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應急醫療隊的建設、標準與使命
2016年5月23日,第69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宣布,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上海)成為第一批通過世衛組織認證的國際應急醫療隊。
2017年5月26日,第70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宣布,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廣東)成為第二批通過世衛組織認證的國際應急醫療隊。
2016年5月22日,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上海)總隊長劉中民(右一)在中國駐瑞士大使館接受時任WHO總幹事陳馮富珍(左二)與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右二)頒發的認證證書。(左一位駐日內瓦中國大使館大使傅聰)
2017年5月26日,時任WHO總幹事陳馮富珍女士為EMT(廣東)頒發證書並授旗,國家衛生計生委應急辦主任許樹強(居中)接受證書。
在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應急辦及各省市衛計委的直接領導與指導下,兩年時間內,兩支國際應急醫療隊先後落戶中國,體現了中國加強國家層面應急體系建設的階段性成果,成為中國政府與WHO開展深入有效合作的例證。今後,中國兩支國際應急醫療隊將在國家衛生計生委、省市衛生計生委的領導下,接受WHO與中國政府的調遣,承擔國際應急醫療救援的使命,為世界各國災民提供公平對等的醫療服務。
2016年11月22日,時任WH0總幹事陳馮富珍,駐華代表施賀德博士、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國家衛生計生委應急辦主任許樹強等領導與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上海)隊員們合影
國際應急醫療隊是怎樣煉成的?建設標準是什麼?有何種可推廣、複製的經驗?它將在全國甚乃至球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救援中發揮怎樣的作用?我們就此採訪了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上海)、災難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劉中民。
記者:您是首支國際應急醫療隊總隊長,我想知道,WHO為什麼要組織這樣一種類型的國際認證?
劉中民:全球範圍內災難頻發,使WHO高度重視災後救援。WHO認為,任何引起設施破壞、經濟嚴重受損、人員傷亡、健康狀況及衛生服務條件惡化的事件,如其規模已超出事件發生社區的承受能力而不得不向社區外部尋求專門援助,就可稱其為災難。也就是說,災難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相同的破壞性事件對某些社區可以構成災難,但對另外一些社區則不足以構成災難。實際情況是,對於中、低等收入國家來說,形成災難可能性更大、頻率更高。比如,日本和菲律賓受熱帶風暴威脅的程度相當,但日本因此喪生的人數只是菲律賓的1/17。
災難一旦發生,大批肩負人道主義使命的外國醫療隊(Foreign medical teams) 便前往受災國開展生命救助行動。以2010 年海地地震為例,參與救援的外國醫療隊高達44 支,分別來自18 個中、高收入水平國家。
WHO認識到,近幾年參與國際醫療救援的隊伍暴露出一些嚴重問題,比如有的隊伍不請自來,不與當地政府、國際組織和其他隊伍聯繫、臨床技能不足、醫療服務標準不夠專業、只注重創傷救治而忽視當地正常醫療需要等。國際社會普遍意識到參與國際醫療救援時,需要更加負責任的隊伍,有必要出台旨在規範和引導各國參與國際醫療救援隊伍的建隊標準與行動模式。
WHO就此成立了國際應急醫療隊(EMT)認證工作組,制定相關的隊伍分類和規範標準,並於2015年初,正式啟動了全球應急醫療隊的登記與認證工作。此舉旨在對國際醫療隊預先進行資格核准和登記,確保在應對大規模突發事件時緊急救援的有序性和有效性。首批來自全球200多個國家、60多支醫療隊報名參加考核,最後,中國上海與俄羅斯的兩支隊伍,成為首批通過認證的三支隊伍。WHO 利用聯合國已建立的全球災難預警與協調平台(Global Disaster以Alert and Coordination, GDAC),對通過認證的隊伍進行網上註冊、網上會議發布、數據共享,目前這項工作在頂層設計層面已落實,我們的隊伍也在積極與之對接。
記者:作為WHO國際應急醫療隊認證導師,您認為國際救援的原則是什麼?
劉中民:通過WHO認證的國際應急醫療隊必須嚴格遵守《世界醫學會醫學倫理手冊》對倫理的要求,並根據受災國突發災難種類提供基於需求的響應。具體包括六項指導原則,分別為:高效的隊伍隊啟動流程;高質量、適當的醫療服務;平等的醫療服務;符合倫理的醫療服務;負責的醫療服務;整合的醫療服務。
其中最重要的原則是「平等」,WHO總幹事陳馮富珍女士在多個場合也多次提到:「公平」成為健康與發展的最重要指導原則,EMT的救援行動,應該不論其種族、性別、民族、地域的差異,確保受災人群特別是弱勢群體(婦女兒童與貧民)都能獲得應急醫療隊的醫療服務。
記者:能否談下國際應急醫療隊的建設標準與具體要求?
