,有些人可能會想到自己的老闆,他明明看上去整天啥也不幹,貌似也沒什麼特殊的技能,為何按照單位時間的收益來看,他的單位勞動價值會如此之高呢?

這裡你就犯了一些錯誤。

首先,老闆的勞動與你的不同,他的單位勞動價值未必在你看得到的地方,公司之所以可以運營得下去,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給他的;

其次,就算老闆僅僅是個投了錢的甩手掌柜,他也承擔了巨大的風險,此時他的收入是來源於通過風險和收益的概率性博弈產生的資產性收入,因此不能用單位勞動價值的體系去衡量。

然而對於普通的底層勞動人民來說,首要目標是先通過各種方式積累起一定的資產,然後才能在資產性收入上作文章。

回到單位勞動價值。

要成為高薪人士,必須具備建立在需求上的難以替代性,那麼這個難以替代性體現在哪裡呢?我們通常將其稱作「門檻」。

每一件事都有它的門檻,就連掃地、擦桌這樣看似簡單的事也有,它至少需要你能行動自如吧,否則就干不快,要知道這世上很多人是沒法行動自如的,因此它也是個門檻。

但是這個門檻能達到的人多不多?

多。

所以這類勞動的單位價值自然就低。

同樣是做環衛工人,如果你所在的城市裡有某個區域長期要接待數量眾多的重要外賓,對環衛工人的需求是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帥小伙,碩士學歷以上,英文流利,海歸背景優先,雖然你還是干著環衛工人的活,但幾乎可以肯定,你的收入一定少不了。

因為上面的每個條件都分別是一個個小門檻,而需要同時滿足這些所有條件,又構成了一個大大的門檻,此時市場供給將會急速減少,那你的單位勞動價值自然就水漲船高了

我們該學習怎樣的技能

大門檻一般都是由多個小門檻組合而成,每個小門檻除了對與生俱來的某些特質有需求外,其餘都是對某類技能的具體要求。

因此要踏入更高的門檻,就必須擁有更多的技能。

但這世上的技能千千萬,我們該打磨怎樣的技能,才能在掙錢的道路上保證不被落下呢?

1、從縱向的角度來看:

哪怕擁有的是同一種技能,但由於掌握的程度不同,門檻就依次不同,因此會有小白、菜鳥、老鳥、專家、骨灰等級別的差距,每晉陞一個級別對於收入來說都是一個飛躍。

因此,在技能的選擇上,我們要努力學習那些能夠通過積累帶來改變和飛躍的技能。

這世上有些技能是難以積累的,比如包貨員,你可以通過數十年的積累將貨包得又快又好,但那又如何?

一個包了半年的人照樣可以包到95分,而你包了二十年,可能也不過是96分,你的收入又怎麼會提高呢?

再比如快遞員,如果按月薪來算,也許並不算低,但按照時薪來算,其實並不高,況且你不可能一輩子送快遞,除非你在其他方向上已鋪好了路,萬事俱備就差點初始資金,否則你這幾年除了這些並不算多的金錢,又享受到了多少積累的紅利呢?

所以,從縱向上來看,我們要盡量避開這些幾乎無法靠積累達到飛躍的技能和工作。

在篩選想學習的技能時要睜大眼睛先看看,熟練掌握該技能的「骨灰級」玩家的收入是多少?

這也很大可能會是該職業的天花板。

2、從橫向的角度來看:

很多事情並不是依靠單一技能就能解決得了的,比如你是開計程車的,滴滴和快的兩家公司燒錢補貼那會兒,很多司機都在車上配了兩個智能手機用來接單。

如果你是其中一名司機,但你不會用智能手機,你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學,要麼就只能眼看著比別人賺得少。

在現實工作中,並不存在依靠單一技能的狀況,技能都是組合著用的。

被組合的技能越多,技能的擁有者就越少,要做好某事的門檻就會越高,競爭者也會越少,掙錢就相對更容易。

而我們在不斷地實踐中就會發現一件事情,那就是某些技能的被組合頻率就是比其他技能要高,因此,這些技能便是我們重點需要掌握的。

例如「會用智能手機」這是一個多數人都掌握的技能,這個技能已經演化成一項最基礎的生存技能,因為移動端作為一個平台,目前幾乎所有的應用都圍繞著它進行,所以這樣重要的技能若是不會,就只能硬著頭皮去學習掌握,否則會有很多麻煩。

