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漢終因外戚政治把政權淪落到王莽手中

西漢終因外戚政治把政權淪落到王莽手中

編者按:本文由讀史縮編自著名史學家柏楊所著《中國人史綱》,為通讀中國史第14篇文章,接下來會陸續推出相關簡讀經典史書文章,歡迎關注。

西漢一朝,不僅讓儒家一支獨大,還造就了龐大的外戚勢力,並最終葬送了政權。

一、外戚政治

中國勢力在西域成長的時候,統治中國的西漢王朝的外戚政治,也在成長。

西漢政府可以說很多時候,都由皇帝跟外戚共同執政。開始時皇帝當然佔優勢,但若干年代下來,皇帝生活腐化和壽命短促,外戚遂佔優勢。等到外戚的優勝成為絕對力量時,皇帝只有交出權力。

這種現象從西漢第一任皇后就顯露端倪。

西漢王朝開國皇帝劉邦,他的妻子呂雉,雖跟他一樣,只是一個不識幾個字的鄉下女人,但卻是一個不平凡的女野心家,幫助她丈夫創立事業。當劉邦在外作戰時,她在後方留守,不惜發動最大的冤獄,以鞏固政權。劉邦死後,她以皇太后之尊,在接著第二任、第三任、第四任皇帝在位期間,獨攬大權,把劉邦那個非姓劉不能封王的白馬之盟廢除,而把她的兄弟侄兒,大批封王。

呂雉死後,劉姓皇族反攻,呂姓戚族全部被殺。可是劉姓皇族可以殺盡呂姓戚族,卻不能殺盡所有戚族,這是那個時代無法解開的結。我們且將這個結,即西漢政府歷任皇帝任用外戚的情形,列出一表:

皇帝能力強的時候,外戚是一種助力;皇帝能力弱的時候,外戚就自然成為政權的接班人。呂姓外戚即是很明顯的例證,假使他們中間有一個不是膿包,劉姓皇族反擊失敗,西漢王朝的政權一定結束。所以在大的教訓之後,一連兩任皇帝,對外戚都保持相當距離。

第七任皇帝劉徹,雖大量任用外戚,但他能夠控制局勢,而且還在防範工作上採取殘忍手段。他死的前一年(紀元前88年),最心愛的小兒子劉弗陵,只有9歲,他想立之當太子,於是先行把年輕美麗的母親鉤弋夫人殺掉,他解釋說:「我死之後,她當了皇太后,一定為非作歹,重用她的家人。為了避免呂雉故事重演,不得不如此。」

然而,西漢政府的基本構成形態,所面臨的不是特定的某一人某一姓的外戚問題,而是普遍性的外戚問題。呂姓戚族的屠滅和鉤弋夫人的被殺,都無法阻擋政權滑入外戚之手。第十任皇帝劉病已出身平民(他的祖父是劉徹的太子,即衛子夫的兒子,被殺,劉病已當時還在襁褓中僥倖活下來,但被廢為平民)。

劉病已當了皇帝後,不但有一種自卑感,而且有一種孤立感,他跟前任皇帝的外戚霍光站在一起時,就感覺到如芒刺在背。而等霍光去世,在他任用了自己的外戚掌握政權後,才感到安全。

霍姓戚族終被屠殺,史姓戚族和許姓戚族接著興起。

這種情形,最終形成一種現象:舊皇帝逝世時,他的外戚即退出政府;新皇帝即位,他的外戚即進入政府,好像近代民主國家選舉後的政黨轉移情形一樣。舉一個例子就可明了,十二任皇帝漢成帝劉騖逝世後,沒有兒子,由弟弟的兒子劉欣繼位(漢哀帝)。因為不是父子相襲,所以各有各的外戚,劉騖的母親皇太后王政君,即下令王姓戚族全部免職,讓出官位給劉欣的外戚——祖母傅家、生母丁家。

紀元前1年,劉欣病死,也沒有兒子,由他叔父的兒子,年方九歲的劉箕子繼位(漢平帝)。王政君恢復皇太后的權力,立即徵召她的侄兒王莽擔任大司馬(宰相級),並將傅姓戚族和丁姓戚族全部殺掉或趕走,同時不惜採用流血手段,阻擋九歲劉箕子的外戚———母親衛氏的家族,前來首都。

