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打孩子,打老婆,都是不可饒恕的惡行

打孩子,打老婆,都是不可饒恕的惡行

幸知在線情感諮詢師,24小時貼身陪護。請添加微信號xingzhizaixian16進行付費預約。幫你疏導情緒,專業、高效、分步驟的解決情感問題,重建婚戀關係。你也可以關注新浪微博 @潘幸知-幸知在線,我們一起成長。

作者:周沖

01

那天,小十月在玩。玩著玩著,他把桌子上的東西推到了地上。我看了一下,並沒特別在意。

一個3歲的小朋友,不犯錯,不鬧事,簡直是不可能的。如果事情過了分,就告訴他:寶貝,這不可以,這會讓地上髒兮兮的。

然後問他:我們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負責哦,所以,你得自己撿起來,吶,你是願意現在撿呢,還是過兩分鐘再撿?

他如果說兩分鐘,那就用數數的方式,等他兩分鐘。數到了120秒(還可以幫助孩子記數字),告訴他:「兩分鐘到嘍,要收拾了!」

這種方式,不會讓大人有澎湃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也不會馬上見效。很可能你說1000句,他都依然如故。但是,又有什麼要緊的呢?

成長本來就是一件緩慢的事情。你要耐下性子,看著他在你的溫柔與理智之中,一點一點地生出同理心,懂得尊重,明白孰可為,孰不可為。但有些大人卻太著急。他們嚷著喊著:「孩子還是要打的,不打不聽教,打了就好了。」

比如這一次,一個男人看了小十月扔東西,就以不容置疑的口吻狠狠說:「打一頓就好了!」我說:「孩子不能打的。」對方答:「你看,就是因為你們不打,所以你家崽崽變得這麼調皮。」

大家站在不同的邏輯里,困在不同的觀念里,想要說服對方,談何容易。我不想吃力不討好。只是反問:「如果你領導做得不好,你會打嗎?」他說:「我瘋了我?!」又問:「如果你老婆做得不好,你會打嗎?」

他大概猜到了我要說什麼,回答說:「孩子不比大人,是要教的,不教,就等著他變得越來越不像話吧。」

然而問題是,教≠打。教=70%的以身作則+10%的觀念+10%的教育方法+10%不做預設的等待。還有一個前提:承認孩子不是天才。

承認孩子不是天才,你會少去許多妄念。少了妄念,你會少去許多控制。少了控制,你就會最大程度地,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我當然知道打罵見效快。因為大人之於孩子,就是一座山,山呼海嘯,就是末日降臨,怎能不恐懼?!出於恐懼,他可能會在短期之中,表現出某種乖順的表相,或者如你盼望的「很怕」你,對你戰戰兢兢,一如驚弓之鳥。

可是,這真的得不償失。

我認識不少暴戾的父母。他們中的一些人,因為愚昧,作惡而不自知。

一個遠房的表姨,沒有念過書,關於孩子的教育,她和大多數人一樣,只知道兩個字:打罵。不罵不成器。多打才爭氣。可是,打罵出了什麼呢?

她家第一個男孩,在她的「打罵教育」下,童年時對她言聽計從。但長大了些,一身反骨,極其厭學,並且以她對待自己的方式,反過來對待她。你打,我也捏起拳頭。你罵,我也滿口生殖器。

初中未念完,他就輟了學,混社會。如今,走在犯罪邊緣,一身戾氣,一事無成。表姨萬念俱灰,哭訴說:「權當這個兒子死了。」

她在自己40多歲時,再次懷孕,生了第二個孩子。也是男孩。依然打。我曾親眼見過,因為孩子蹲在地上玩一個小玩具,她一巴掌扇過去,說是沒做作業,「天天只知道玩,也不知道好好讀書!」

