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明:第一個徒步環遊世界的中國人
潘德明
文|綠衣
隻身一人在上世紀30年代踏上陌生的環球之旅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當年,中國浙江湖州的一名青年潘德明靠著自己兩隻腳、樂觀的性格和堅持不懈的毅力,不但走遍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還積極拜訪名人、政治家、大學者,通過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也有走向世界的魄力,用實際行動展現民族的覺醒與勇氣,「以謀世界上之榮光」。
夢想啟程的地方
在1930年夏天,《申報》上發表出一群青年人的宣言:
「在歷史上背負了五千餘年的文明和創造的中華民族,不幸到了近世,萎靡和頹廢,成了青年們普遍的精神病態。我們覺得時代的精靈,已在向我們歡呼,我們毫不客氣地把這個偉大的重擔肩負起來。我們決定以堅毅不拔的勇敢精神,從上海出發,逐步實踐我們的目的。在每一步伐中,我們要顯示中華民族歷史的光榮,在每一個步伐中,給社會以極深刻的印象,一直到我們預定的途程的最終點。」
這些來自上海的年輕人來自「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他們立志要以徒步走向亞洲。
這篇宣言一見報,就引起了轟動,使得京滬的年輕人紛紛欲效仿之。當時,東南大學的四牌樓一帶有家西餐館,名字叫「快活嶺」,老闆是位21歲的年輕人,叫做潘德明。
他出生在浙江湖州城內的一個教會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專門給外國人做衣服的「紅幫裁縫」,而他本人基本上是由一個在中國辦學多年的美國老太太帶大。因此,潘德明自小就有了與外國人接觸的機會和經驗。
而開西餐廳也使得他每天能接觸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外國人,對外面的世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更加強烈的嚮往。無意中讀到了這篇宣言,對外面的世界有強烈渴盼的潘德明,立刻被吸引住了,當即決定加入「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
潘德明停掉南京的餐館生意,乘車趕到上海。可惜,當他到達上海時,步行團已經出發好幾天了。潘德明隨即乘車追到杭州,趕上了「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表明自己的懇切之意後,如願被由四男三女組成的步行團接納,開始了「深入亞洲腹地」之旅。
隻身一人的環球之旅
步行團一路南下,然而雖有熱血滿腔,無奈旅途艱險。「亞細亞步行團」經杭州、廣東、廣西,不到半年到達越南的海防市。
但是此時,已有五人因病痛或者其他原因相繼退出;而當走到越南清化時,因為旅行方向上不能達成一致,另外兩個人也離開了,最初的八人步行團,只剩下了最後加入的潘德明。
孑然一身反而無牽無掛,潘德明決定超越步行團最初「走遍亞洲腹地」的初衷,索性走向世界,環球一周。
1931年元旦,潘德明在越南西貢(今胡志明市)買了一輛英制「蘭翎牌」自行車,開始了騎游旅行。他還自製了一本重達4公斤的《名人留墨集》,以備沿途各國各界的名流、團體題詞,作為他環球旅行的珍貴紀念。
之後,潘德明從越南西貢經柬埔寨來到了泰國,又過馬來西亞,渡海到達新加坡。新加坡華僑鉅賈胡文虎是第一個在《名人留墨集》上題詞的人。他的題詞是:「希望全世界的路都印著你腳車(自行車)的輪跡。」
1931年4月3日,在新加坡僑胞的資助下,潘德明連人帶車登上開往印度的輪船。在印度,他拜謁了著名詩人泰戈爾。泰戈爾對潘德明說:「我相信,你們有一個偉大的將來;我相信,當你們的國家站立起來,把自己的精神表達出來的時候,亞洲也將有一個偉大的將來——我們都將分享這個將來帶給我們的快樂。」
在印度,潘德明還受到了聖雄甘地及尼赫魯(後來印度的開國總理)的接見。聖雄甘地送給潘德明一面親手用粗麻布織成的印度國旗和一張簽名照。