有些年紀稍長的可能認為智能手機跟自己目前從事的工作不太沾邊,所以能偷懶不學習,但由於它被組合的頻率實在太高,而且將來會越來越高,所以這部分人就很容易在將來吃大虧,甚至生活無法自理都有可能。

所以,從橫向上來看,我們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學習攻陷那些被組合頻率最高的技能。

現在可以拿出白紙,找一些你最想依靠它掙錢又確實能通過積累迅速實現飛躍的職業,然後列出它們分別所需的各項技能,別遺漏。

接著,你就會發現裡面有一些重合率很高的技能,這些重要技能就是決定你進階更高門檻的關鍵了。

舉例:在線教育是可積累的領域,要成為有所成就的名師,需要的技能包括專業知識、清晰的邏輯、公開演講能力、熟練使用網路的能力、做出精美PPT的能力、打造品牌的營銷能力等。

而寫作也是可積累的領域,要成為知名的大作家,需要的技能包括深厚的語言功底、清晰的邏輯、銷售自己的能力、通曉商業運作的能力等。

現在我們將問題簡單化,就上述兩個你最想要從事的領域來說,經過比較你很容易就會發現,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你可以就此列出N項技能,方法類似,就是找重合的「百搭」技能,這樣當你不知道該學什麼的時候,就會更容易找到重點。

讓別人掙到錢

上面說的基本都是以側重自身努力為主的掙錢方式,一個人要掙到錢,肯定是向他人提供了價值,或者是承擔了相應的風險,錢只不過是價值和風險衡量的尺度而已。

風險這回事,我們留到最後說,先來說說向他人提供價值

我們打造這麼多有用的稀缺組合技能,無非也是希望給他人提供稀缺價值,不過這是單向的提供價值的方式,還有一種雙向的。

基於人的理性,人是更傾向於合作的動物,而合作本身就可以產生出自願的雙向交換價值,於是,很多人就可以利用直接合作或間接合作的方式來掙錢。

直接合作很簡單,互利共贏,我通過你掙錢,你也通過我掙錢,但不一定是掙彼此的錢,可以一起掙別人的錢。

比如廠家和渠道商合作,一起掙消費者的錢。

間接合作指的是我不直接跟你們任意一方合作,我只提供一個交易場地給你們,你們能更方便地在我這裡達成交易,那麼我當然也有價值,也自然可以通過提供這種價值的方式掙錢,當然我既可以問你們交易雙方收錢,比如提點;

也可以依靠你們的流量問別人收錢,比如廣告,這就僅僅是變現方式的區別了。

那麼不管是直接合作還是間接合作,這裡面的掙錢邏輯還是有相通的地方,就是我們在自己掙錢之前,先要想明白,如何讓別人同時更好地掙到錢,甚至是如何先讓別人通過你掙到錢

比如你生產東西以後肯定要定價,你要給渠道商留出價格空間,不能錢都留給自己掙,除非你根本不準備發展渠道商;

比如你作為資源掮客,肯定要想辦法提供對交易雙方都有利的解決方案,讓有能力提供價值的人在你這裡獲得足夠多的收益,你作為一個平台,路才能越走越寬。

市場環境下,除了承擔風險以外,錢就是價值的變現結果,那麼「讓別人掙到錢」的價值原理在哪裡呢?

如果別人本來就能掙到1塊錢,到你這兒還是掙到1塊錢,那麼你就提供不了價值,也掙不到錢。

所以我們之所以可以掙到錢,是因為可以讓別人掙到比原來更多的錢,我們給別人的價值做了加法,那麼這中間當然就產生了額外價值,而從別人因你而提升的價值差價中掙到錢也就變得理所當然。

看到這裡,你可以現在就拿出筆梳理一下,你擁有哪些資源,你是不是這些資源的核心交匯點?

因為如果不是核心交匯點,這些資源完全可以繞過你,走別的交匯點。

如果你是核心交匯點,你可以通過哪些方式把這些資源進行整合,不管是直接合作還是間接合作,先考慮如何讓別人掙到比現在更多的錢,然後屬於你的那份錢自然就來了。

富書原創矩陣: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FranklinReadingClub),我屬貓(woshimiaoji),爸媽內參(shenduwenhua),富書(zhongchoudushu),出版暢銷書《僅有一次的人生,就要酣暢淋漓地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語 的精彩文章:

活著,別累了自己
想要抓住男人的心,女人應該學會以下幾點
以前都已經過去,我只喜歡你,我的心裡只有你
有些人錯過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TAG:聽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