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觀察者網專訪滴滴程維:很慶幸生在這個時代的中國,一切都是剛剛好

觀察者網專訪滴滴程維:很慶幸生在這個時代的中國,一切都是剛剛好

作為一家超級企業的掌舵人,他的年齡頗為引人注目——生於1983年,僅僅34歲。這意味著他在21世紀初才開始自己的職場經歷,而即便到了2050年,程維也不過67歲,以企業家的標準來說尚屬壯年。對他而言,21世紀中期乃至後半期的未來,並不是一個遙遠的「概念」,而是人生必須面對的現實世界。

近日,觀察者網專訪了滴滴出行創始人、CEO程維。程維回憶自己經歷時表示:「我相信自己堅持的事情代表未來,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現在,滴滴掌握著數百億計的資金,以及來自數億用戶的海量出行數據,程維的想法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未來世界的交通模式。如果你希望看到未來30年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面貌,本文將是一篇重要的參考資料。

程維認為:科幻式未來離我們只有30年

在採訪中,這個80後敏銳地指出了當前中國城市化的最大障礙——擁擠在三維空間的城市人口最終還要回到同一個二維平面出行,隨著城鎮化的深入,交通必然是最嚴重的發展瓶頸。

與此同時,人類還在用最「奢侈」的方式浪費道路和停車位——為了在5%的時間內使用汽車,廣告商說服用戶購買汽車的產權,100%的擁有它。同時城市為95%閑置的汽車修建了大量停車場。還要讓並不適合駕駛的動物——人類去操縱車輛,佔用寶貴的勞動時間,製造驚人的交通事故。在程維看來,未來共享汽車的智能化會很在大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滴滴作為一家科技企業,長遠目標是為新的可持續發展的提出解決方案

在不久的將來,共享新能源汽車普及後,程維希望城市中心不再停放汽車,完成交通功能的汽車每晚自行去郊區充電,節約的空間留給綠地和學校。而未來購買一輛私家車,將會像「買一匹馬上下班」一樣奇特而奢侈。在路上,操縱交通的不再是經常疲勞駕駛的人類,而是以上帝視角隨時和人、車、路交換信息的AI。人和車最優匹配,車和路最優匹配,紅綠燈智能控制,路網可改變,視野之外的障礙物在幾公里外就會被考慮到汽車航線之內,實現更安全的自動駕駛……這一切並不遙遠,都是十幾年後的「短未來」。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程維期望和其他企業合作,共同打造新型的共享汽車。他坦言,滴滴並不希望成為一個造車的企業,而是更願意基於大數據,為制訂新型共享汽車標準提供基礎,並大力推廣新能源發動機。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滴滴只是一個打車軟體,而在程維看來,滴滴的正確定義是一個大數據科技公司,希望推動智能和分享改變交通。最珍貴的資產是積累下來的出行數據。眼下的滴滴平台在高峰期每分鐘接收超過3萬個乘車需求,每兩秒就要進行一次全局訂單分配,在即時性、匹配複雜性方面,已經比絕大多數既有交易平台都複雜。為此滴滴在矽谷成立了研究院,為有史以來最複雜的交易系統找出最高效的選擇。

令人驚訝的是,滴滴研究院不僅要聘請技術專家,還對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各方面專家有極大的需求。因為滴滴平台上集合的乘客和司機的數量已經太多,超出了以往任何社會模型,很多方面需要重新探討經濟模型和倫理問題。比如說,高峰期的車輛分配,理論上是需求決定價格,但實際上考慮到乘客的即時性需求,這個「自由市場」已經不能忽視競價本身製造的交易成本。滴滴不得不以居間平台的身份直接定價,一方面高峰期溢價全部付與司機,保證平台的中立性;另一方面又為每一筆交易指定合理的價格。在這之前還沒有交易平台直接定價的有效案例,這些交易流程涉及的社會矛盾,既是學者們的難題,也是前所未有的學術「金礦」,值得深入研究。

滴滴研究院不僅僅研究汽車和人類,還直接參与了基礎設施升級改造的工作,例如參與雄安新區的交通道路規劃設計。目前滴滴已經在濟南等地開始推進智能交通項目,通過大數據指揮紅綠燈周期。在很多區域減少了20%以上擁堵,並開行「拉鏈車」,在主幹道上動態設置潮汐車道,讓路和紅綠燈聯網。在新建城區,滴滴還嘗試為新建的城區設置沒有固定站點的互聯網小巴,以很低的成本明顯提升交通效率。這一切的基礎都是滴滴積累的海量數據。

滴滴智慧交通誘導屏在濟南等城市應用

對於30年後的交通,程維嚴肅地設想,市內交通終究將交給無人駕駛的飛行器,以三維交通解決三維城市的問題。而長距離交通將由三倍音速高鐵和飛機承擔,中國大城市之間的時間差單位將從「小時」變成「分鐘」。考慮到過去30年中國天翻地覆的變化,這個科幻式的未來似乎並不遙遠。

滴滴的未來通往科幻時代,另一端則紮根於現實的中國社會。程維在訪談中還提到了計程車-網約車融合等問題。程維認為,網約車和計程車並非不能相容,互聯網提供的效率增量可以平和地化解兩者的矛盾,讓計程車插上互聯網的翅膀。甚至外國現有的計程車行業也可以成為滴滴的合作者。今年金磚會議前,滴滴已在所有金磚國家通過「模式出海」的合作方式開展網約車服務,希望將來像航空業「星空聯盟」那樣,為中國乃至全世界遊客提供「無縫化」的環球旅行服務。

