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遭遇獨自領軍以來的最大危機
1862年5月中旬,已是第三次揮師上海的李秀成,可以說達到了其軍事生涯的頂峰。一方面,自陳玉成敗亡壽州以來,李秀成已經成為太平天國中地盤最大、兵力最為雄厚的軍事主官;另一方面,在攻略蘇杭及圍攻上海的過程中,李秀成通過採購和繳獲的方式獲得了大批西式槍炮,並通過聘請外國軍事顧問,組建起了自己的「洋槍隊」。在西式武器的使用問題上,李秀成一改昔日太平軍分散使用的模式,將其集中武裝精銳部隊,形成了「每進隊,必有數千桿衝擊,猛不可當」的局面。
西方畫家筆下的太平軍,其精銳部隊已經開始大量裝備西式火槍
太倉板橋戰役之後,李秀成第一時間率部追擊突圍東逃的清軍姜德所部,圍攻嘉定、寶山兩縣。此前被逐出青浦的太平軍陳炳文、郜永寬所部也趁勢反撲。一時間,本已轉危為安的上海正面戰線又出現了岌岌可危之勢。不過此時的李秀成並不急於攻堅,而是擺出了圍城打援的架勢。
嘉定易手、青浦被圍、英法聯軍兵敗南翔,眼看戰局不斷惡化,以英法主導的中外會防局連忙調集常勝軍主力自松江進援青浦。然而,面對李秀成所部太平軍精銳,常勝軍竟也武運不再。5月29日,李秀成在青浦城下大破華爾所部常勝軍,率部乘勝進圍松江。向來指揮若定的李鴻章,終於坐不住了。
李鴻章
李鴻章雖然戎馬半生,但真正親臨戰線的次數並不多。之所以被李秀成逼到如此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固然是由於據守泗涇的原上海駐軍姚紹修、林叢文、郭太平等部不堪一戰,全線潰敗不說,還將太平軍引至距離上海縣城僅20里的七寶、虹橋一線;但另一方面,此時的李鴻章對麾下的張樹聲、潘鼎新、劉銘傳等淮勇將帥也缺乏信心,認為他們仍未具備與李秀成所部精銳正面抗衡的能力。因此在委派程學啟搶佔滬西要地——虹橋的同時,李鴻章親率淮軍主力抵達新橋一線。
新橋位於松江東北、青浦東南,從地理位置來看恰處在太平軍南北兩路進攻軸線的中間地帶,同時與虹橋形成掎角之勢。李鴻章此番部署可謂攻守兩便、多路策應。與之相比,李秀成在局面大優的形勢下卻昏著迭出。面對青浦、松江、上海三個相對孤立的戰略據點,李秀成沒有進行戰略上的取捨,在連營30餘座、四面合圍青浦縣城的同時,將從湖州方面趕來的黃文金、譚紹光兩部生力軍用於強攻松江。如此一來反倒令本應是戰略重心的上海正面戰場,成了太平軍進攻的薄弱之處。
5月30日,太平軍開始強攻松江。按照太平軍中的「洋兄弟」——僱傭兵呤唎的說法,此輪攻勢由李秀成麾下悍將林和指揮。此後,松江守軍燒毀所有城外民居以清掃射界,憑藉火力優勢多次擊退了太平軍的強攻,而李秀成在松江城西修築的妙嚴寺炮台,也為對手的優勢火力所壓制。
就在太平軍頓兵於青浦、松江兩地的同時,6月2日,程學啟與張遇春兩部淮勇進逼漕泗涇,擊敗當地的太平軍駐軍,隨後於虹橋一線修築營壘。6月6日,程學啟等部淮勇又奔襲七寶,拔除了深入清軍防線內的太平軍多處營壘。至此太平軍被壓縮回泗涇一線,上海城防危機基本得到了化解。同一天,華爾率領常勝軍一部由水路馳援松江,摧毀了李秀成寄予厚望的妙嚴寺炮台後進入城內,太平軍期望通過圍困和炮擊的方式奪取青浦、松江兩地的計劃宣告破產。李秀成最後決定在松江一線暫取守勢,集中譚紹光、陳炳文等部精銳猛攻青浦。
