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應該怎樣跟著師父去學習
導讀:有無數網友要拜師學道,又有多少人能覓得真師。那種看一眼就說你骨骼精奇、是萬中無一的學道奇才,並交付與你維護世界和平的任務,再十塊錢結緣一本失傳已久的曠世絕學,這樣的事兒你信嗎?筆者以道門中人的身分,用直白的語言講述了修行的基本條件及隨師修行的方法,文章通俗易懂,初學者不可錯過。
一、要花功夫
現在不管是道教學院,還是社會中開的很多道學的講座,道學的班,都是一對多,往往不可能是真東西。話說得多,一定就摻假。你要問師父教什麼,就是什麼都不教。他所教的,就像《西遊記》中的孫猴子,七年時間寫字、掃地、學茶道、吃桃子,把自己的心好好地洗一洗,把自己的毛病改一改,把自己的性子磨一磨,這就是初步功夫,也是最重要的功夫,少了這個功夫,是不可能載道的,如果不能載道,談何學道?
二、環境因素很重要
社會道學的傳播,道學的講座,最大困境就是大家都願意去聽、去學、去記、去練、吃苦,就是少了一個東西,就是地基,沒有根,這個根是什麼?就是把自己的心擦一擦。在當下這樣忙忙碌碌的社會,這一點比什麼都難,你讓他苦學三年,去一個什麼學習班,讓他上山,讓他去挑水,能樂意?什麼都能受,唯獨這個不能受,而少了這個前提,就好像一個果子長在樹上,但是沒有根,脫了根了,就是個死果子,假的,摸著是真的,其實是死的。沒有基本的宗教生活,怎麼學道?
(這個宗教生活也可以是應世的。雖不去深山道觀,在社會中,也應該有自己的修學環境。而不是躺在床上去誦經,掰著腳趾頭去學習。看著電視去練功,邊談業務邊論道,這就是不尊道,更未貴德。)
三、聽話很重要
以前的方式就是師父帶徒弟的方式。不僅僅是道學,以前的老手藝,你學個補碗、學個理髮這些傳統手藝,都是這麼來的,師傅帶徒弟。徒弟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尊敬師傅,聽師傅話。不要問為什麼,永遠永遠要記得自己什麼沒做好,而不是問師傅要什麼。老老實實、無欲無求地學著就可以。師傅會看每個人的氣色,這個氣色一是先天,先天不足,就不讓他入這個門,修也修不成,先天占的比重非常非常大,宿世以來積攢的。沒有這個先天的話,就讓他在世間繼續去打磨,他自己發心積攢善緣,以後就有可能入道。
第二是觀後天,後天是否勤勉,是否聽話,「聽話」二字是最重要的。師傅哪怕打個噴嚏呢,師傅哪怕是偶然之間說的一個話,永遠要豎起耳朵諦聽,吩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做不到就羞於見師傅,而不是一句話讓說兩遍三遍。如果需要說三遍的話,那就對不起了,這樣的人學不了道。
四、多聽多看多做少說
有了這樣先天和後天的根基之後,自己還要去苦求,再然後就是剛才說的,「七年桃子」的功夫,就跟著師傅,身教大於言教,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不需要問為什麼,不需要問自己在修什麼,不需要問自己走到哪兒了,師傅替你叮嚀著,有一天你成了道你都不知道。廣目多舌,「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伶俐的、花巧的、聰明的、學問多的,往往難有成就。笨一點的、呆一點的,先天哪怕不足的,只要能聽話,能夠如儀如法地行持,祖師一定不虧這些人。他哪怕就是走得慢一點,一定也能成道。就算走不到,他也在道上。謹尊歷代祖師的傳承,這是重中之重。離了三寶,離了五戒,要修道,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你本來就是仙人,看到世人可憐,你化作凡人來救人來的,你可以不用。如果你認為自己不是祖師下凡來度人的,是有罪孽的,一定要如儀如法地去行持。法門會很多,有各種方便法門,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關鍵在於,你自己得去「求法」,得有一顆堅定的道心。