孩子愣在那裡,也不哭,也不動。就像什麼情緒也沒有。8歲的男孩,瘦骨嶙峋,臉上是僵木的。那種哀,比成人的苦,更加令人發冷。

後來,我曾多次聽說,孩子鬱鬱寡歡,可憐兮兮,在學校被霸凌,不敢告訴老師,也不敢告訴她,直到表姨看到他身上的新傷舊痕,問起來,才告知這一切。

她怨:為什麼老天給了我兩個這樣的孩子?一個不像話,一個可憐到家,我這是造了什麼孽啊?什麼孽呢?你的孽,就是你對孩子們犯下的罪。

在暴力成長下的孩子,要麼變成暴力本身,要麼變成犧牲品。不論哪一種,都是教育的失敗,都會讓孩子一生都深受其害。

02

但神奇的是,像表姨這種教育方式,在底層有著非常多的擁護者。甚至,一些人以「教育之名」,不僅打,而且將孩子往死里打。

親生的孩子!從自己身體里滾出來的血肉啊!生命還未綻放,就死在自己父母的「管教」之下。

2010年3月29日下午2點,浙江嘉善,一名貴州藉女子教女兒念唐詩。5歲的女兒一直念不好。這名母親糾正了幾次,沒有糾正過來。

後來,孩子索性不肯念了。這個1985年出生的年輕媽媽,為了「好好教孩子」,竟然用右手狠狠地拍打小香的後腦。

據她後來自己交代,「這樣一共打了五六回,每回打三四下,我打了之後覺得重了,還看了一下的,沒有發現流血什麼的以為就沒事的。」第二天早上,那個小小的、柔軟的、喃喃地叫她「媽媽」的孩子,已沒有了生命跡象。

2010年6月11日上午,西安,劉某送9歲的兒子上學,得知孩子有一門課考了70分。當場便狠狠地扇了兒子幾個耳光,還踹了他幾腳。劉某想:得好好管教一下孩子。

當天晚上,孩子遭到父親的毒打。不僅用拳頭打,用腳狠命踢,還用木棍狂打孩子腰部和背部。12日凌晨,孩子快不行了,抱去西安第四醫院急診的路上,孩子已停止了呼吸。

2016年6月24日,深圳龍崗,一個16歲的女孩因為長年被父母辱罵毆打,服藥自殺。死之前,她曾在網上搜索過安樂死的藥物,還買過一把尖刀。

也曾給過父母信號,多次說過自己要去死。但殘忍的是,母親當時的回應是:「你死了才好呢,你個該死的麻煩精。」24日早上,她腹疼如絞,已經不太行了。

但父親以為她偷懶,又痛罵一通,還揚言要打她,根本沒在意。後來父母匆匆出門,下午回家時,發現孩子已經離開了人世。

母親哭到快要昏厥,哀嚎著:「女兒,你快回來吧,我再也不罵你了!」可是,女兒再也回不來了。她含著恨,告別了這個殘酷的世界。她被你們的打罵逼到絕路,在委屈、憤怒、絕望之中,親手結束了自己年幼的生命。

我想,這對父母餘生都會活在深切的自責,和漫長的痛苦之中。然而,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都是人,都是有感覺有情緒的啊,你如果被丈夫家暴,被惡人施虐,一定也痛苦不已,一定也悲憤莫名。

那麼,孩子呢?他在被你們打罵時,其痛苦與悲憤,和你是一樣的啊。你想和施暴者拚命,他也想,只不過他太弱小了,打不過你。你想對施暴者報復,他也想,只不過他能力不足。你想自殺,他也想,只不過他在等待時機。

等著吧!等到他長大,等到他力量夠了,報復就來了。那時你以為,這是叛逆。

不。你錯了。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03

我做過多年老師。可以說,我從沒見過有一個打罵成癖的家長,能養育出一個溫和寬容,睿智樂觀,對世界充滿善意的孩子。是的,沒有一個。

真正優秀的孩子,其家庭大多和風細雨,知情講理,從不以暴力為表達方式,也不以譏諷挖苦為能事。許多父母以為,孩子打幾下,罵幾次,根本不要緊。不。你們低估了暴力的傷害程度。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也就是說,你罵孩子窩囊廢,他會真的以為自己很差勁。你對孩子揚起拳頭,「我要打死你這個死孩子」,他會以為自己不被愛,命如草芥,沒人在乎,於是走向暴戾或抑鬱。

中央綜治辦和中國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國範圍內對 1000 多名普通未成年人進行了調查分析。在家裡被「經常打罵」的孩子,其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有 25.7%的孩子「自卑」;有 22.1%的孩子「冷酷」;有 56.5%的孩子「暴躁」。

