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從《猩球崛起》到北美印第安人大家都鍾愛骨質武器?

為何從《猩球崛起》到北美印第安人大家都鍾愛骨質武器?

今日,《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強勢登陸中國,一時間中國也掀起了一陣「猩球」熱。不得不說,看《猩球崛起》系列的一大樂趣,自然就是觀察著這些具有高智商的猩猩們,是如何一步一步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文明。猩3與猩2相比,猿族的社會結構已經產生了巨大的進步,首先這不僅僅是猿族們跨域種族的語言系統已經成型,並且在社會結構上也已經更加複雜,並且還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防禦工事。最為令人驚艷的,無疑是猿族們在武器上的進步,在猩2中還使用著木矛和石質武器的猩猩們,在猩3中,已經開始大規模的使用上了經過處理的骨質武器。

《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海報

實際上,骨質武器也長時間陪伴了人類社會的發展,甚至時至今日,在很多偏遠的原始部落中,仍然還有大量的骨質武器被當作捕獵工具使用。可以說骨質武器是真真切切的,陪伴著人類時間最長的一種冷兵器,它比金屬武器更早的出現,卻又在金屬武器大行其道的時候,依然長時間存在在許多民族的武器譜中。

猩球崛起3的設定圖

骨質武器之所以有如此悠久的歷史,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骨質武器的原材料,也就是動物的骨骼,相對於金屬來說更加容易的獲得。並且處理這些骨骼的技術門檻,相對於金屬而言顯然要低的許多。這對於許多文明還處於較低階段的原始部落民族來說,這無疑是一種非常划算的武器。而且相對於石質武器而言,動物骨骼更加容易加工,並且又不像石頭非常的脆,以至於常常在使用中出現嚴重的破損。相對於簡單的木矛一類簡單武器,骨質武器則更加的堅硬耐用。

南太平洋地區使用的鑲嵌鯊魚牙的武器,以及又刺豚製作的頭盔

對於很多與世隔絕的地區的民族,諸如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紐西蘭的毛利人,以及南太平洋地區的波利尼西亞人等來說。他們不僅沒有開採並製造鐵器的技術,甚至可以說基本也沒有使用金屬的條件。因此對於這些民族來說,骨質武器一直是他們長期以來,所使用的一種非常可靠的武器。比如新幾內亞的土著居民就有用鶴鴕骨頭製作的匕首,愛斯基摩人則使用海象牙、麋牛骨、馴鹿骨等來製作飛鏢和矛頭。

鶴鴕骨匕首

麋牛骨匕首

雖然這些民族部落之間仍然有著大大小小的衝突,但是無論是新幾內亞人還是愛斯基摩人,他們的文明發展程度都較低,所以這些骨質武器更大的作用,主要還是用來作為漁獵的工具,而非專門用以戰爭的武器。真正將骨質武器使用得登峰造極的,則是生活在南太平洋地區的波利尼西亞人。

海象牙飛鏢

相較於愛斯基摩人,波利尼西亞人的地域跨度更大,並且波利尼西亞人的文化發展程度高於愛斯基摩人和新幾內亞人,有更加複雜的社會結構。不過受制于海島的環境,波利尼西亞人直到大航海時代,才從歐洲航海者手中第一次獲得金屬製品。海島的環境,同樣也讓波利尼西亞人的骨質武器與其他民族有著極大的區別。

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洋一直是波利尼西亞人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因此波利尼西亞人的骨質武器的來源,也大多是通過加工這些打撈上來的海鮮來製作的。其中最為有名的莫過於波利尼西亞人所製作的鯊魚牙武器。這些武器與美洲印第安人所使用的黑曜石刀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他們也是將處理好的鯊魚牙,固定在木棒上。不過相對於印第安人沉重的黑曜石刀,這些鯊魚牙武器要輕巧的多,並且由於鯊魚牙本身並不需要打磨便已經相當的鋒利,因此波利尼西亞人對鯊魚牙的加工,主要是在牙齒後部打上小孔,以便於用細繩固定在木棒的兩邊。