在印度期間,潘德明寫給家人的信中說:「國人期望之殷,德明自當勇往直前。力振民族精神,以雪『病夫』之恥。」
潘德明轉走伊朗、伊拉克、敘利亞至耶路撒冷、西奈半島,然後渡過蘇伊士運河,踏上了非洲大陸,到了非洲大陸的埃及首都開羅。正在此求學的幾位中國青年,自告奮勇充任他的嚮導。
1932年,在留學生的陪伴下,潘德明瞻仰了金字塔,看到了獅身人面像「斯芬克斯」,遊覽了宏麗的阿蒙神廟。潘德明覺得,自南京出發兩年來,所到之處多是古文明之邦,但如今卻都徒有一堆古迹和遺址!由此,他決定對工業發達國家的歐洲做一番實地考察。
歐洲,與諸多名人的會面
於是,潘德明從亞歷山大港乘船渡過地中海,開始了歐洲之旅。潘德明特地去拜訪了奧運發祥地——希臘奧林匹亞。
他到達奧林匹亞時,從報上看到,中國正式宣布不派運動員參加1932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十屆奧運會,原因是「沒錢」(註:後中國在此屆奧運會上首次派出了一個由三人組成的代表團,運動員僅劉長春一人)。
他憤慨萬分,特在建於公元前四世紀的古運動場遺址旁的石柱上,用中文和英文在一張紙上寫下了幾個大字:「中國人潘德明步行到此」。回到雅典,希臘首相維尼齊羅斯盛情接見了他,並非常莊重地說:「我從你身上,看到了東方古國的覺醒和力量!」
1932年7月27日,潘德明由中華民國駐法大使顧維鈞介紹給正在法國治病的張學良。當時,張學良深居簡出,不輕易露面。但一接到顧維鈞的電話,他立刻表示「很想見見」潘德明。張學良對潘德明說:「潘先生,旅途三年,艱苦卓絕,漢卿敬佩之至。」並在《名人留墨集》上揮筆題下了「壯遊」二字。
張學良為潘德明題詞
在環遊世界的七年時間中,潘德明經越南、柬埔寨、泰國,過馬來西亞、新加坡,再乘船渡過馬六甲海峽,經印度、伊朗、伊拉克、敘利亞,渡過蘇伊士運河踏上非洲大地。
之後,從亞歷山大港乘船渡過地中海至希臘,行至歐洲。後又跨英吉利海峽到英國,乘「歐羅巴」號郵輪到美國。在美國遊歷後,潘德明經加拿大、古巴、巴拿馬、斐濟、紐西蘭、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緬甸,回到中國雲南。
數算一下,他總共遊歷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隻身一人在那樣一個中外相對隔絕的時代踏上陌生的旅途,意味著無法想像的障礙。
潘德明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困難——在印度的原始森林,潘德明遇到過老虎;在挺進阿拉伯時,他曾斷水斷糧,昏厥在沙漠中;在耶路撒冷翻越一個山口時,他的自行車和全部錢財被一夥盜賊搶走;去保加利亞首都途中,不了解這個國家搖頭表示對、點頭表示錯的習俗,結果背道而行,越走越遠……
但他一路風餐露宿、靠著自己兩隻腳、樂觀的性格和堅持不懈的毅力,不但走下來,還積極赴各地拜訪名人、政治家、大學者,通過與他們的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也有走向世界的魄力。
除了在泰國曾買過一輛自行車代步,以及渡海乘船的情況,潘德明的世界之行幾乎全是步行。就連一向鼓吹意志力的狂人希特勒聽聞此事後也驚嘆不已,甚至還用其拙劣的畫技為潘德明畫了一幅小像。
潘德明到法國時,受到時任總統阿爾貝·勒布倫的接待。勒布倫說:「潘德明先生,對於你的壯舉,我想用法國之雄拿破崙的一句話奉送:『中國是一個多病的、沉睡的巨人,但是當他醒來時,全世界都會震動。』」
未成行的青藏探險
潘德明於1937年結束了環球之行, 這位在國外引起相當轟動的旅行者本應以「凱旋者」的身份「榮歸故里」的,但是他卻選擇了直奔雲南,且一待就是大半年。理由是環球並不是自己的最終目標。在旅途中,隨著見識的增多,他越來越覺得有責任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為國家做點什麼。
潘德明在路上,各國的專家們多說:「全世界有很多的中國通,中國自己卻並不通。」的確,中印戰爭中,中方談判代表用的是英國郵政圖,那時候的中國甚至沒有自己的官方地圖。於是回國後,他將目標鎖定在了青藏高原這個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地質空白點之一。