下面為觀察者網對滴滴出行創始人、CEO程維的訪談全文(采寫/馬平 編輯/關文平):

觀察者網:我注意到您在知乎也有賬號。在採訪之前,我在知乎等網路社區瀏覽了大量滴滴和您的相關內容,接下來的這些問題很多來自普通網民,我和他們都希望從您這裡看到未來世界的一部分輪廓。

您作為一位80後,現在掌舵國內最大的智能交通企業,人生路上一定有一些需要做出重大選擇的關鍵點。比如說錯過了某個點,或是在某個時間做了其他選擇,這條路就完全不一樣了。您在哪些關鍵點上做出了哪些正確選擇,可以讓更年輕的一代人借鑒一下嗎?

程維:我在江西的一個小鎮長大,讀大學之前沒有離開小鎮,第一個重要的決定可能是堅持去北京上大學。出生在哪兒不決定什麼,但奮鬥在一線城市很重要。

觀察者網:您當時想去北京的模糊感覺,是因為嚮往發達大城市,還是很明確地要去北京?

程維:就是北京,北京是世界中心。創業多年以後,我們去全世界投資,才慢慢理解「世界」的概念。「世」是時間,一世一世向前,「界」是空間,中心不斷在移轉,時間和空間都是很關鍵的要素。

先說時間,過去2000年,大多人一生之中很難碰到大的技術革命。大的技術革命提供用新技術、新模式解決問題的機會,然後才有批量創新和產業變革。沒有產業變革,年輕企業很難有機會。

今天最大的銀行、最大的零售商、最大的車企、最大的快消企業都是百年左右的歐美跨國公司,原因正是100多年前的工業革命和全球化進程。世界的大背景孕育了他們。這樣的格局,如果不是趕上正確的時間,怎麼努力也很難改變。然後,互聯網出現了,格局開始重構。

再說空間。如果不是生在中國,而是在日本或者歐洲,印度東南亞,我可能根本沒有機會參與互聯網創業。而即便生在中國,如果不是在北京,不是在中關村,創業的成功率會低不少。這就是中國傳統上「天時地利人和」的理念。

從我個人的經歷來說,2005年加入阿里巴巴也很重要。我在阿里工作了八年,對這段經歷我很感恩。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並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擅長幹什麼。直到有一天,我問自己,這一生如果一定要選一個行業,那我希望是什麼?答案是互聯網,男怕選錯行啊。當時我上網查了阿里巴巴的地址,直接上門求職。我們(阿里巴巴)最早的市場在外貿b2b,客戶經常會問阿里巴巴是不是賣烤肉的(笑),0到1破冰的過程總是最艱辛,也是最難忘。然後我親眼看到了互聯網大背景下,阿里改變了外貿和零售,接下來是金融。隨著業務的拓展,我意識到,互聯網會改變所有行業,推動時代向前。

最後,也要相信自己的無限可能性。周星馳一句話很打動我,你不行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滴滴沒有背景,80萬人民幣創業,一路九死一生,但我始終沒有選擇放棄。

觀察者網:除了互聯網之外,您認為這個時代還有哪些無可替代的力量會改變世界?您剛才提到互聯網作為一個底層技術顛覆所有行業,能給年輕人提供創業的機會。基於您的創業經歷,您覺得這個時代還有什麼其他關鍵點應該抓住?

程維:創業的背後是創造用戶價值,科技進步的應用會在每個領域創造天文數字的用戶價值。過去兩千年大多數時間是農業時代,科技和社會變化很慢。按過去一個人平均壽命50-70年算,幾乎碰到不到一次技術的突破,當然不會有大的創業浪潮。歷史上沒有什麼事件能夠和工業革命、互聯網革命相提並論,所以這兩個時代會有批量的創新、創業。就當代而言,沒有什麼東西的衝擊力能跟互聯網比較,人工智慧是互聯網下半場,再未來或許是生命科學和太空時代。

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通過連接提高效率,創造價值,併合理分配給產業鏈。人和商品的連接是淘寶,人和信息連接是百度,人和人連接是騰訊,人和車連接……我希望由滴滴來代表。連接構建了平台,然後會在平台上沉澱下大數據,人工智慧可以基於數據進一步極大的提升效率。所以人工智慧是互聯網的下半場。

滴滴很幸運,趕上了上半場構建互聯網平台的末班車,在這場創業潮的下半場,我希望打造超級交通AI,向人工智慧公司演變。

觀察者網:您是一個80後,在一個大創業時代成功。在您的年齡段之前10年、之後10年,中國也出現了很多新興的大企業和企業家。現在網路文化很流行一個「穿越」的概念。剛才您提到,「世界」這個概念既意味著時間也意味著空間。如果讓您重新選擇一次出生的時間,比如往前10年變成一個70後,早點把握時代機會;或是晚一點,變成90後乃至00後,迎接到更多的機會。您會怎麼選?

程維:當前這個時代一切都是剛剛好。如果非選不可的話,我可能會選擇200年前的歐州工業革命或者500年前大航海時代,那也是兩個充滿機遇的時代。但是,工業時代的物流成本高,創業機會是分散的,很難出現大型平台企業。互聯網把全球連成一張網,全國、全球變成一個統一大市場,有眼光的人能同時抓住全世界的機會。所以還是當代更偉大,我不會穿越。

觀察者網:剛才我看到四樓有一個企業內部圖書館。您最近在讀哪些書?