劉中民:國際應急醫療隊的建設標準分為三大類:Type I、II、III。
Type I:達到基礎的現場分診要求,提供基本急救和生命支持,具備相應的轉診能力。
Type II:達到複雜傷情的現場分診要求,具備高級的生命支持能力,可接收轉診的病人,提供住院救治服務,可對創傷和其他重症進行手術。
Type III:提供複雜的住院轉診、手術救治、重症監護能力,接收來自1類和2類醫療隊的以及其他機構的轉診病患。
三大類隊伍最本質的界定分別是:Type I可以提供住院轉診能力、Type II可以提供手術救治能力,Type III具有重症監護能力。
2016年4月至5月間 ,世界衛生組織曾先後兩次派出專家組趕赴上海,對我院救援隊的建設情況及能力進行全方位評估、考核與驗收。 此前,國家衛計委、上海市衛計委的領導多次帶領國內應急專家組對我院救援隊進行預評審,為通過認證打下堅實的基礎。世衛專家組對照國際應急救援隊近40餘項評估要求和標準,逐條進行了文件查閱、實地查看了我們移動醫院搭建和救援隊倉儲物資的準備等工作情況。通過評估與實地觀摩演練,世衛專家一致認為,隊伍的建設情況符合Type II可以收治外科病人的野外醫院標準,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術力量和可靠的保障能力,列為首批通過認證的名單之列。瑞士授牌回來之後,我們一直積極準備申請Type III的建設,其中的工作包括擴大營地規模、增加移動醫院床位、拓展重症監護醫療、擴充救援技術裝備等。
記者:在今後的工作中,您認為國際應急醫療隊(上海)還有待提升的方面?
劉中民:我認為最迫切集中在兩個方面:
(1)強化模塊訓練。
從國際、國內歷次災難救援經驗來看,國際應急救援醫療隊或其他救援隊執行任務,一般不會全員額、全要素拉動,模塊化抽組的可能性最大。因此,要根據不同的救援任務需求,進一步探索10人、20人等模塊化訓練,將每一個小組、每一個模塊盡量訓練到全能高效,同時還要有與之相配備的「體積小、重量輕、易攜帶、多功能」的救援設備。為此我們也做了不少嘗試,從隊員們的
背包、拉杆箱、個人攜行物資到為每台醫療設備量身定製「三防」(防水、防震、防摔)制式化包裝箱,再到移動醫院展開的功能性帳篷等,都是在全球範圍內挑選、定製出來的,不但完全從醫院臨床常規設備過渡到了應急醫療專用設備,有些做法還被WHO官員視為範本,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推廣。
(2)航空救援問題:
國內研究航空救援的學者非常多,包括汶川、玉樹地震災難在內,都有過多次航空應急救援經驗。近年來,從低空空域的開通到航空器基礎設施建設、航空應急救援機制的完善,國內航空救援工作一直在進展中,但因為起步晚、機型不配套、人員培訓不足等問題,與歐美髮達國家差距還是較大。
對於跨國、遠距離的災難救援而言,航空幾乎是唯一可行的運兵方式與轉運方式,但對於時間、環境、救治條件等都有特定要求。目前我們正在進行的解決方案是,擬採用空客A320/波音737承擔遠程運輸任務,盡量簡化飛行審批手續,這項工作還協調接洽之中。
記者:站在WHO國際應急醫療隊導師的角度,您認為還應該為中國或者其他具備資質的國際應急醫療隊提供哪些幫助?
劉中民:單就醫療救援來說,國內三甲醫院救治水平都不低。因此,災難救援尤其國際應急醫療救援的難點不是醫療救治能力。我認為WHO的國際應急醫療隊的認證工作,應該同步聚焦於幫助各國醫療隊理順受援國的對接流程、物流方式等問題。
根據中國國際救援隊以往的國際救援經驗,到達災區後,首先到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Humanitarian Affairs,OCHA)下設的現場協調中心(On—Site Operations Coordination Centre,OSOCC)以及受災國緊急事務管理辦公室(Loc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一cy,LEMA)報到,確認災情,根據災區局勢的演變和到達現場的不同隊伍的分工,按照OSOCC的統一部署開展救援。
實際情況是,災難一旦發生,並非所有受援國都能與聯合國密切對接。負責救災的部門各不相同,如義大利是民政部,俄羅斯是緊急情況部,還有些國家是衛生部,每個受援國機構設置都不盡相同。希望WHO儘快出台各個國家作為災難受援國的派遣預案、對接流程,讓到達現場的隊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開展救治工作。另外,隨著後期各國國際應急醫療隊的漸次參評,WHO應該出面為每個國家的隊伍辦理國際保險,並出台國際救援的免責法等,這些都是保障國際隊長遠、健康發展的機制。
對於特大型災難,國際物流系統的通暢也是至關重要的:救命的藥品、耗材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打包、並進行整體託運?目前我們也積極在與國際物流公司對接,爭取形成救援物資和裝備的整體申報出關、海關報送、遠程運輸等一系列國際物流運輸服務。
醫學具有普適性和無國界性,同時也擺脫不了社會性和政治性,實施人道主義國際救援,發揮救援外交的優勢,既可以充當受援國人民健康的守護者,也可成為國與國之間上層建築的粘合劑,獲得常規外交無法達到的效果。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趕在歐美等國家前面通過WHO官方認證,這件事情本身也超越了醫學本身的範疇,展示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你常用的這些中成藥,差一字功效大不同
※家庭醫生走入百姓家
※健康報公益歷程|《健康報村醫導刊》2009
※吃無糖月餅為什麼血糖還升得這麼快呢
※「三高」食品,一定要「口下留情」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