鯊魚牙匕首

當然,波利尼西亞人「海產」武器可不是僅僅限於鯊魚牙。他們將海龜殼用來製作城一種鋒利的手斧,還有鯨魚骨製作的矛頭和棍棒、箭魚製作的匕首、貝殼製作的榔頭等等。因此完全可以說,一支行進的波利尼西亞人軍隊,簡直就如同一支行走的「海鮮博物館」。這些豐富的多樣的骨質武器,一方面到也反映了波利尼西亞人的文明,絕不是如同歐洲人一開始所想像的幸福和休閑。顯然各個海島部落之間的戰爭,必然有著頗高的強度。不然也無法解釋,為何波利尼西亞人為何會擁有如此之多並且極為複雜的骨質武器。

夏威夷的波利尼西亞人軍隊

正如前面所說,骨質武器相對於金屬武器更加的易得,因此當金屬武器成為主流之後,骨質武器也就因此變得更加的廉價。不過這也並不代表骨質武器只能淪為民間武術的奇門遁甲,在游牧民族之間,骨質的箭頭也使用了極長的時間。

骨質箭頭

骨質箭頭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漫長的使用時間,到不是因為它的威力或者是有多麼的耐用。實際上,真正使得它源遠流長的,還是由於骨質箭頭極為容易的製作。對於一些以家庭為單位的游牧民來說,鐵製品是必須通過貿易才能獲得的昂貴商品。與之相對的,骨質箭頭雖然並不耐用,但是製作的材料,確實牧民們較為容易獲得的動物骨骼。在狩獵野獸和保護牲畜的過程中,使用金屬箭頭對付野獸顯然太過於浪費。在游牧民族之間的戰爭中,有賴於游牧民族普遍較低的披甲率,骨質箭頭也依然能夠發揮較大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東起東起東西伯利亞的漁獵民族,西到南俄平原上的韃靼人,大量的漁獵民族或者游牧民族,雖然他們擁有製作鐵質箭頭的能力,但是仍然有大量的骨質箭頭被他們使用。到了19世紀,在美國與大平原上的印第安人作戰的時候,美軍也受到骨質箭頭歷史悠久的「問候」。對於北美的印第安人,受限於科技水平的發展,鐵器必須是要與白人貿易才能獲得稀罕貨,因此骨質箭頭便成了他們最為順手的武器。19世紀的美軍自然不會穿戴著中世紀的鎧甲,因此骨質箭頭便足以輕鬆刺入這些白人士兵的身體。

北美印第安人

動物骨骼在戰場上的利用實際上還有許多令人驚訝的方式,比如蒙古人會在他們的皮甲上黏上碎骨來加強自己的皮甲的防禦能力。更加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在中國和印度,還有使用穿山甲的甲片製作的裝飾性鎧甲,這種鎧甲價格較為的昂貴,基本屬於一種中看不中用的武器,因此這些甲片上有著極為繁縟的裝飾,可謂華麗至極。(題外話,穿山甲的甲片不屬於骨骼,只是穿山甲皮膚上的一種角質物,因此這種穿山甲甲應該歸入皮甲範疇。)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明憶,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的冷兵器內容請關注冷兵器研究所微信公眾號:lbqyj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柯爾特公司總裁的特殊禮物:1861年款非量產型左輪手槍
西班牙光復運動勝利之關鍵:摩爾人奈斯爾王朝的不斷內鬥是主因?
庫爾德人為何無法建國?從奧斯曼和波斯薩法維瓜分庫爾德斯坦說起
春秋戰國時代的「巴爾幹火藥桶」:逐鹿天下必去的三晉地區
像火箭一樣刺破寒冷夜空!F-14雷達操作員鏡頭下的雄貓戰鬥機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