程維:最喜歡軍事、歷史書,最近看很多物理書。

觀察者網:具體說說?

程維:最近在看《歷史的教訓》,也看了很多二戰、海灣戰爭、現代戰爭的資料。這幾年的(打車)補貼大戰很像一戰的凡爾登戰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太殘酷了,於是二戰孕育了閃電戰。戰爭理論升級帶動武器和戰術升級,最後我們看到了海灣戰的立體信息戰,航母平台+特種部隊,戰爭不斷在衍化,尋找最低成本的勝利方式。滴滴面臨的競爭不比戰爭小,容錯率更低,我要到戰史中尋找經驗教訓。

物理方面,相比宇宙,企業和社會都是簡單系統。最近李善友教授新的理論很有意思,工業時代的經濟學理論基礎建立在牛頓經典物理學上。如果把自然人比喻為原子,市場看不見的手看成萬有引力,供需就是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李教授認為信息時代對應更類似於量子力學,傳統理論開始失效,開始強調混沌和失控,很有意思。王東嶽的遞弱代償理論也給了我很多啟發,在進化、強大和系統不完備間尋找平衡。

我也在看一些哲學相關內容。商道是世界大道的一部分。任何企業,如果想做的很大,根必須很深,必須在本質和符合底層規律。(日本)京瓷講「敬天愛人」,敬天就是學習和尊重規律。伊隆·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也是一個道理。他們都賦予自己偉大的使命,以及與眾不同的價值觀,同時尊重規律,適應環境,迎合趨勢,這使他們走得比別人更遠。我帶高管團隊去了日本、矽谷,去過古田,就是想看看不同時代偉大的團隊,成功背後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的思想。

觀察者網:這些書,您會推薦給孩子或者弟弟妹妹看嗎?

程維:我的孩子太小,現在推薦不了,那本《歷史的教訓》昨天被同事借走了。

觀察者網:說到您的朋友,您會不會和他們一起玩電子遊戲?

程維:會,我玩王者榮耀。(笑)其實我遊戲玩的挺好的。周末同事會去我家裡面打街霸,打實況(足球)。最近玩王者榮耀,我想知道它為什麼如此成功,也因為有一些朋友一直在給我推薦。

觀察者網:從遊戲種類看,您也是資深玩家了。剛才上樓,我看牆上的海報,滴滴內部還有王者榮耀的比賽,您如何解釋這一款遊戲的成功?

程維:王者榮耀太成功,我們主要是學習它。

首先,按俞軍(百度貼吧的設計者,現加盟滴滴)的理論,產品價值=(新體驗-舊體驗)-替換成本。王者榮耀的入手門檻很低,覆蓋了很多非典型用戶。市面上本來已有類似遊戲,騰訊把它適配到手機上,做了極致的簡化,做到了最低的產品門檻,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

其次,王者榮耀背後的運營體系沉澱了騰訊多年經驗,幾乎是目前的極致水平(包括非遊戲平台)。包括了等級、組隊、商業化、任務等等子系統。抽象出來看設計邏輯都很完備,數據驅動很科學。值得借鑒。

另外,騰訊強大的渠道能力也是關鍵要素。王者榮耀是一個現象級的產品,肯定是天時地利人和都佔了,才能這麼成功。

觀察者網:您剛才說自己是80年代小鎮走出來的,我跟您是同齡人,也在縣城讀中學,到一線城市讀大學。現在我回望過去的30年,覺得中國社會的變化天翻地覆,甚至超越了我那時讀過的科幻小說。

現在滴滴彙集了來自全國的用戶數據,昨晚我在展示室也看到了實時顯示的北京交通熱力圖,這些數據最終都會進入滴滴研究院。有時候你們的研究院會發布一些數據,比如說從交通大數據角度看各個城市的商圈,我覺得很有意思。您認為滴滴研究院的哪些數據最能反映時代的高速進步?如果全部的數據給到10年、20年前的您自己來看,哪些數據最能顛覆(當時)您的世界觀?

程維:我們每天處理200T數據,每匹配一個訂單,都要進行超過576億次運算,做天量路徑規劃。這個數據本身就是最驚人的東西。

我們的夢想是讓出行更美好。夢想的第一步是構建一站式出行平台,連接所有交通工具。平台背後的核心是一個基於交通數據的人工智慧大腦,我們叫它「滴滴大腦」。它在實時地學習這個城市裡面每一個人出行的規律,實時了解交通工具和道路情況,從而整體地幫助全社會優化交通效率,也儘可能滿足個人體驗。

比如說整個(北京)回龍觀住了幾十萬人,可能每天早上10%是去中關村上班,10%是去國貿的,80%人集中要去幾個大商業區。每個方向都有幾萬人,兩小時內都要出發。這些交通需求都可以通過學習找出規律。現在大家往往是自己選擇交通工具——包括自駕,對實時情況和全局並不了解,效率低、時間不可控、還容易擠在一起誰也走不了。 「滴滴大腦」通過深度學習,目標是未來給全社會做出最優安排,比如說統籌推薦公交、拼車、叫車、自行車等服務,盡量錯峰運行,盡量拼車共享出行,盡量讓司機錯開擁堵路段。只要能提高20%的效率,這就是了不得的效率提升。

