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 一壺酒,一葉舟,一人獨釣一江秋
前言:一身蓑衣,一把魚竿,斜跨一個魚簍,悠閑自在中帶有些許禪意,無關風月,不念浮塵,在細雨微風中垂釣,在日復一日,冬夏輪迴中,獨去江邊做漁夫。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此詞的藝術造詣頗高,黃庭堅、蘇子瞻等人都曾仿作。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夫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雨中青山,江上漁舟,水中白鷺,兩岸紅桃,美景之中有一漁翁,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閑適垂釣。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此詞以漁樵的視角來吊史懷古,融入哲理,抒發人生感慨。「是非成敗轉成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所揭示的生活哲學尤為清晰。往事如過眼煙雲,不必耿耿於懷、斤斤計較;何不寄情山水,托趣漁樵,與秋月春風為伴。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最著名的詩,被譽為是唐人五言絕句的最佳。一個「絕」、一個「滅」,見出環境的極度的清冷寂寥。又以環境襯托出江邊的「寒」和「雪」。獨釣的老翁顯然就是那憂憤、孤直、激切的情懷的寄託。
《題秋江獨釣圖》
【清】王士禎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這首詩是應朋友邀請,為《秋江獨釣圖》而題的七絕。詩採用白描的手法寫出漁夫在江上垂釣的情形:一蓑衣、一斗笠、一葉輕舟、一釣竿,一面高歌,一面飲酒。活靈活現的將垂釣者刻畫出來。
《贈湘南漁父》
【唐】劉長卿
問君何所適,暮暮逢煙水。
獨與不系舟,往來楚雲里。
釣魚非一歲,終日只如此。
日落江清桂楫遲,纖鱗百尺深可窺。
沈鉤垂餌不在得,白首滄浪空自知。
政治上的失意苦悶使得詩人來到江邊,見漁夫垂釣,不禁悲從中來。以漁夫垂釣的「終日只如此」刻畫出漁夫生活的單調無味,抒發詞人的「不在得、空自知」的悲涼。
《沉醉東風·漁夫》
【元】白樸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柳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傲殺人間萬戶侯」的「不識字煙波釣叟」想來是理想化的漁夫,白樸幼年經歷了蒙古滅金的變故,他對元朝的統治異常反感,終生不仕。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漁夫」身上,讚賞那樣的「漁夫」,羨慕那樣的「漁夫」。
《漁父》
【南唐】李煜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後主李煜的漁夫詞一讀之下皆是讚美之言。贊漁夫生活的快活,一壺酒相伴,一魚竿在手,在花香酒滿中駕一葉小舟,於廣闊的江面上自由垂釣,實在羨煞旁人。
《漁夫》
【宋】蘇軾
漁父飲,誰家去。魚蟹一時分付。
酒無多少醉為期,彼此不論錢數。
漁父醉,蓑衣舞。醉時卻尋歸路。
輕舟短棹任斜橫,醒後不知何處。
漁父醒,春江午。夢斷落花飛絮。
酒醒還醉醉還醒,一笑人間今古。
漁父笑,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
江邊騎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蘇軾的漁夫詩滿了生活的情趣。把那臨江瀕海的漁家悠然閑適的生活一一呈現,同時,也把詩人心中隱隱的不快和失落寄諸詩中。
《鵲橋仙·一竿風月》
【宋】陸遊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台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
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上片寫漁夫的生活,家住釣台,賣魚為生,同時遠離紅塵,不為名利。下片寫陸遊覺得我這無名的漁父是比那拒絕光武帝徵召的嚴光還要清高的。表現漁父並不熱衷於追逐名利,只求悠閑、自在的情懷。
《好事近·搖首出紅塵》
【宋】朱敦儒
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活計綠蓑青笠,慣披霜沖雪。晚來風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寫出詞人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瀟洒自如的情感。幾筆間勾勒出一位漁父的形象。而這漁父形象,實際就是作者晚年的寫照。朱敦儒晚年長期住在嘉禾,過著遠離俗世的生活。
《漁父·風浩寒溪照膽明》
【五代】歐陽炯
風浩寒溪照膽明,小君山上玉蟾生。
荷露墜,翠煙輕,撥剌游魚幾處驚。
此詞用極其簡短的語言營造了一個生動的畫面。清風拂過使得寒溪生出些許光輝,小君山上,月兒爬上來。荷葉滴著晶露,翠霧輕輕裊裊,魚兒受驚亂竄。
《浣溪沙》
【宋】晏殊
紅蓼花香夾岸稠。綠波春水向東流。小船輕舫好追游。
漁父酒醒重撥棹,鴛鴦飛去卻回頭。一杯銷盡兩眉愁。
此詞中與一般而言的借酒消愁不同。漁夫,一杯下去,愁緒消除。想來是漁夫生活的愜意,使得漁夫心境發生了變化。
※我能想到最美的秋天,全在唐詩宋詞里
※國學十二道,道道都是大智慧
※詩詞 秋水,共長天一色
※老舍:人是為明天活著的
※古代有哪些「見鬼」的方法……
TAG:品讀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