但是當時軍閥割據,入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兒。另一方面,他知道回家之後會遭到家人催婚,他擔心有了家庭牽絆之後恐怕就難以再去實現「青藏之行」了——因為在那時,這是「隨時都可能沒命的事兒」。
直到1937年7月,日軍的侵華野心已暴露無遺,南京國民政府官員通知潘德明戰爭即將爆發,建議他取消西藏探險計劃,他才回到上海。回家的第二天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不久後,日軍敵機飛臨上海領空。
國難當頭,原打算勘察青藏高原的計劃無法實現,潘德明便把原本籌集到的10萬美元考察費用全部捐獻給了抗日事業。
1932年6月,潘德明到達埃及,他在胡夫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前留影。
此後,潘德明定居上海,並在幾年之後和一位上海姑娘結婚。之後,他曾在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短暫工作。1949年後,潘德明長期處於賦閑在家的狀態,由於他的父親曾經是小有名氣的裁縫,潘德明便子承父業,靠熨燙衣服維持生活。另外,潘德明還有一門繪畫的手藝,因此,他也兼畫宮燈養家糊口。
潘德明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這種方式完成環球旅行的人。除了其時代性,「環遊世界」,他「以世界為我之大學校,以天然與人事為我之教科書,以耳聞目見直接接觸為我之讀書方法,以風雪雨霜、炎荒烈日、晨星夜月為我之獎勵金」成為很多年輕人自我激勵的名言。
抗日戰火燃起,此後又是綿延八年的抗戰,在硝煙中,潘德明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在公開的媒體上,再也沒有任何關於他的消息。
「廢紙堆」中的發現
直到1979年,在上海少兒出版社工作的體育編輯季一德,在上海召開的一次體育工作會議上,偶然得到了潘德明隻身環遊世界的線索。經過多次奔波與反覆查詢,季一德終於在上海永嘉路派出所清理的即將銷毀的廢紙堆里,發現了潘德明的出國護照、簽證、船票、書信及名人題詞等。
除此以外,還有潘德明環遊過程中始終隨身攜帶的一本4公斤重的《名人留墨集》,記有1200個團體以及印度甘地、尼赫魯、泰戈爾等當時大名鼎鼎的世界名人的題詞和簽名,以及571枚各國郵戳、印章等。而此前,潘德明已在1976年10月18日,因突發心肌梗塞而辭世。
1979年7月,季一德將發掘整理的史料編寫成章回體報告文學《異域萬里行——潘德明隻身環遊世界聞見記》,在《中國體育報》連載21回,終於使這一塵封了近半個世紀的壯舉重見天日,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
更多的國人重新了解和認識他,是在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後。那屆運動會上,開賽第一天,射擊選手許海峰在男子自選手槍慢射比賽中勇奪冠軍,實現了中國在奧運會歷史上零的突破。
會後,一部反映華夏兒女百年奧運夢想和追求的紀錄片《零的突破》被攝製出來,作為向建國35周年的獻禮片在全國公映。在這部58分鐘的紀錄片中,潘德明的鏡頭長達3分20秒。片中將他的環球旅行稱為「中外體育史上罕見的一大壯舉」。此外,為了紀念這位英雄,中國自行車旅遊者協會的最高獎項就稱為「潘德明騎游獎」。
看歷史已登錄騰訊新聞、天天快報、今日頭條、網易、搜狐、Zaker、蜻蜓FM、荔枝FM、喜馬拉雅FM、考拉FM各大客戶端,日均閱讀量已達98.5萬次。
且讀且評論。
※古代的強弓能達到多少磅?宋代邊疆竟有數十萬的民間弓手
※用影像觸摸歷史,張張都令人動容
※諾曼底: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長的一天
TAG: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