人、車、路,三者之間在特定時間段的供需差距很大,這是交通問題的根源,智能和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會化解這個矛盾。但是,解決人和車的供需問題,對實時性要求很高,對運算速度和能力挑戰很大,每過2秒,車和路況都會變化,必須實時收集數據並演算。其次要考慮全局最優匹配,不僅是這個時間切片的最優,還要考慮這輪匹配對未來30分鐘車輛分布的影響,還要考慮司機的服務和安全——你應該知道滴滴在給司機的服務打分,但可能不知道我們還要實時監測每輛車的安全分,監控急剎車拐彎疲勞駕駛等行為,目標是降低事故率。今年滴滴平台控制的車輛事故率會比線下計程車降低40%。

所以我希望滴滴平台能真正用好滴滴「大腦」。本質上我們是一個大數據公司,一個人工智慧公司。我們在公司很小的時候就成立了滴滴研究院,設於美國矽谷的研究院也成立一周年了。滴滴發現的中國交通問題很有趣也很複雜,希望可以邀請到最優秀的科學家加入我們一起解決難題。

滴滴程維:這個時代一切都剛剛好

觀察者網:所以您認為,滴滴的運算量是最難以想像的東西,相對過去的歷史,是最值得一提的事情。

程維:對,而且這些數據在未來有特別多的作用。

舉一些例子,比如紅綠燈,原來紅綠燈的調度,要麼就是30秒、50秒這種固定周期,要麼就是靠地感線圈和攝像頭,做不到基於大數據實時精確控制。現在每個路口都不斷有滴滴的計程車、專車、快車、順風車駛過,我們基於這些數據,基本可以知道每個紅綠燈路口從早到晚的流量情況,能夠支持我們做合理的預測,幫交通部門調整紅綠燈周期。這套系統已經在現實中應用了。

第一組大數據控制的紅綠燈安裝在在濟南的經十路上,那條主幹道原來很擁堵,我們的系統上線以後,很多路口的通過時間縮短了10%-20%。通過對一個區域內幾十個紅綠燈集中調度,擁堵又減少了20%-30%。在基建上沒有任何額外的投入,僅僅是靠數據,我們就讓現實交通效率提高了這麼大的幅度,智慧交通有很大前景。

再比如說,如果今天你願意用滴滴拼車,有60%的概率我們會幫你找到一個拼友。在北京,我們實測過,70%的訂單都是可以拼在一起出行的。這能很大程度解決擁堵問題。

城市化最大的問題之一是擁堵。因為現在城市裡都是樓房,人類在三維空間生活工作,但是交通還得回到二維空間,車輛幾乎都在地平面上運行。就算再加上地鐵高架,也不過是多了一兩個平面而已,依然是二維的。當整個城市的人在某個時間點集中上班下班的時候,大家從三維的空間擁到二維的平面上,人和車的矛盾,車和路的矛盾就不可化解了。這是城鎮化進程繞不過的障礙。限制買車、限制出行,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同時,我還看到另一組數據,路面資源那麼緊張,但有很多車只坐了一個人,80%以上的汽車沒有坐滿座位。很多人的出行方向其實是一致的,所以我們需要大數據。需要在高峰期和擁堵路段大力推廣拼車。

數據還帶來了一些其他改變。比如說一個計程車司機,他去做了專車司機以後,服務質量明顯提高。人還是同一個人,什麼讓他變好了呢?是因為我們可以記錄司機每一次的行為,而服務會影響他接下來的收入。數據改變了激勵模式。

今天我們在做交通安全預測模型。互聯網讓交通變得透明起來,每一個司機的每一個駕駛習慣都已經被沉澱成數據了,比如說他有多少比例是超速的,他急拐彎的頻率如何,這些駕駛習慣會影響他未來的安全駕駛或者說出風險的概率,都被滴滴記錄下來。那些篩選出的有風險的司機,我們對他們做針對性的教育,而不是泛泛地講要注意安全。我們可以具體地提醒你在拐彎的時候不要太靠內側,或者說你一定不能再超速了。現在滴滴對駕駛員的工作時間有強制要求,如果你超過了一定時間,無論開滴滴的快車還是專車,是一定要強迫你下線的。這都是希望司機能夠保證安全,不要疲勞駕駛。

在不同的國家,我們要考慮不同的安全問題。比如說中國更多是交通安全問題,在巴西我們更多地考慮躲開犯罪分子,這都需要大數據記錄特徵,識別用戶和司機,預防風險。沒有大數據,交通質量很難再進步了。

觀察者網:您剛才講了滴滴智慧交通當前的狀態。而據我了解,您現在資金和人才都很充裕,目標是重塑交通的未來。如果以10年、20年、30年為尺度,您能直觀地描述一下未來的交通發展趨勢嗎?剛才您說孩子還很小,等他長到您這個年齡,打開窗戶,會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呢?