而海淀法院也曾隨機抽取100件未成年犯犯罪案件,分析發現,60%以上的未成年犯,來自關係不和諧的家庭。這些少年犯搶劫,打架,鬥毆,甚至殺人。

他們為什麼如此殘忍?原因眾多。最重要的一條,是因為他們沒在原生家庭里,學到積極的關係模式。學到的,只有打。那麼,他就打。學到的,只有罵。那麼,他就罵。

等到父母發覺孩子「變了」時,多數已經為時已晚。你面前站著的,已是一個滿眼凶光、渾身戾氣的少年,聽不進你任何教誨,也無視你做的一切犧牲。

你再想控制,再想打罵,人家會持刀相向,不管你怎麼道德綁架,也無濟於事了。更可怕的是,當他長大之後,結了婚,生了子,又會以你對待他的方式,對待你的孫兒。

暴力傳承,無始無終。

所有多快好省的教育,都是有毒的。你要知道:教。育。是。緩。慢。的。它一定不會立竿見影,也一定不會一蹴而就。

你要等。像等待你自己變成馬雲一樣等。像等待范冰冰哪天愛上你一樣等。像等待你做到「在任何圈子都是佼佼者」、「賺錢能力無人能及」、「相貌身材一級棒」、「運動能力遠超常人」、「情商好得嚇人,人見人愛,沒有任何非議」一樣等。

如果自己做不到,那就不要逼孩子變成一個完美兒童。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你得反覆提醒自己:你是什麼人,比你說什麼道理,用什麼方法,設什麼目標,對孩子的成長更重要。

前幾天,在機場候機時,看了一個紀錄片,叫《小人國》。其中講的,就是非暴力教育。紀錄片當中,有一個孩子,名叫池亦洋,這是一個非常調皮、也很令人不省心的孩子。

他會欺負同學,也會破壞規則。無知急躁的教育者一定認為,「這孩子就是欠打。」可是,老師們是怎麼對待他的呢?沒有打。沒有罵。只有自始至終的溫柔,和一如既往地堅持。

當池亦洋欺負其他小朋友時,老師把他抱起來,走進一個辦公室,讓他在一個椅子上,罰坐10分鐘。池亦洋扭來扭去。但沒有關係,幾分鐘後,老師走過來,蹲在他面前,告訴他為什麼錯了,為什麼不可以。

沒有審判,沒有譏諷。只有接納,以及接納之後的引導。從房間出去後,池亦洋當然繼續犯錯,繼續欺負人,繼續破壞。沒關係,老師繼續把他抱起來,讓他坐下,繼續溫柔地講道理。

再錯,再講。再錯,再講。……自始至終,沒有打他,也沒有羞辱他,更沒說他是個「壞小孩」、「大家都很討厭你」。

池亦洋的改變非常緩慢。但是,我們都能看到,這種緩慢的改變,一直是朝著積極的方向的。他會主動維持秩序。他在其他小朋友發生糾紛時,站出來講道理,說:「你不可以欺負他,因為……」

所言所行,與老師一模一樣。這就是教育。

教育不是你說什麼,他聽什麼。教育是你做什麼,他學什麼。這個紀錄片,雖然講的是幼兒園,但是,在家庭教育中也是通用的。那就是,暴力不可取,辱罵不可用。做好自己,讓孩子緊緊跟隨。

我曾經說過: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就像一顆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它沒有聲響,它只是讓走在前面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然後,任由改變自然發生。前行者如何,跟從者也會如何。長者如何,晚輩也會如何。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傷人傷己、暴戾抑鬱的人,請繼續打罵。但如果,你希望他成為一個對世界的祝福,而不是一個詛咒,那麼,親愛的爸爸媽媽,請你們先行修鍊,成為更好的人。

以溫柔,以理智,以等待。

幸知學院

《打破原生家庭傷害的代際魔咒》

8個音頻

每個音頻平均時長40分鐘

可隨心聽一年

限時特惠價99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三生三「式」修鍊成精,來,做婚姻的建設者!
結婚七年,跟老公找不到共同話題?教你三大招
夫和妻眼裡,婚姻盡然有如此大的差別!
前夫一家教唆兒子打我、罵我……我該怎麼辦

TAG: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