李秀成所遭遇的尷尬,駐守青浦的法籍僱傭軍法爾思德可謂洞若觀火。他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太平軍認為青浦的投降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於是停止直接攻擊,藉以節約人力。他們增築石壘包圍全城,但最終卻忍耐不住,開始每天攻城。」即便青浦被太平軍重重包圍,但6月9日從松江方向趕來的華爾與英國軍官斯賓塞還是率領英軍、常勝軍,成功突破太平軍的防線進入了青浦城內,並接應當地守軍撤走。太平軍雖然立即追擊,俘獲了法爾思德和近百名常勝軍士兵,繳獲了大批軍事物資,但數萬太平軍精銳為奪取這座孤城所浪費的時間,足以令李秀成付出昂貴的戰略代價。
在李秀成專註於青浦、松江攻防戰的同時,李鴻章統率淮勇不斷向泗涇一線的太平軍發動攻勢。太平軍雖然在泗涇一線修築了綿亘三四十里的營壘,但仍被李鴻章誘入伏擊圈,遭遇重創。鑒於松江一時難以攻陷,泗涇又頻頻告急的戰場態勢,6月17日,李秀成撤圍松江,調集太平軍主力從3個方向分12路直攻上海。
太平軍與清軍的混戰
6月17日,太平軍騎兵部隊率先突入七寶,試圖隔斷虹橋程學啟所部與新橋淮勇主力之間的聯繫。李鴻章和程學啟雖竭力試圖奪回七寶這一戰略要衝,無奈遭遇大雨,被迫各守營壘。6月19日,太平軍主力抵達戰場,迅速攻佔法華鎮、徐家匯、九里橋一線,形成了對虹橋的合圍之勢。此時的李鴻章遭遇了單獨領軍以來的最大危機。一方面,太平軍主力距離上海縣城僅10里,而城內幾乎已無可用之兵;另一方面,程學啟所部是李鴻章最為精銳的武裝,一旦覆滅於虹橋,勢必重挫淮勇各營的士氣。因此李鴻章嚴令各部全力馳援虹橋,甚至出現不惜要拿老部下張遇春的人頭來警示三軍的局面。
李鴻章率援軍於九里橋一線與太平軍廝殺的同時,據守虹橋的程學啟所部正遭遇著數萬大軍的反覆衝擊。關鍵時刻,李鴻章此前裝備程學啟所部的西式火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一時間交戰雙方「填濠拔樁,洋槍大炮并力死拼」,甚至程學啟本人也親燃劈山炮猛轟。最終傷亡慘重的太平軍在李鴻章、程學啟的內外夾擊下全線崩潰。趁勢收復七寶鎮的李鴻章隨即猛撲太平軍於泗涇一線的營壘,自知已無力再戰的李秀成只得不戰而退。
長期以來,很多史學家認為太平軍從上海外圍撤退,是緣於曾國荃所部湘軍進逼天京的態勢所迫,事實這一情況上早在李秀成發動上海決戰之前便已呈現。湘軍攻克無為、運漕一線是在1861年的冬季,奪取蕪湖、巢縣,全面進攻天京是在1862年的春季。這些情況李秀成並非不清楚,但他仍執意猛攻上海,除了期望通過圍魏救趙吸引湘軍主力援滬之外,兼有一舉蕩平其根據地「蘇福省」東線的威脅,待鞏固後方之後,再回師與湘軍決戰的宏圖。
李秀成最終不得不放棄這一戰略構想,與其說是受到了洪秀全「瞎指揮」的影響,不如說是依據戰場實際情況進行的自我修正。畢竟李秀成所部自太倉板橋之戰以來,已與英法聯軍、常勝軍、李鴻章所部淮勇惡鬥了一個多月,各項損失均亟待補充。太平軍若繼續強攻上海,不僅無法打開局面,還可能折損更多的有生力量。
本文摘自《戰爭事典035》
※從當年的報刊插畫中看北洋軍閥統治期間的社會百態
※透過人物看戰役:@石原莞爾:盧溝橋事變 Part3
※防禦大師,希特勒的救火隊長莫德爾元帥
※世界上第一種洲際彈道導彈誕生,蘇聯先拔頭籌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