程維:30年後市區交通會突破到三維。汽車會飛起來,並建立一套全新的交通規則。這樣的話交通資源會無數倍地增加,完全解決擁堵問題,城鎮化會進一大步。

跨城交通會進化到3倍音速的超高速鐵路,北京去上海十幾分鐘就到,這已經不是科幻世界裡的東西了。Hyperloop正在阿布扎比到迪拜修建第一條3倍音速的高鐵。它並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一個長列車,而是一個一個的小車廂。在環形車站裡6個人或者10個人進入一個車廂,被加速到3倍音速駛入主線,很安全。超高速鐵路和三維市內交通結合,世界會完全不一樣。

如果只看10年,有3個趨勢:

第一個是汽車共享。人類會逐步意識到:我要的是出行,而不是要一輛汽車。如果出行能夠被穩定高效地解決,沒有必要每個人擁有一輛車。實際上,個人汽車的使用率只有5%,為了5%的時間有車開,需要付出100%的成本擁有。95%時間被閑置的汽車導致城市變成停車場,很多城市停車位比車賣的都貴,這樣的城市不可能持續發展。而幾百年汽車工業的慣性很大,廣告商還在鼓勵大家買更多的車。

過去20年,大城市的機動車每年增加20%,但道路的增加只有1%,供需這麼大的差異,一定導致擁堵。所以要發展共享汽車,大家按需使用,不需要使用的時候不必擁有。汽車白天在城市裡面服務,晚上統一停到郊區去充電,城市裡面大量的停車場可以變成綠地和學校。在那些人口超密集、道路資源更緊張、公共交通相對更不發達的城市,共享汽車將更快變成現實,比如說中國的很多城市,比如說巴西。而日本和歐洲許多城市倒是會慢一些。

第二個大趨勢是新能源,3-5年之內新能源汽車的綜合使用數量會超過傳統燃油汽車。全世界都在制定計劃,到十幾、二十年後就不再允許銷售燃油汽車、不允許再開傳統燃油汽車。過去我們在全世界開採石油煤炭,運輸到各個地方,將來我們會建設幾個超大的,基於風力或者太陽能的新能源發電中心,通過特高壓網路給全球輸送廉價能源,大多數地方不需要再建發電廠。過去一兩百年,對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的爭奪塑造了當今世界和城市的形態,這會被新能源的世界規則所改變。全國100萬座加油站,將來可能會變成30萬座充電站。

第三個就是無人駕駛和智能時代。汽車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代大規模應用的人工智慧機器人。

人這種動物並不很適合開車,人類的可靠視距大概只有兩三百米,但是激光雷達可以看到更遠。人類只能看到前面180°的視角,看不到後面有車追尾,機器可以環顧360°。人類只能靠個體學習積累駕駛經驗,用公里數換經驗,但是機器可以100萬輛車共享一個大腦,去學習沉澱經驗。人類開車走複雜路段,是靠自己的經驗扭方向盤,但是機器可以學習舒馬赫怎樣精準過彎。人類操縱汽車是靠手感,是靠腳踩下去的感覺,機器人可以精確到毫米、微米,去控制機械。機器也不會疲勞駕駛、酒駕。

所以,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機器駕駛的綜合安全性會比人類高一個量級。高一個數量級意味著什麼呢?每年有30萬人死於交通事故,未來可能有27萬人因為(機器的)安全駕駛而被拯救下來。當然,機器人駕駛也會有一系列新的問題,比如說很多新的倫理、交通規則。但是如果最終能夠拯救27萬人的生命,我覺得(轉變)沒什麼可猶豫的。

無人駕駛是汽車的操作系統。從手機和pc的經驗看,全世界最後只會留下兩套主流操作系統,Windows、Linux;iOS、安卓。滴滴希望自己參與的操作系統能走到最後。

觀察者網:您提到汽車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AI機器人。您有沒有考慮過由滴滴直接去改造汽車?眼下我們或許還不能一步跨越到真正的AI機器人,但滴滴有沒有興趣自己去造一輛明顯超出現在汽車水平的車,或者說您希望剛看到一輛什麼樣的車?

程維:滴滴希望尋求戰略合作,一起設計第一代共享汽車。我希望叫它「D ONE」——這輛車從第一天起就是為共享而不是(擁有它的)消費者設計。讓我們忘掉百公里加速數據吧,轉而追求安全、舒適和運營效率。德國人發明汽車,美國福特T型車讓汽車普及,我們也在努力,希望第一代大規模應用的共享汽車誕生在中國。

觀察者網:除了您剛才說的共享汽車,對路本身您有什麼期待嗎?滴滴是不是也會介入到路的修建甚至路的規劃?

程維:智慧交通是滴滴今年戰略之一,希望將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我們已經在全國各地安裝了100多塊交通誘導屏,讓司機了解實時的路況數據。複雜一點的措施要控制交通設施本身,比如我們在設計新型潮汐車道,讓車道根據車流量實時調整。雙向4車道的馬路,早高峰的時候這邊3車道,那邊1車道;晚高峰的時候反過來。我們的第一條潮汐車道已經在濟南上線了,紅綠燈也是實時動態可調的。希望將來基礎設施都能連接到線上,人、車、路都跟中央的大腦連接,統籌調度,提高效率。

滴滴參與設計的第一條潮汐車道在濟南上線

觀察者網:最近的雄安新區規劃,傳出了很多新的規劃思路,比如說房子只租不賣,不允許用槓桿炒房等等。滴滴研究院有沒有考慮過自己從頭到尾規划過一座城市?或者說,把一座城市交給滴滴研究院,會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程維:我們正在參與雄安新城的智能交通規劃。希望實踐很多新的理念,包括區域內無人駕駛應用;也希望實驗新的產品,包括智能巴士。未來的公交車沒有公交牌和固定路線,大數據系統根據需求情況,實時指定上車點和路線。

觀察者網:就是說沒有固定的公交站概念,隨時為某群人的出行而派一個小巴過去?

