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旱魃、殭屍,與民間屢禁不止的挖墳毀屍行為

旱魃、殭屍,與民間屢禁不止的挖墳毀屍行為

旱魃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引起旱災的怪物。早在春秋時期,民眾便如此認為。《詩經?大雅?雲漢》中就說「旱魃為虐,如惔如焚。」《說文》中解釋道:「魃,旱鬼也。」清代段玉裁註:「魃、旱神也。此言旱鬼、以字從鬼也。神鬼統言之則一耳。」

關於旱魃的身份和體貌形態,在古代有許多說法,其中最為人熟知的說法有二。其一為旱魃即為黃帝時的天女「女魃」,外形為一身著青衣的女子。其二為《神異經?南荒經》所云:「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外形外形為一身高僅二三尺的裸身小鬼。

自明代開始,殭屍的故事在民間逐漸傳播流行,並與旱魃的傳說結合起來。自此之後,旱魃的形象便從小鬼逐漸向殭屍演變。自明代中期之後,北方的山東、河北等地,以殭屍為旱魃的觀念十分流行。

千里赤旱,稼穡不成,原來都是地下的屍體在作祟,那自然是要將其找出來消滅掉的,由此,派生出「打旱骨樁」的惡劣風俗。《明實錄英宗實錄》中記載:山東人旱,即伐初葬者冢墓,殘其肢體,以為旱所由致,名曰「打旱骨樁」。

然而一地之內,新喪者絕非只一人,初葬墓絕非只一座,也總不能將所有新墳一座座全都挖開查看。於是,便要請當地鄉裡間的巫婆神漢,查找殭屍。明人于慎行《谷山筆麈?雜解》中便記載了一種查找殭屍旱魃的方法,即「以火照新葬墳,如有光焰」,便判定其中屍體為殭屍旱魃,挖開墳墓,將屍體拖出,殘其屍體,曝屍荒野。

于慎行所記之法,僅為一說。明人謝肇淛在《五雜俎》中,還記錄了另外一種「打旱骨樁」的習俗。因傳說中的旱魃高僅二三尺,與兒童身高體型相同,故在許多地區,以為旱魃為新死兒童所變殭屍,故專挖新死兒童之墳。然而,幼兒夭亡,本就是家庭之大不幸,又要哪家父母會肯同意別人將自己的孩子挖墳毀屍,曝屍荒野,故往往極力反抗,保護墳墓。因此,往往最終引發大規模的武力衝突,導致新的人員傷亡出現。

燕、齊之地,四五月間,嘗苦不雨,土人謂有魃鬼在地中,必掘出,鞭而焚之,方雨。魃既不可得,而人家有小兒新死者,輒指為魃,率眾發掘,其家人極力拒敵,常有叢毆至死者。時時形之訟牘間,真可笑也!

(《五雜俎》卷一《天部一》)

比這些更加糟糕惡劣的事情是,在這種「打旱骨樁」的人群中,往往有許多人假公濟私,挾私報復,或者假借「打旱骨樁」之名盜取墓中財物,或者借為旱除災之名以報私仇。人心似水,民動如煙。被旱情而急的百姓極易煽動,往往一被鼓動,就糾集起成百上千人,人潮洶湧,不可阻擋。即便是當地官員,面對這種情形,依然無能為力。

「打旱骨樁」這種惡劣風俗,一直以來,均為有識之士所摒棄。明代御史張驥、屠滽等,都曾就此事上書朝廷,奏請禁止,朝廷也明發詔令,禁止這種惡劣風俗,然而收效甚微,根本無力制止。到清朝時,官府甚至認同了這種行為的正確性,只要在發掘出墓中的屍體後申報官府,由官府認明正身即可。這種惡劣而可怕的習俗,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才徹底消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之學 的精彩文章:

拿茶換寶馬,你換不換
「錯綜複雜」到底有多複雜?
「國字臉」黃帝,中國版的男神
蘇軾帶你走進頗具風味的「中餐廳
天下第一關帝廟

TAG:國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