(在家修行的,沒有條件和師父朝夕相處怎麼辦呢?無法朝夕相處,那就心息相通。即便是朝夕相處,也需要心息相通。正所謂師之所願即我所願,師之所想即我所想。)
五、循序漸進
等這個根基磨得差不多了,師父會在偶然之間教你東西,但是通常你自己是不知道的。他跟你提點一句。道門中的學習很多時候是「剝洋蔥法」。先給你一層,學得差不多了,看你行持的火候到了,偶然之間再點一下,再給你剝裡面的一層,層層去撥,就開始教規矩了。規矩是保證以後你參訪雲遊的一個基礎,也就是求道的方法,問師的方法,包括問學的方法。沒有這個方法去問學,你就是見了高人,也跟他沒緣。你的度師要教的就是這些,包括學習《四品經》,之後就要去叢林去實踐規矩,磨鍊自己的心性,擴大自己的眼界。但是叢林又不能久戀,久戀在廟裡就生惰性了,所以要趕出去。尤其是叢林廟,一般看這個道行好的,找個理由就把他趕出去,是讓他進一步修行。
(在家修行的,就要學「禮」。你要知道,所謂道學不是獨立把自己關在家裡修行練功,而且還要應世,應和世界生活有個接觸,佛家叫結緣,儒家叫親民。只有如此,才能把你所學之價值加以發揮,而通過發揮,反過來又增長了你的能力和感悟,這是雙向的。也可以理解成,福德轉化成功德,功德,就是功。練功的功。)
六、雲遊參訪
在這個過程中,雲遊參法會找到一些一言兩語相投的或者一個明師再以做指點,一下子頂得上十年書。切莫自己瞎琢磨。如果瞎琢磨,還要祖師爺幹嗎,還要流傳了幾千年的教幹嗎?這個教就是方便世人的一條路,有了這條路,就走就行了,研究什麼呢?探討什麼呢?現在很多人都在研究,很多人都在探討,很多人都在琢磨,很多人都在商量,很多人都在詢問,這是很奇怪的事情。當你真正看見了這條路,跑都來不及,哪兒有功夫去說話!更多的原因還是大眾障業太重,不相信這條路,看不見這條路,懷疑這條路,那也沒關係,慢慢來。誦讀經典,慢慢體悟,但是一旦堅定了信仰,就一定要屏除自己的私心雜念,像一個透明的玻璃杯一樣,把天心裝進去,如儀如法地按照祖師的教誨去行持,把那個「我」,狠狠地剷除出去。
七、持之以恆
不僅僅教門是這樣,歷代的手藝人也是這樣子,可是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手藝人傳不下去。年輕人不願意學,一個是苦,一個是枯燥,一個是寂寞,另一個呢,不賺錢。外面新鮮的東西,刺激的東西,又方便又簡單,還能賺錢。導致越是有文化的東西,越被淘汰,越是某種文化的傳承人,越被社會排擠。現在奉行更多的是一種假的東西,泡沫,曇花一現的產品,假借國學、假借道學、假借各種東西為名進行的一種商業活動,而真東西就在這樣的泡沫底下消失了。誰造成的?每個人都是推動這一過程的推手。
八、奉道專一
信仰的過程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包括我自己本人,最早的時候讀《道德經》、《南華經》而了解道教,只是出於對死亡的一種好奇,對於生命的一種想探索,把它的究竟探索出來這樣一種衝動。我的第一位經韻先生是漢中的,開始教經的時候我自己也是不喜歡的。道門中的東西是這個樣子:你行持,它就有效驗;你不行持,它就沒有效驗;凡是有行持的,一定有校驗。你不行持,不做,你就是看十年、八年也跟你毫無關係。但是你只要一做,老老實實地去行持,馬上煥然一新,翻天覆地,容貌也變,談吐也變,氣色也變,方方面面都會產生巨大變化。你才知道,經,果真不虛,法,果真不虛。大眾疑慮道法的原因是什麼?是自己沒行持,所以你才懷疑它,所以一定要去驗證。哪怕很小的一個東西,一個法門,驗證了,你再說它不對,才有理有據。我們現在很多人是從來沒有驗證過一件事,整天都是在探討。祖師說,「談河不能濟渴,畫餅不能充饑」。談道就是殺道,殺自身之道,滅自身之道。那不是修行人,不是學道者,不是祖師的弟子。
(本文源於網路,個別地方做了註腳,以便更能適應廣大在家修行之弟子。)
※心寬天地廣
※電影《張天師傳奇》劇本研討會在鷹潭召開
※抓住發展契機,振興中華道都——龍虎山道協召開全山大會
※浮生若茶——從茶道中品味的人生
※嗣漢天師府隆重舉行中元度亡法會
TAG:龍虎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