程維:對。傳統公交站還是人基於歷史經驗劃定固定上車點,但實際上每天不同時段、不同地段,大家的出行需求是浮動變化的。應該根據實時需求讓乘客更高效地上車下車。過去沒有互聯網,人很難跟車和平台建立連接,所以只能約好在公交站上車。未來應該實時動態規劃。

觀察者網:在濟南等城市滴滴已經介入到很底層的交通設施規劃,但畢竟路上的車不全是滴滴的。滴滴有沒有給其他企業一個開放的介面,讓其他企業、個人的車加入你們的系統?

程維:滴滴遠遠沒有接管交通規劃。我們希望政府部門提供一些數據和技術支持,管理本身還是政府部門在控制。滴滴也會堅持開放,也希望交通領域有非常開放的生態。

觀察者網:滴滴平台可以規劃交通流,但終究不能無中生有,還是要靠價格來調節供需,尤其是高峰期人多車少。但是中國人對交通價格非常敏感,鐵道部任何一次浮動火車票價來調節客流的嘗試,都會引發重大的輿論風波。隨著滴滴進入越來越多的交通市場,勢必會把市場化原則引入更多的領域,您打算如何應對因此產生的輿論壓力?

程維:我們希望不斷推出創新產品,讓交通越來越便宜、舒適、便捷。我們在推廣拼車,我們也在不斷創新小巴等產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未來共享汽車和新能源也會很大程度降低使用成本。滴滴比任何人都希望降低出行成本。

但是定價機制是複雜的經濟學和社會學問題。今天滴滴不僅需要工程師,還需要很多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心理學家。我們在和很多大學、知名的教授合作。前段時間北大周其仁教授來滴滴,我們聊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經濟學意義上,到底滴滴是一個平台還是一個企業?」

交易平台是不負責定價的,比如說淘寶。價格由平台買賣雙方博弈得出。但如果是企業就應該定價。那滴滴到底是一個企業還是一個平台,有兩派觀點。一派觀點覺得滴滴是一個平台,那我們就不應該定價,讓用戶跟司機去博弈。也有平台這樣嘗試過,有很多司機讓你選,去問價格。另一種觀點是說滴滴應該是一個企業,需要定價。

實踐下來,滴滴是特殊場景下的平台,既是平台,又要定價。平台要實時根據供需給出價格,迅速成交,降低整個交易成本,而不能指望供需雙方在很短的時間裡面完成價格博弈。比如說告訴你附近有5輛車,每個車價格不同你去談價,這並不高效,交易成本高。所以我們可能成了第一個直接負責定價的交易平台。

平台參與定價,就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我們今年4月份決定,動調的收入(即溢價部分)100%給到司機,滴滴不賺1分錢。這樣才能保證平台在司機乘客定價過程中的中立性、公正性。

另一方面,如果看過去20年,出行價格的增長顯著低於CPI增長。這背後是司機群體的收入增長顯著低於其他行業,司機從令人羨慕變成了社會的最底層。現在絕大多數的經濟都是過剩經濟,而交通是緊缺經濟,很多時段和區域一車難求。但司機依然不是一個被嚮往的行業,短缺沒有讓司機職業受尊重和追捧。

這背後的深層問題是因為長期價格管制,過低的價格導致供應進一步不足,也影響了服務提升。

我們的使命之一是讓司機受人尊敬,希望能提高司機合理的收入。如果供應稀缺,就很難談服務,一個城市裡面只有5家國營的食堂,就沒法講究服務質量,吃飽飯就不錯了。只有允許漲價,吸引很多人願意來開餐廳,市場競爭才會自然地製造比較好的服務。今天上海司機最緊缺,直接導致了上海專車的服務相對而言比較差。跟社會發展相比,司機的收入總體上還是偏低,所以滴滴拿出大量的額外補貼,給這些服務好的司機。我們希望服務好的司機有更多的收入和尊嚴。

我自己去日本、歐洲,看到在當地很多地方還是要打電話叫車,在路邊等車,互聯網叫車服務沒有中國發達,這讓我很自豪。但是我看到人家的車開過來,日本司機筆直地站在車邊等你,戴著白手套,非常職業地對你微笑,我就知道這裡面有職業精神,有中國還不太多的職業精神。過去的一兩年時間,我們的專車——如果你坐過滴滴專車應該知道——沒有做過一次充返活動,沒有搞過一次大促銷。整個行業,我們所有的友商都在充100返100,充50返50。而我們在想辦法服務好司機,想辦法讓司機以這份工作為驕傲,讓他找到職業精神、職業尊嚴,真誠的微笑,這樣用戶才會在出行中感受到愉悅。

衣食住行四方面,一開始都是解決基本的有無問題。但是,能吃飽之後,慢慢地我們都不願意在家吃飯了,要去餐廳吃飯,因為環境讓你覺得舒適愜意。有房子後,很多人周末甚至不在家裡住,到酒店去,那個環境讓你放鬆,產生度假的感覺。但是有多少人願意在車上度過一段時光呢?幾乎所有人都覺得,車上這段時光總是讓人焦慮煩悶。如果大家習慣了有好司機,好的服務讓我們期待,情況就不一樣了。我希望未來的出行也有高品質服務,讓路上的時光一樣愜意,值得期待。

所以,整體來說價格是一個複雜的問題,脫離服務質量談價格沒有意義。我們希望逐步地推動價格市場化,我們的價值觀是開放透明的。滴滴願意公開定價的機制,並把加價部分全部給到司機。我們希望未來中國不僅在交通科技,在服務上也能領先全球。我們希望在中國提升司機的收入和社會地位,同時要降低車和能源的成本,以及通過拼車降低用戶的出行費用。

觀察者網:您之前說自己沒有駕照。那麼滴滴有沒有自備車輛,就是公司內部的車隊?

