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師,是什麼?詩性校長柳袁照為你解讀

教師,是什麼?詩性校長柳袁照為你解讀

我曾在許多場合問過大家一個問題:教師是什麼?一下子還真把大家給問住了,他們回答不出來。

教師是什麼?即使教師自身,哪怕是名教師、特級教師,問他,他一下子也回答不上來。教師是什麼?傳統的說法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現在,又突出說是一種「專業」,強調「專業發展」。唯獨忘記了教師首先是「人」,教師的專業發展,包含著「人的生命成長」與「教師的專業成長」等不同的層面。

去年,我曾去了西藏的墨脫。墨脫本身海拔並不高,但它是一個盆地,四周是連綿的、險峻的、高大的雪山、雪峰,因而是西藏最難到達的地方。雅魯藏布江穿越其中,奔騰的江水,劈山開嶺,在大山裡穿行。

最壯觀的是墨脫境內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本當直行而去,竟繞著一座山,拐了一個圓圈,再順勢而出。我曾站在它的邊上,領略它的氣勢,看白雲在它身上遮蓋、掀開,如棉被、輕紗。那一刻,我想到了教育,特別是「教師專業發展」。

強調「教師專業發展」本身並沒有錯,在教師沒有專業發展的時候,強調它,是對的、必要的。幾十年過去了,當初提這項要求的背景,已發生了變化。其內涵有沒有實質性的豐富?

實際的情況是變異了,「專業發展」的內涵不斷窄化,在實際操作中,被狹隘地理解。框定教師在「本學科」、「本課堂」、「本學校」內的發展,被「圈養」在一個相對狹小的時空範圍內。

站在雅魯藏布江墨脫大拐彎的地方,我在反思自己:所謂人的專業發展,是不是就是走捷徑,就是儘快在崗位上成才?教師是不是也當如是?

職業發展與生命成長是相聯繫又有區別的兩回事。人是不是還應該多一些愛好、個性與特長,甚至看似與職業關係不那樣密切的愛好、個性與特長?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是人的發展。

我不太喜歡用「教師專業發展」這個概念。就像我不喜歡用「有效課堂」或「高效課堂」這個概念一樣(同樣是被異化、窄化的概念,在實際的操作之中,往往與高考、考試相關度高的課堂被稱為「有效課堂」或「高效課堂」)。

在教師發展這個課題上,我喜歡使用「教師的生命成長」這個概念。何時能在日常的學校工作中,把教師發展中「人」的發展,真正擺上重要位置呢?

最近,我去了中國科學院下屬的地理所,觀摩了那裡的河流形成的實驗現場,原來所有的河流,以自然的力,在自然的地形、地質條件下,都不會形成「筆直」的河道。自然形成的河流,蜿蜒曲折,沒有規律又有規律,與天地山川相呼應,有無盡的魅力與美妙。

教師,何嘗不是?有「成才」的捷徑嗎?

有的,那也與河道一樣,是人力所為。

許多學校,也包括我自己,都曾提出「走捷徑」的教師目標,比如,「一年站穩講台,兩年成為課堂能手,三年校園成才」(不能說它都不對,這樣培養新教師也能有「成效」)。

不過,總感覺缺少什麼。不重視教師的個性特長,忽視他們的興趣愛好,把他們往「課堂流水線」上趕,實質是想把他們早日培養成為一個「流水線」上的合格操作工。

去年,某市一位教育局長,突然給我發了一條簡訊,問我:你認為一個學生最重要的品行有哪些?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情懷、擔當、原創性

這位局長又問:老師呢?我又不假思索地回答:情懷、擔當、原創性。當下社會最缺少什麼?我以為就是情懷、擔當、原創性。

讓未來的社會更陽光起來,必須以我們老師的情懷、擔當、原創性影響、培養學生的情懷、擔當、原創性。然後,才能以孩子們的情懷、擔當、原創性去支撐未來社會的情懷、擔當、原創性。

當下,在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之中,在多大程度上,把情懷、擔當、原創性擺在了應有的位置上?從捷徑上走來的老師,到了四十歲以後,高級職稱拿到了,特級、正教授職稱也不想要了,會出現「職業倦怠」現象。

如何不倦怠?

如一條筆直的河流,流到東是這樣,流到西是這樣,在不同的時空位置上,周而復始,都如此,如何不倦怠?曲徑通幽,山迴路轉,才是風光,而且時時有不同的風光。

教師,不僅僅只有「專業」,很重要的是他們所擁有的「人生」。對教師本人來說,這很重要。我曾對老師說,現在,教師職稱制度需要論文,我們趁年輕趕快完成它,把一生需要的論文都準備好。然後,去做原創性的事情。

假如是語文老師,則一邊教書一邊創作,可以寫散文、詩歌、小說。這些散文、詩歌、小說。今天,許多語文老師都不會寫作了,更不要說創作,對高考作文的指導,只是一味地讓學生模仿,教他們「套作」、「轉換」,我們時不時會聽到滿分高考作文刊登於報刊之後,被舉報是抄襲之作。這不可悲嗎?

這幾年,我們發起「詩歌回歸中學校園」活動,啟動「全國中學生校園詩會」,定期出版師生詩集。在高考作文「體裁不限,詩歌除外」的背景下,讓學生讀詩,不為把他們培養成詩人,而在於他們需要一生擁有詩人的「情懷、擔當、原創性」。

要做到這一切,前提是老師必須是一個有「詩性」的人。

我們的語文老師,從教材出發,離開了教材,去系統地研究、對比中外詩人與同一時代的詩歌之流變,研究諾貝爾詩人,研究蘇州詩人,研究《紅樓夢》詩作,等等,並出版相應專著,以及詩歌、散文作品集。

這樣的「遊走」,其實是在最柔軟的地方,讓靈魂與靈魂相遇與融合。這樣的狀態,漸漸成為學校的常態、教師的常態,悄無聲息卻涵養著教師們的生命成長,同時,更影響著學生們的生命成長。

教師是什麼?教師首先是人。在教師發展的問題上,我們首先必須著眼於「人的發展」。狹隘的、片面的觀點與做法,都是錯誤的。跨界的、交互的、綜合的、辯證的觀察、思考,或許有益。

走出去,才能回來。離開自我,才能找到自我。教育也一樣,老師也一樣,走出去,才能回來。離開學校,才能找到學校,離開專業,才能回到專業。

2015年9月18日

(節選自大夏出品《教育是美的》,略有刪改)

大夏精品

詩性校長柳袁照多年積累

繼《學校是美的》後又一力作

領略圖裡的美學、禪意與哲思

用獨特的視角觀察教育生活點滴

《教育是美的》

柳袁照 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7年9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夏書系 的精彩文章:

TAG:大夏書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