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代明君李世民臨死前出昏招 竟給李唐帶來橫禍

一代明君李世民臨死前出昏招 竟給李唐帶來橫禍

一代明君李世民,雖然自己在位的時候將國家打理得有井有條,但在皇位繼承人的選擇上卻再三徘徊。最後,為了保障自己子孫後代們的安全,不出現互相殘殺的局面,選擇了性格敦厚老實的老九李治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不過,李世民千算萬算,沒算到的是:正是自己臨死前的一個人事安排,卻給李唐後世子孫帶來了橫禍。

李世民臨終前,始終放心不下大唐的江山,生怕出現任何紕漏。為了幫助即將登基的太子李治,他親自挑選了長孫無忌、李績、褚遂良、于志寧為顧命大臣。這四個人都是跟隨李世民多年的功臣名將,有他們在可保大唐江山穩固。原本只是這樣做,便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但是向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唐太宗此時卻犯了猜忌的心理,將顧命大臣、名將李績遠調到遙遠的疊州任都督,並對李治交待了這樣一段話「李績才智有餘,但於你無恩,恐怕不能懷服。如果他馬上去上任,等我死後再把他起用為僕射,予以親近和信任;如果他徘徊顧望,就把他殺掉」。從這話原意我們可以看出:李世民並非不信任李績,更多的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收買人心。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李績武德四年開始便跟隨李世民一起征伐,所立戰功無數。李績作為一名軍人,以忠和義著稱。但是他也並非是一個粗人,相反他的政治覺悟很高。當年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績便選擇兩不相幫。此時李世民的調令一下來,李績便猜出事情的前因後果,為免遭殺身之禍他連家都沒有回便直接走馬上任。知道自己會重新被提拔的李績,心理也是種下了一個大疙瘩,想他跟隨太宗出生入死多少年,最後時刻居然有此遭遇,稍有差池便會招致殺頭之禍,「伴君如伴虎」他是深深體會到了。

果不其然,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沒多久,唐高宗李治便將李績召回來予以重用。在高宗朝,李績繼續發揮餘熱,多次領兵征戰,滅了高句麗。不過,有關李績的戰績都不是我們說的重點。李績在經歷先貶後提之人,為人變得更加謹慎,除了管好分內之事外,基本不過分其他事物,對於皇家之事更是好不插手。

我們知道,李治登上皇位不久,便從感業寺將武則天召回,後來還打算立武氏為後。李治立武則天為後的想法,招致眾多大臣的一致反對,包括長孫無忌、褚遂良在內的。要知道,當時的朝廷中,長孫無忌、褚遂良、李績這些貞觀年間的功臣的地位是很崇高的,再加上他們是顧命大臣,說話的分量極高。兩位顧命大臣都反對,雖然主意已定但李治還不敢輕易下旨,這時候他想到了另一個顧命大臣大將軍李績。當李治問李績的時候,李績的回答迴避了這個問題「這是陛下家事,壓根兒不必問外人」,再次將自己置身事外。得到李績的這個回答,李治立武則天為後的決心更加堅定,再也無人反對。

武則天當上皇后之後以及後來的獨自執政過程中,大力剪除士族集團,而扶持庶族。在這個過程中,許多的士族為維護自身利益,鋌而走險與之對抗,結局大家都很清楚。不僅僅是普通的士族,在李唐宗室之中,也有許多人被武則天所屠殺,包括越王李貞、韓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軌等人。不知是巧合還是怎樣,一句話將武則天扶上前台的李績的孫子後來徐敬業武則天所殺,還是滅九族。李績泉下有知會不會後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歷史故事 的精彩文章:

宋江為何不喜歡武松還故意疏遠他?原因是為了這個
千百年來,一直讓史學家猜忌的問題,諸葛亮是否有稱帝野心?
賽西施侍寢惹出「興蜀大王」

TAG:微歷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