程維:政府事務部有幾輛車。除此之外,公司不備車,任何人出門都叫車。

觀察者網:您認為普通人的駕照還有多少年的「大用途」?什麼時候我們將不在意一個普通員工是否會開車?您有沒有勸說過其他公司放棄自己的車隊?

程維:這個不用勸說,只用服務好了,出行習慣自然會改變。我相信,20年以後年輕人再買一輛車,就跟今天年輕人去買一匹馬一樣,是很奇怪的事。在200年前買一匹馬出門很正常,沒什麼可奇怪,那是2000年養成的習慣和最優的選擇。工業時代,出行方式變成汽車,馬成為歷史,變成貴族奢侈品和博彩工具。現在到了信息時代,幾十年後私家車就是用處不大的奢侈品。

觀察者網:有個比較敏感的話題,滴滴的網約車和現有的計程車體系會逐漸融合嗎?

程維:這個問題很重要。滴滴今天有兩個關鍵目標,一是計程車融合,二是國際化。明天的目標是共享汽車、新能源,後天是無人駕駛。

計程車融合我認為是行業的當前的主流趨勢。我堅信幾年以後計程車就是網約車,網約車也會變成計程車。滴滴第一步是計程車的線上化;第二步是計程車的市場化,網約車是市場化的計程車。共享經濟容得下兼職司機,當然也容得下全職司機。在價格和牌照的壁壘終究不能一直存在。

計程車和網約車初期有競爭,希望未來會融合在一起。我相信,在未來的1-2年時間裡面,計程車會逐漸地應用網約車很多模式,比如說系統指派模式取代掃街。比如說拼車、站點拼車,比如說用網路評價體系來衡量服務,以服務決定司機的收入。計程車司機不再是簡單地用工作時間換收入,那些服務好的司機收入會更高。

和新零售一樣,租車行業的線上、線下會越來越分不清,相互融合。計程車會越來越像網約車,而網約車逐步合法化,也會變成一種新型的計程車。網約車和計程車互不區分,這是滴滴的第三步。

接下來,我們會在一些城市試點網約車融合方案,我們嘗試著讓計程車來接網約車訂單,並接受網約車一些好的機制。未來某一天你叫一輛快車,結果來一輛計程車,不要覺得奇怪。如果有一天你覺得計程車的服務變得越來越好,那就是互聯網推動時代進步的表現。

觀察者網:一方面計程車司機能夠從網約車提高效率中得到好處,但另一方面計程車司機原來擁有一定程度的特許經營權,他們會接受新模式嗎?

程維:計程車去接網約車訂單,可以增加計程車司機的收入,司機只要在服務、效率上有所提升,就完全可以增加收入,相信有司機願意嘗試。另一方面如果附近沒有網約車,但是有一輛計程車,你為什麼不讓他來呢?時代會向前走的。

觀察者網:滴滴剛開始可能是做營銷,分別規劃每一輛車每一個人的出行,現在開始「升級」到能為大多數城市人口規划出行。我承認這會提升很多人的交通感受,乃至減少每年30萬的交通死亡人數。但這意味著,車上裝的軟體不再單為一輛車的安全出行去服務,它要考慮整體的交通。這意味著,裝在我車上的軟體,可能並不會「純粹」地考慮我的個人利益,甚至可能讓某個局部的用戶出行更慢,來換取整體的交通效率。這會不會帶來新的法律問題呢?

程維:資源緊缺下,尤其要考慮整體利益,不然個人利益也無法被保障。

從1000年的尺度來看歷史,你會發現人一直在騎馬,然後交通工具變成汽車,馬路變成公路,開始有了高速公路,人聚集到城市裡。城市越來越大,從相對很寬的街道,沒有幾輛車,你隨心所欲地馳騁,慢慢地大家都買車都開車,雖然路也在建設,但車還是越來越堵,越來越密。現在需要新的解決方案。必須從整體角度去考慮每個人的通行權。

共享交通是大趨勢,公交就是最早的共享模式。隨著歷史發展,我們從自己買車變成共享汽車,車的總數會下降,停車場會逐步地往外遷移。即便還是有一部分人自己開車,但是共享汽車的比例會增加。最終我們進入無人駕駛時代和三維交通時代,把交通納入一個整體系統去處理。

工業時代大家都期待擁有更多商品,而共享是互聯網時代的價值觀。全世界前5獨角獸公司裡面,有3家是共享經濟企業,滴滴、Uber、Airbnb,它都是把閑置的資源拿出來共享,提高效率。在中國,共享經濟的80%是在共享出行。滴滴、ofo...為什麼交通行業先共享起來?因為在每個人都通過購買商品來解決衣食住行的時候,交通先碰到了最嚴重的資源瓶頸,這個瓶頸醞釀了共享經濟,逼迫我們把個人化交通變成共享化交通。

觀察者網:由計算機來控制個人的交通,很多時候不僅僅是效率問題,還有法律和道德問題。比如說知乎網友提問,說在車輛瀕臨失控的時候,前面有兩個人,其中一個人護具頭盔齊全,在自己的車道上行駛,撞他可能只會導致不太嚴重的外傷。另外一個人違規,他沒戴頭盔也沒有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撞到他可能必死。那麼為了減少傷亡,車載AI很可能會盡量讓車去碰撞那個戴頭盔的。但從日常規則來說,這個戴頭盔的人是守法的,應該得到獎賞,至少不應該因為守法而處於更危險的境地。您剛才說滴滴研究院會聘請社會學家,人類學家來,他們如何看待這種新型的倫理問題?

