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擔心寶寶說話說的晚?如何讓孩子儘早的說話呢?

擔心寶寶說話說的晚?如何讓孩子儘早的說話呢?

孩子出生後,就開始接觸語言了。每位父母都期待孩子能夠早點說話,這是聰明的表現。那麼,如何讓孩子儘快的說話呢?

有一次在路上,一位奶奶推著嬰兒車,一邊走一邊說:「公交車,紅色的小汽車。綠色的大卡車。」我心想:這個寶貝一定會早早的學會說話的。

另一個反例是,有一個孩子,很大了還不會說話,父母很著急,去看醫生,醫生髮現:孩子的父母都是比較內向的人,平時在家裡很少對話。沒有語言環境,孩子怎麼會學會說話呢?

兩位早期教育專家Betty Hart和Todd Risley調查了再3個不同階層中孩子辭彙量的發展,結果發現:孩子運用的辭彙,有86%-98%是來自家長和他們講話時所用的辭彙。幼兒每天交流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他們的成長教育也是由父母決定的,語言也不例外,孩子的說話早晚關鍵就是受父母影響的。

那麼,怎麼能夠讓寶貝儘早地說話呢?

1 出生~3個月 – 被動接收期 簡單音節階段

這時候,孩子一般通過哭鬧與人溝通。當孩子哭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深呼吸,讓自己放鬆下來,然後才能體驗孩子想要的是什麼。用語言表達出來:「寶寶,你是不是餓了呢"。這是這個階段的主要交流:用語言揣測表達孩子的需求。

2 4~8個月 –咿咿呀呀期 連續語音階段

這個階段我們跟孩子交流的關鍵點是說任何詞語的時候都要指向這個人或者物體,這樣孩子才能把語義和辭彙聯繫起來記憶,不斷刺激大腦突觸神經的鏈接,通過重複把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

這個階段,孩子語言的目標是:能辨別語氣、語調和音色變化、出現尋聲反應、躲貓貓、近似詞的音節、 「語音玩弄」、能聽指令做模仿。

3 不要咿咿呀呀的和孩子說話

很多大人,非常喜歡在與孩子說話的時候說兒化音,咿咿呀呀的說話。孩子雖然聽不懂大人說的什麼,但是他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如果你一直咿咿呀呀的交流,孩子也會這樣說話,這便會使得孩子的語言發展較慢,甚至比正常孩子說話的時間更晚。父母最好正常的使用成人語言和孩子說話,幫助孩子發展語言能力,前期最好是簡單的句子,等到孩子比較大了,再說長句。

家長在對孩子說話時語速要慢,語調要輕,吐字要清晰,讓孩子聽清您發的每一個音。在教的過程中不要訓斥和責罵孩子,要多表揚和鼓勵他,多與他溝通,慢慢的他就能學會說話了。

4 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

一位英語老師說:自己和妻子工作忙,平時很少陪孩子。但孩子的語言發展的很早,是什麼原因呢?

孩子的奶奶有一個好習慣,每天都帶著孩子讀一本繪本。每天都接觸語言,孩子說話早了很多。因為聽了很多故事,也比其他孩子懂事的多。

另外,可以讓孩子多和同齡的小朋友接觸,因為小朋友之間更容易學習和溝通。其次在教孩子學說話時要以實物為主,這樣孩子會感興趣,記憶會更深刻,而且在教的過程中要多對孩子進行提問,因為提問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促進語言功能的發育。

5 當孩子會簡單說話後,多引導他說,而非代替他說話。

當孩子會簡單說話後,想要拿東西時,一般用手去指。你可以裝作沒有看懂。引導他說出來。如果孩子不說,我們可以說一個字,剩下的提示他說出來。

你家寶貝是多大開始說話的呢?在這個過程中,你是如何引導的呢?歡迎與趙老師一起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