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檢時最常見的三個醫學專業名詞,99.9%的媽媽都區分不開
懷孕後,「產檢」是孕媽媽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之一。但是,由於知識的匱乏,醫生經常說的一些醫學專有名詞常常令人很是困惑,除了知道那些字讀什麼之外,著實分不清它們究竟是什麼意思。
而「產前檢查」、「產前篩查」、「產前診斷」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在門診經常需要給孕媽媽們解釋。
1
產前檢查
產前檢查就是我們傳說中的產檢,每一位孕媽媽在分娩前都要進行的常規產科檢查。其目的是及時發現孕媽媽和胎寶寶的異常,儘可能早的進行處理,以免危害孕媽媽及胎寶寶的健康。
根據我國孕期保健的現狀和產前檢查項目的需要,孕媽媽在整個孕期至少要進行7次產檢。如果孕媽媽是高齡、雙胎或檢查中有異常等高危妊娠者,還應當根據醫生的建議酌情增加產檢次數。
不過,不同地區、不同醫院產檢次數和項目也不一定相同,孕媽媽一定要清楚了解自己產檢醫院的具體安排,以免錯過最佳的檢查時間。
2
產前篩查
產前篩查是通過一些簡單、可行、無創的檢查方法,發現可能懷有先天缺陷兒的高危孕媽媽,並通過進一步明確診斷和應對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異常胎寶寶的出生。篩查項目包括唐氏綜合征等。
一般的產前篩查是通過化驗血液來完成的,孕期血液檢查可以篩查出60%~70%的唐氏綜合征患兒和85%~90%的神經管缺陷。
血液篩查對胎寶寶沒有損害,孕媽媽大可不必擔心。
如果產前篩查發現異常,就需要進一步做產前診斷。
3
產前診斷
產前診斷不同於產前篩查,是通過B超、羊膜腔穿刺等更加先進的醫學手段,對存在高危風險的胎寶寶進行明確診斷。而目前,羊膜腔穿刺都是在超聲波的引導下完成的,損傷到胎寶寶的可能性很小。
羊膜腔穿刺術俗稱「羊水穿刺」。一般在孕16~20周時進行。羊膜腔穿刺是最常用的染色體異常疾病篩查手段,它並不是一項常規檢查,而是對於高危孕媽媽採取的一項診斷措施。
通常出現下列情況時,醫生會建議進行產前診斷――羊膜腔穿刺術:
產前篩查結果顯示高風險的孕媽媽;
35歲以上的高齡孕媽媽;
生育過染色體異常兒的孕媽媽;
夫婦一方有染色體平衡易位的孕媽媽;
生育過無腦兒、腦積水、脊柱裂、唇裂、齶裂、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孕媽媽;
性連鎖隱性遺傳病基因攜帶者;
夫婦一方有先天性代謝病,或已生育過病兒的孕媽媽;
在妊娠早期接受較大量化學毒劑、輻射和嚴重病毒感染的孕媽媽;
有遺傳性家族史或有近親婚配史的孕媽媽;
原因不明的流產、死產、畸形和有新生兒死亡史的孕媽媽;
本次妊娠羊水過多、疑有畸胎的孕媽媽。


※懷孕後燒心,或許這些辦法可以幫助你
※新生兒的這些異常現象一般無大礙,別再被嚇唬了
※整個孕期,一共有這幾種不同的宮縮
※肚子大就說明胎兒發育好?看完別傻眼……
※孕期飲食最忌諱的「三高一多」,有多少疾病都是因為它們
TAG:快樂孕育孕婦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