程維:為什麼會出現駕駛員一定要二選一撞一個人的情況?往往是因為提前沒有發現路上的人,為什麼沒有發現他?無非是看手機、精神恍惚了,或者視線不能拐彎,沒注意到路邊衚衕里忽然有一輛自行車衝出來。

但實際上,這些問題交給計算機去處理,很可能預先就會消滅那些極端的倫理問題。比如說,電腦不會看手機,不會精神恍惚,即便看不到路邊衚衕裡面的自行車,也可以通過分享街角的攝像頭視角去「看到」,擁有立體的視覺。所以,我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通過技術進步,讓90%的倫理選擇根本就不發生,而不是到那一刻再去做艱難的選擇。

其次,價值觀的問題不應僅由技術公司來決定,需要法律、道德社會各界充分討論,暫時還沒到這一步。

觀察者網:滴滴掌握的交通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已經超過了政府,您也提到滴滴在濟南市主幹道上去規劃交通流。過去道路管理是政府的獨享權利,當然反過來政府也承擔全部責任,有什麼問題我們統一找政府賠償就是了。現在隨著數據的快速增長,在某些地方,可能政府職能讓掌握數據的公司來管交通,滴滴打算怎麼平衡政府權力和企業責任義務之間的關係?

程維:滴滴提供的是技術,真正的操作者還是政府管理部門。

另一方面,政府和企業也在磨合新的合作,政府做政府的,市場做市場的。大多數交易、定價、服務管理,應該交給市場。市場會鑒別出最好的服務最好的價格。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目標的活動應該給市場。還有一些操作涉及公共管理,滴滴可以作為技術提供方跟政府合作,但整體的管理權還是在政府,這樣會比較好。

滴滴程維認為:滴滴提供的是技術,真正的操作者還是政府管理部門

觀察者網:互聯網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滴滴整個公司崛起的背景就是互聯網的普及。現在滴滴的目標是把「行」這個問題解決好,但是隨著互聯網遠程傳遞信息能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勞動只需要交換信息流,而信息流是可以遠程傳輸的。如果信息時代的下一個趨勢是人的出行需求逐漸下降,通過遠程交流和遠程工作解決大多數問題,滴滴將如何面對這個市場逐步收縮的未來?

程維:今天的出行還遠不夠完美。我們在努力,中國的交通和5年前有一些改變,有新的產品供選擇,但還談不上美好。美好就是叫車不用等,路上不會堵,一路好心情。今天叫車還是要等的,可靠性也要提高,路上不會堵更沒有做到。希望滴滴能夠推動共享汽車,促使汽車總量減少的同時使用率提升。至於一路好心情,我們希望車的服務、車的空間真的能夠做到舒適。從這個發展目標看,我們還差得很遠,還遠沒有碰到發展天花板。

昨天我們跟政府的行業協會交流,他們提供了數據,交通差不多佔人類整個消費的14%。這個比例很穩定,沒有因為技術進步而改變。所以我們不擔心市場天花板。如果人類真的進化到(不需要出門)那一天,也未必是好事。

觀察者網:過去20年,中國培養了全世界最龐大的一批城市人口,也打造了全世界最龐大的汽車工業。現在我們通過「一帶一路」向亞歐大陸內地輸出工業化模式,滴滴是否有與之配合的戰略規劃?是否想把在國內經過檢驗的一些商業模式輸出到亞洲內陸?

程維:我希望滴滴是世界的滴滴。五年來,我們努力解決中國的出行問題,的確有一些積累。5年前還沒有打車軟體,也沒有快車、專車。現在順風車、小巴,共享單車……越來越多的交通創新源自中國,這些東西理應應該走向世界。中國會是未來交通變革的中心,也是全球分享經濟的中心。

怎麼走出去?滴滴希望是合作導向不是競爭導向。交通是很local的行業,如果滴滴進到一個市場,比如說巴西、東南亞,你作為一個中國企業去幹掉當地的競爭對手,摧毀當地傳統行業,是不會受歡迎的。我們希望靠輸出模式、技術、資本三駕馬車,找到全球優秀的本地合作夥伴。

所以在9月3號金磚會議之前,金磚每一個國家都已有滴滴投資的企業。像Ola、Taxify都是當地排名第一位的出行平台,我們邀請它們到中國來,研究下如何加深合作,進一步打通信息壁壘,一起成長。我們相信這種更共贏的價值觀能讓我們能走的更遠。最終每個地方的企業能服務好當地的用戶。

從長遠看,我們希望把全球打通,讓一個用戶去到任何一個國家的時候,用滴滴就能解決全部「行」的問題;或者是一個南非人拿出當地的軟體,在中國可以叫車。就像(航空業的)星空聯盟一樣,雖然每個地方有自己的航空公司,但是你去到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差不多的服務品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美媒:中國的先進科技能夠拯救「正在滑落的出口王冠」
黑龍江貪吃貓頭鷹3闖大棚偷吃23隻鵝,被抓現行一臉無辜
中國人想挑戰「非洲起源說」,到底有沒有證據?
張軍:過去5年的中國經濟「如無近憂,必有遠慮」
《芳華》撤檔,馮小剛的這場對賭能贏嗎?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