外戚政治發展到這個階段,西漢王朝命運已經註定要結束。

二、新王朝與新社會政策

西漢王朝第十四任皇帝劉箕子14歲時,被他岳父兼大司馬的王莽毒死。接著是最後一任皇帝劉嬰,只有兩歲。當劉嬰五歲時,即公元8年,王莽的布置已經成熟,發動宮廷政變,由這一位尚不識字的五歲頑童劉嬰,頒下用深奧古文寫成的詔書,把皇帝寶座禪讓給王莽。歷時215年的西漢王朝,到此結束。王莽命名他的政權為新王朝。

中國歷史有一個現象,每一次政權轉移,都要發生一次改朝換代型的大混戰,野心家或英雄們各自握有武力,互相爭奪吞噬,最後剩下的那一個,即成為儒家學派所稱頌為「得國最正」的聖君,在血海中建立他的政權。

王莽打破這種慣例,他跟戰國時代齊國的田和一樣,用和平的方法接收政權,同時也創造了一個權臣奪取寶座的程式,以後很多王朝建立,都照本宣科。

西漢王朝在平靜中消失,新王朝在平靜中誕生,兩大王朝交接之際,沒有流血。

王莽是儒家學派的巨子,以一個學者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中國歷史上僅此一次。他奪取政權的目的與劉邦不同,劉邦之類只是為了當帝當王,滿足私慾。王莽則有他的政治抱負,他要獲得更大權力,使他能夠把儒家學說在政治上一一實踐,締造一個理想的快樂世界。

王莽認為古代社會中,人人平等,可是到了後來,互相爭奪,遂發生不平等現象。富人有很多土地,窮人則一無所有。男子淪為奴隸,女子淪為婢女。幸而仍保持自由,父子夫婦,終年辛苦耕種,卻不能吃飽。為了改善這種不公平和剷除造成這種不公平的罪惡,王莽的新政府成立後,即實施一連串下列的新社會政策:

1、土地國有:私人不準買賣,恢復1200年以前已廢除了的古代井田制度。8口以下的家庭,耕地不得超過900畝,超過了的土地,一律沒收,或由地主直接分給他的鄰居或家屬。

2、耕地重新分配:沒有土地的農夫(佃農),由政府分給土地。以一對夫婦100畝為原則,不滿100畝的,由政府補足。

3、凍結奴隸制度:雖沒有馬上廢止,但禁止所有奴隸婢女繼續買賣,以限制奴隸的範圍和數目不再擴大,使它最後自然消滅。

4、強迫勞動:凡無業游民,每人每年罰布帛一匹,無力繳納的,由政府強迫他勞役,在勞役期間,由政府供給衣食。

5、實行專賣制度:酒專賣,鹽專賣,鐵器專賣,由中央政府統一發行貨幣(從前任何富豪,都可製造銀錢,新政府收回這種授權)。山上水中的天然資源,都為國家所有,由政府開採。

6、建立貸款制度:人民因祭祀或喪葬的需要,可向政府貸款,不收利息。但為了經營農商事業而貸款,則政府收取純利十分之一的本息。

7、實行計劃經濟:由政府控制物價,防止商人操縱市場,以消除貧富不均。食糧布帛之類日用品,在供過於求時,由政府照成本收買。求過於供時,政府即行賣出,以阻止物價上漲。

8、徵收所得稅:一切工商業,包括漁獵、卜卦、醫生、旅館,以及婦女們家庭養蠶織布,從前都自由經營,現在新政府都課徵純利十分之一的所得稅。政府用這項收入作為貸款或平抑物價的資金。

從這些措施,我們可發現王莽所從事的是一個驚天動地的全面社會改革,十九世紀才興起的社會主義,早在一世紀初時的中國,就有了構想和實踐。

三、21年的改朝換代混戰

王莽的社會改革是偉大的措施,但他徹底失敗,他的生命和他的王朝也跟著一齊喪失。我們可為他歸納出下列五項使他失敗的原因:

第一、王莽是忠實的儒家學派之徒,而儒家學派的基本精神是崇古。所以王莽的眼光不是向前看,卻是向後看。他對他診斷出來的社會病態的治療,認為只要吃下古老儒書上所用的那些古葯,就可痊癒。像土地重新分配,固然很好,可是王莽堅持恢復井田,卻根本做不到。腳步向前走而眼睛向後看,僅這一點,就註定他必然跌倒。

第二、那個時代還沒有推動這麼龐大改革的技術能力,像貸款利息和所得稅,都是「純利」的十分之一,這涉及到複雜的成本會計,當時恐怕很少有人可以勝任。同時,即令有此人才,王莽更需要一個有組織的幹部集團去執行。但他仰仗的卻只是行政命令,把所有責任都加到行政官員身上,而行政官員大多數又都腐敗無恥(注意,這是中國傳統的嚴重病態,直到二十世紀,才獲得改善)。於是善政的藍圖反而變成暴政的行為,民變因之燎原般爆發。

第三、王莽沒有辦法控制喪失既得利益者的反擊。土地國有使地主怨恨,禁止奴隸買賣使奴隸主和奴隸販子怨恨,強迫勞動使貴族和一些地痞流氓寄生蟲怨恨,禁止鑄錢使富豪怨恨。這些怨恨容易掩蓋因改革而受益者的歡呼和感謝。一遇機會,就向改革反擊。

第四、王莽機械的迷信制度萬能,他認為「制度確立之後,天下自然太平」。他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改革制度上,更糟的是他用儒家學派所特有的繁文縟節,不憚其煩的改官名、改地名,凡是「現代」的全都取消,一律恢復「古代」原名。改的太多,以致沒有人能夠記得住。這種改革應該是不必要的,但王莽懍遵儒家「正名」學說,卻特別認真,而也就在這些小事件上,按下大失敗連鎖反應的電鈕。

西漢政府對西南夷諸部落酋長,大都用王爵羈縻,這不過是不費一文的虛名,王莽卻改封他們侯爵。句町王拒不接受(句町國,雲南廣南),首先起兵叛變。

王莽又把西漢政府頒發給匈奴汗國單于的金印(匈奴單于璽),改為「新匈奴單于章」。皇帝的印稱「璽」,而「章」只是普通人的印,烏珠留若鞮單于氣沖牛斗,遂跟王莽政府斷絕關係。

南北兩邊大規模討伐戰事,徵兵征糧,引起騷動與饑饉,騷動與饑饉引起遍地陳勝、吳廣式的暴動。

第五、王莽是一位學者,也是一位經濟思想家,但不是一個政治家。政治家永不會認為自己比任何人都聰明,王莽卻恰恰認為自己如此,因之他不能容納與他意見相異的建議,而固執的堅持自以為高人一等的見解。所以他對句町國和匈奴汗國的反抗,採取迎頭痛擊政策。對因飢餓而搶掠的變民,採取高壓政策,遂使形勢更加惡化。

本來已經被王莽避免了的改朝換代的大混戰,在他上台之後,卻因為推行的政策不合時宜出現了。這一長期的流血,自公元17年呂母——呂家老太太起兵開始,到公元37年短命的割據政權——漢帝盧芳逃入匈奴,東漢王朝再度統一中國為止,前後持續21年。

呂母,女,琅琊郡海曲縣(今山東省日照市)人,是一個財產俱豐的富戶。她是新莽時期最早反抗王莽統治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的女領袖。】

盧芳,字君期,安定郡三水縣(今寧夏同心)人。王莽時期,假稱自己是漢武帝的曾孫來迷惑百姓。王莽末年,與三水的屬國羌胡共同起兵。公元24年,更始帝劉玄徵召盧芳為騎都尉。公元25年,更始帝劉玄被殺,三水的豪傑共同擁立盧芳為上將軍、西平王。公元37年,盧芳因部將親信背叛,眾叛親離,於是逃入匈奴。盧芳在匈奴居住十餘年後病死。】

我們選擇前十年起兵叛變的一些重要的野心家和英雄人物,列為下表:

上表所列,僅是前十年崛起的人物。後十年中繼續崛起的,還有被稱為「銅馬賊」、「五校賊』等數個變民集團,每個集團都集結兵力達十萬百萬人之多。全國處處是變民集團建立起來的營壘和政權,像王歆佔據下邦(陝西渭南),蔣震佔據霸陵(陝西西安東)。劉永死後,他的兒子劉纖繼位梁王。魄囂死後,他的兒子隗純繼位稱王。

中國國土上,一片混戰。

四、王莽之死與東漢王朝建立

中國歷代民變,性質上可分為五類。第一類是官逼民反的抗暴群眾,像呂母、鄧奉。呂母的兒子被海曲縣長誣陷,死於冤獄,她就散去家產,結交壯士,攻殺海曲縣長,然後乘船入海,成為「海盜」。鄧奉本是劉秀的部將,但當他請假回鄉,發現劉秀的軍隊姦淫燒殺的罪惡暴行時,他號召人民反抗。

第二類是飢餓的群眾,像綠林兵王匡,政府不能照顧他們,他們只好自己照顧自己。他們逃亡到比較容易活下去的地方,集結起來搶劫富人的糧食財物。饑饉在中國歷史上占重要地位,它是大動亂大革命的原動力。

第三類是自衛性的聯合,縣城和村落,為避免劉秀軍隊之類的姦淫燒殺,往往聯合起來,武裝自衛,當力量夠大的時候,或對抗政府的政令,如魄囂;或作為與政府合作的資本,如竇融。

第四類是既得利益者的反擊,像劉望、劉永、劉玄,本來是西漢王朝劉姓皇族,因新政府的興起而降為平民,他們連做夢都在盼望摧毀現狀,恢復過去的權勢。

第五類是野心家,大野心家如公孫述、劉秀,想當皇帝。小野心家如力子都、愛曾,只求在一方面稱霸過癮。

只有政治家才會正確的處理民變問題,王莽不會。他迷信警察和軍隊的力量,認為只靠監獄和屠殺,就可以根絕叛亂。結果是民變更多更烈。公元23年,以劉玄為首的變民集團,攻陷固若金湯的常安(新王朝把長安改稱常安)。王莽被殺,新王朝覆亡,政權只維持了15年。

一場本可以歌頌的社會改革,化成一個悲劇,在流血中收場。

王莽死後,全國各地震懾於劉玄的皇帝血統和擊殺王莽的威望,一致擁戴他當皇帝。這是一件千年難逢的奇蹟,紊亂一團糟的龐大帝國,霎時間恢復秩序。

可惜劉玄所建的漢政府,由一群無知無識的人物組成。三個月之前他們還在荒野中大喝小叫,三個月之後忽然成為國家領導人,他們還沒有被訓練出領導能力。於是,各地民變再度蜂起。

這一個奇蹟政權,從公元23年到25年,勉強支持三年。號稱「赤眉」的變民領袖劉盆子(他們把眉毛塗成紅色,以區別敵我),攻陷長安,劉玄被殺。

混戰結果,變民首領之一的劉秀取得最後勝利。公元25年,他自稱皇帝,用武力把其他變民集團,一一消滅,再度使中國歸於一統,建都洛陽(河南洛陽)。他稱他建立的王朝仍為漢王朝,跟劉玄一樣,表示是覆亡的西漢王朝的中興。但因為他建都洛陽,史學家卻稱它為東漢王朝,並追稱劉邦建立的王朝為西漢王朝。

21年大混戰於公元37年結束,但給中國帶來的傷害,卻不易恢復。我們將幾個重要地區戰前戰後人口減少情形,列表作一比較,即可看出這場災難的嚴重程度。

這些減少的人口,大多數都是餓死、病死,或被屠殺。其餘則不外戰死或逃亡。改朝換代型混戰,一直是中國歷史上循環性的浩劫。我們對千千萬萬死難的亡魂,尤其是那些可憐的兒童和無助的婦女,懷有深切悲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開眼界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為什麼印度人喜歡爬火車嗎?
一部與聊齋志異媲美的現代懸疑小說
魚:怎麼翻肚子了?神反轉
他放棄巨額年薪突然回國,美日慌了,他讓中國的科技糧食遠超美帝霸權,領先世界
全世界最小的國家 只有一張照片大小

TAG:讀史開眼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