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史上真正勵精圖治的帝王,只有這四位,其餘都不值一提
在中國歷代封建王朝中,明朝堪稱是漢民族最後的驕傲。終明一朝,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在大明王朝276年的滄桑歷史中,先後歷經了十六位帝王,即大明十六帝。
明朝的十六位帝王,風格迥異,各具特色。他們有的雄才大略,有的碌碌無為,有的勵精圖治,也有的消極怠政。而今天,小編著重介紹一下明朝歷史上那些勵精圖治的帝王。
所謂勵精圖治之帝,應該是那些振奮精神,竭盡全力來治理國家的帝王。按照這一標準,明朝歷史上真正稱得上是勵精圖治的皇帝只有以下四位:
第一位:明太祖朱元璋
他是大明王朝的締造者,明朝的開國皇帝。其年號洪武,又稱洪武皇帝。
朱元璋於元末農民起義中崛起,最終在1368年稱帝,國號大明。之後,他又用數年的時間,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鑒於元朝覆滅的教訓,朱元璋在位期間大力推動各項改革。具體表現為:政治上,廢丞相,設三司;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外交上,對外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
經過朱元璋的勵精圖治,明朝初期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
可以說,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他一生勤於政事,建樹頗多,特別是創設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業,還影響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漸趨完備。
第二位:明成祖朱棣
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於1402年登基,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 、永樂皇帝等。
與其父朱元璋相似的是,朱棣即位後,也是大興改革。具體為:政治上改革機構,設置內閣;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對明朝影響最為深刻的是,朱棣於1421年遷都北京,對強化明朝的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經過一番勵精圖治,明朝國力在永樂時期達到了又一個高峰,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稱永樂盛世。
可以說,朱棣是明代帝王「天子守國門」的開創者和踐行者,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勵精圖治之君。《明史》對其評價甚高,贊其為:「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第三位:明宣宗朱瞻基
他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年號宣德,也稱宣德皇帝。
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朱瞻基被祖父朱棣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朱棣征討蒙古。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朱瞻基即位,改元宣德。朱瞻基在性格上,他與其父朱高熾相似,也具有他父親那種對皇帝作用的理想主義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藝術的庇護人,他的統治的特點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朱瞻基在位期間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于謙、周忱這樣的巡撫,一時人才濟濟,這使得當時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朱瞻基與其父親的統治加在一起雖短短十一年,但卻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
可以說,在明代,明宣宗朱瞻基是繼朱元璋和朱棣之後,鮮有作為的皇帝,因為他為大明朝貢獻了一個「仁宣之治」。朱瞻基的統治是明史中一個了不起的時期,那時沒有壓倒一切的外來的或內部的危機,沒有黨派之爭,也沒有國家政策方面的重大爭論。
第四位:明孝宗朱佑樘
他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因其年號弘治,也稱弘治皇帝。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明孝宗即位,開啟了「弘治中興」的輝宏時代。
明孝宗朱祐樘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言路大開,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史稱「弘治中興」。
可以說,朱佑樘是明代中葉勵精圖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績誠然卓越,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寬厚仁慈,不管對誰,他都是寬厚對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因此,歷代史學家對明孝宗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以上便是明朝歷史中真正勵精圖治的四位帝王,你更佩服哪一位呢?
※頗具雄才大略的明仁宗,究竟為何會突然暴死?
※中國歷史上真正英年早逝的皇帝,只有這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數十萬人參與的明朝大閱兵,究竟對世界有何影響?
※中國歷史上真正鞠躬盡瘁的帝王,只有這五位,其餘都不值一提
※西漢十二帝,有正式廟號的卻只有四位,你猜都有誰?
TAG:追歷史的小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