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鄧聯歡:瑣憶豐縣鄉村的中秋節

鄧聯歡:瑣憶豐縣鄉村的中秋節

文:鄧聯歡

中秋將至,必然在遊子的心中點燃一把火,灼傷他們對故鄉對親人思念與惦記的情懷。

中秋節,是眾多傳統節日中一個特殊的節,時置農曆的八月十五,它體現了華夏民族情感與天象的完美結合,詮釋了我們民族最懂得「天地人和」的哲學命題。作家葉夢說:「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一個民族把宇宙天象的完美時刻作為自己的節日,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把完美、和美作為一種境界,也把它作為一種團圓團聚,凝聚親情的契機。」這段話闡釋了我們民族與中秋節的機緣巧合,展示了我們的先人品味生活的別樣情趣。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眾說紛紜,比較流行的是神話故事說和民風民俗說:前者在民間廣為流傳,說是嫦娥與后羿,感情出現危機,嫦娥認為后羿薄情寡義,於是,偷吃了丈夫從王母娘娘那裡竊取的長生不老仙丹,於八月十五之夜,義無反顧地奔月而去;後者則是民俗學家依據文獻考證認為,中秋節源於先民對月亮的崇拜。

我們無需考究它的起源,卻知道這節日與月亮密切相關,千百年來,它成了親人團聚、家人團圓的代名詞,衍生處種種民風民俗,流轉了千年的悲喜年華。

在我童年的記憶里,中秋節最讓小夥伴們高興的是吃月餅。那時,農村還很貧窮,大多數人家還吃不上一塊面(全部用小麥麵粉做)的饃,甚至還有一些人吃不飽,因此,在中秋節能吃到月餅,對一個孩子來說該是多麼高興的事。然而,並不是每一個中秋節都能吃到,即使吃到,也不會放開量讓你吃,常常大人把一到兩個月餅(當時所有的代銷點都拆零銷售)切成許多半,一家人趁晚飯時打打牙祭,大人不捨得吃,小孩子可以多吃點。

記得當時有一個電影情節是:女特務,躲藏在山洞裡把月餅當飯吃。我們看得羨慕不已垂涎三尺,恨不得自己也去做女特務,回到學校我們羨慕議論了好多天。多少年過去了,電影名字忘記了,可這個情節一直記憶猶新。

改革開放初期,在農村種麥的時節,正是中秋節過後,早上耩麥子還常常帶個月餅當美食充饑。在進入小康社會的今天,生活水平提高,好多人得了富貴病,不敢吃甜食,眼下月餅實在不是什麼好東西了,講這些陳年舊事,也許好多年輕人不相信不理解,可是,吃月餅卻是我們那一代人美妙的記憶。

中秋節,皎潔圓圓的月亮,承載著一個民族美好的心愿,寓意著團聚、團圓的情感內涵。在豐縣北部有無論多忙一般要回家與親人過「十五」的習俗,尤其是農村很少說過中秋節,過「十五」成了我們歡口的地方名片。

那夜,一家人圍在一起,喝酒賞月,過去生活條件差時,那怕調個紅心蘿蔔、拍個黃瓜,燉個自己養的小公雞,一家人或邀三五好友,也要在「十五」聚一聚,喝點酒,樂一樂,美其名曰:團圓酒、團圓飯,以示家人團聚、親朋好友的友誼更進一層。現在,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對吃月餅已經不屑一顧,去飯店過十五的越來越多,以致不提前預定還真吃不上。

賞月,是我們過中秋節的一個必然話題,充滿閑情雅緻。可是,這似乎離我們普通百姓又很遠。古往今來,文人墨客,遷客騷人,觸景生情,留下了無數美妙的詩詞歌賦,「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彰顯了李白的浪漫情懷;「纖雲四卷天無河,清風吹空月舒波」表現了韓愈的輕柔洒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闡釋了蘇軾的洞悉生活;「萬里此情同皎潔,一年今日最分明」抒發了戎昱的離情別緒。

然而,我們凡夫俗子酒足飯飽之後,望著那輪蘊含了諸多情懷的明月,充其量也就是發點感慨,驚呼一句:「乖乖,今夜月亮又大又圓!」如果八月十五恰逢陰雨天氣,也不過是滿懷遺憾的嘆口氣,在大腦的存儲中回放往年明月遊走天穹的畫面,然後,回到室內繼續刷屏、聊天、看電視。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探親訪友,似乎是我們這裡千年已有的風俗習慣。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無論為官還是為民,都會在這個節日裡帶著月餅走親訪友,表達彼此節日的祝福。

據史書記載:月餅明確地作為中秋節專用之物,並賦予一種「團圓」「和美」的美好意蘊,是在元代之後,「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早些年日子過得緊巴,步行或騎自行車挎一個軍用綠書包裝二斤或四斤月餅,就把親戚走了,那時,禮輕情意重;歲月荏苒,時過境遷,富裕的人們,今天不會也不敢只帶幾斤月餅,去走親訪友,司空見慣的是幾隻紅色的土公雞,幾條鯉魚,羊、牛肉,整箱的奶、火腿腸、高檔的煙酒等等。日子越過越紅火,水漲船高,再看今天探親訪友的隊伍,小轎車魚貫而出,最低也是豐縣產的電四輪或三輪車吧。平心而論,至親密友,拿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經常走動走動。

俗話說「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知道嗎?豐縣不大,城西以及縣城周邊和城北中秋節走親戚大不一樣,城西以及縣城周邊是中秋節「娘看妮」,就是爸媽要帶著東西去女兒家,看閨女和孩子,抑或是長輩去看小輩,在家家富裕的今天也拿很重的禮;在豐縣北部尤其歡口,還是傳統的「老子天下第一」,出嫁的閨女必須看爸媽,否則,爸媽生氣,親戚鄰居要笑話。

那些剛結婚的青年男女,迫於世俗的壓力,也為了炫耀自己混得不錯,常常為看爸媽絞盡腦汁,拿什麼禮品,選什麼時間,開什麼車,帶什麼樣的大老知,都要慎之又慎;爸媽辦什麼樣的宴席,找什麼人陪客,甚至喝什麼酒吸什麼煙,都要動一番腦筋。總之,雙方都當大事辦,生怕丟了人,辦得好,掙足了面子,誰家誰家,怎樣怎樣,街坊鄰居要議論好多天,有時,還成為雙方父母炫耀的資本,尤其是女婿辦好了,揚眉吐氣,心裡美滋滋的。

回眸、盤點、細數那一個個中秋節,在我們生命小溪中所有曾經的感動和眷念,彷彿靜靜地溫潤了你我他生命的底色,鄉鄰、鄉音、鄉情無需惦記,卻一直盈然於心底。

節日,給予我們的團圓與和美、溫馨與感動,像不經意間灑落在心田的一粒種子,在歲月流轉中不知不覺間長成蔥蘢的美好與希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愚伯的自留地 的精彩文章:

驚悚:見到那一幕後我心神不安,決定辭掉工作,離開那裡!
葛宇:又是一秋
宋傳恩:微山湖中捕魚忙
鄧聯歡:行走在故鄉的那片熱土上
老同學:有事就吱聲,沒事就各忙各的!

TAG:愚伯的自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