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致醫院規培醫生與在讀醫學生——孩子,你聽我說

致醫院規培醫生與在讀醫學生——孩子,你聽我說

醫脈通導讀

提高他們的待遇,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在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下使之茁壯成長。

來源:;作者:笨笨的小飛象

近日,某醫院規培醫生自殺一事被炒的沸沸揚揚。這件事本身顯然是一件悲劇,但不令人意外的是,經過有心或者無心的個人及媒體炒作後,此事情開始發酵,「制度的問題」等等類似的話語又開始頻繁見諸於媒體和某些個人的微信朋友圈,並得到很多時下年輕規培醫生和在校醫學生的共鳴。

我不想就這件悲劇再發表什麼對與錯的評價。逝者已逝,也希望死者親屬能儘快走出悲痛。但是,作為一個從碩士博士窮學生階段熬過來的,同時也曾負責過科室規培工作的一個年資較長的醫生,我想對時下的醫院年輕的規培醫生和在校醫學生說一說心裡話。

1.醫學真的是神聖的,你可以不愛她,可以放棄她,但是請不要盲目攻擊她,傷害她。

時下,醫學似乎已經不是那麼吸引年輕人了。看看最近幾年的高考熱門專業,哪裡還有醫學的影子?

但是只有真正沉浸進去,你才能深刻的體會到醫學獨有的魅力。這種魅力可以讓你為之奉獻終身,甚至可以讓你為之放棄金錢和地位的種種誘惑。我曾經也很迷茫過,當年在上海某著名醫學院攻讀博士,身處花花世界卻身無分文,而身邊一些學習成績並不如我的同齡人都已步入社會,從事著IT和金融等衣著光鮮的職業,並都有了不菲的收入。這種反差是十分巨大的,也著實讓我彷徨了很久。但是,當你真正步入醫學的殿堂,歷經各種磨難而不放棄,曾經躁動的心也能慢慢的撫平,你就會發現當年十分看重的那些所謂的「臉面」,似乎也沒有那麼重要了。這個心路歷程,我足足用了八年的時間。

現在似乎很少有人再談什麼理想,都是被現實給捆綁了。什麼車子、房子、戶口等等,確實讓人神傷。可是,我還是覺得年輕人應該胸懷理想。哪怕你現在還很稚嫩,哪怕你必須為現實做一定的妥協。如果你確實對醫學有一定的理想和抱負,那麼請相信我,醫學絕對是可以讓你為之奉獻終身而不悔的職業。所以,請不要因為一些悲劇和言論而動搖你的學醫之心。這其實也算是生活對你的考驗,不是么?

2.醫學,是只要你努力就可以改變命運的職業。

現在很多人唱衰學醫,覺得當醫生收入低又辛苦還有各種風險。可是說實話,又有哪個職業不苦呢?各行都有不足為外人道的苦楚。從某種程度上說,醫生反而是比較簡單的職業。你只要不斷挑戰自我,突破自我,你作為醫生的道路沒有人可以阻止。

另外,醫生也是可以改變命運的職業。你們可以留心看看,在我國從上而下的各級醫院中,相當一部分比例的醫生都出身貧苦,他們靠著自己的努力和辛勞改變了自己和家人的命運,這難道不值得尊重和作為榜樣么?如果你能擯棄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心思,想扎紮實實通過自己努力改變命運,那麼從醫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3.不是所有的困難、意外以及偶然的悲劇都是「制度問題」。

現在確實有少數醫務工作者,包括年輕的醫院規培生和醫學生一有任何不如意的地方,都簡單的歸結為制度的問題,進而對制度進行盲目過度的攻擊,甚至還有「泄憤」的思想。然而,這種行為過於片面和偏激,並不利於年輕人的健康成長。大家可以思考幾個問題:

醫學成才之路本來就是充滿崎嶇和艱辛,這在哪個國家都一樣。從我們老一輩醫學專家成長的故事中,你會明白,現在吃的苦根本就不算苦;付出的努力和辛勞是成長過程中十分必要的。反之,你如果沒有付出過辛勞,沒有經受住醫學道路上的重重考驗,你必然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醫生。醫學的成長道路本來就沒有捷徑可走。不要處處充滿抱怨和牢騷,這樣只會讓你變得狹隘和偏激。更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風,這樣只會蒙蔽你的雙眼。

所有制度都有缺陷。所有的制度都有適應者和不適應者。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你不適應現行醫學制度,好的,你去攻擊它,然後放棄從醫。那我想問,你一定能適應其他制度么?比如公務員制度、官員提拔制度等等。我看未必吧。

最近幾年,我看到網上出現一些所謂的醫學「網路大V」,所謂的「體制鬥士」,自詡醫術高超,但就是不適應現行醫療制度,動輒攻擊現行制度過於重視科研和論文等等,偏偏這些人還有大量的粉絲為之吶喊助威。這個現象其實並不是好事,對於很多年輕人產生了嚴重的誤導。我在這裡不想空談科研和論文對於醫學發展的重要性。但僅對個人而言,讀文章寫文章是醫生成長重要的推動力。比如,你寫某一疾病的臨床綜述,在通讀了相關的中英文文獻後,你對該疾病的理解和領悟必然得到升華。這種升華是僅靠課本和臨床實踐無法獲得的,那個時候你甚至有自信可以和國內外的權威專家去探討這個疾病。就我個人發展的經歷,我認為搞科研寫文章和臨床能力提升絕對不矛盾,更準確的說是兩者是相互促進相互催化。

我在日常工作中,也能接觸到一些同行攻擊抨擊現行醫療制度,認為自己委屈、現實不公平。但是,我想請問他們這些人,他們工作後每天是否還能靜下心來看書學習?他們是否在吃喝玩樂和所謂的「應酬」上浪費了過多的精力和時間?「業精於勤荒於嬉」。就我個人親身經歷而言,所謂的不適應現行制度的醫生,絕大部分毀在一個「懶」字上。請各位年輕的規培醫生和醫學生謹記,醫學本身是個要求終身學習的職業,知識的陳舊和技術的生疏只會導致你的提早淘汰。

我本人對那些刻意歪曲污衊醫務人員的新聞媒體深惡痛絕,也曾針鋒相對的鬥爭過。但是近年來我發現也出現了另一種怪象,但凡有醫患糾紛的新聞,但凡有涉及醫療的案件,部分「吃瓜群眾」極端的認為都是媒體和患者的錯,「醫鬧」「碰瓷」等大帽子不經過查證就扣了下去,反而忽視了醫生也可能存在的問題。這其實並不利於改善現下的醫患關係,只會加深醫患之間的誤解和不信任感。凡事都應該依據客觀事實,科學合理的去評價和判斷,不要盲目的去做所謂的「憤青」。

年輕的醫學規培生和醫學生是我們國家醫學事業的未來,確實應該在各個層面對他們多一點關愛和支持,提高他們的待遇,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在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下使之茁壯成長。但是,醫學成長的道路還是要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脈通 的精彩文章:

挂號費1000元評論就炸了?未來這可能是常態
那些年ICU里發生過的「靈異事件」!
患者對治療方案知情同意,為何還可索賠?
15米高空墜落,面部被巨大樹枝貫穿,搶救難點在哪?
《生活幫》策劃人被抓!「紗布門」後,大快人心背後帶來的思考……

TAG:醫脈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