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詞是秦始皇首創嗎?一件西周青銅器銘文說NO!
說皇帝,繞不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
關於「皇帝」這一稱謂,《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一段記載,秦王嬴政平定天下後,對群臣說,「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李斯等人認為,嬴政功績「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嬴政決斷,「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因為這段記載,不少人認為「皇帝」一詞為秦始皇嬴政所首創。其實不然。那麼,「皇帝」一詞還有何別的出處嗎?有,而且不止一個。
《尚書·周書·呂刑》就提到了「皇帝」,其文曰:「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報虐以威,遏絕苗民,無世在下……皇帝清問下民鰥寡有辭於苗」。
《呂刑》產生於西周穆王時代,說明西周中期就已有「皇帝」一詞的文字記載。不過,《尚書》成書於戰國時期,《呂刑》在傳抄過程中難免會有文字遺失和人為改動,故《呂姓》不能作為「皇帝」一詞的鐵定出處。
文字不會輕易遺失和改動的,當屬青銅器上面鐫刻的銘文。我們來看一件西周青銅器——師詢簋。
師詢簋銘文曰:「王若曰:師詢,不顯文武,膺受天命亦則,於汝乃聖祖考,克左右先王,作厥肱股,用夾召厥辟,奠大命,盩和於政。肆皇帝無斁,臨保我又(有)周,雩四方民亡不康靜。王曰:師詢,哀哉!今旻天疾畏降喪。若德不克,古(故)亡承於先王。向汝彶屯卹周邦,妥(綏)立余小子。……賜汝矩鬯一卣,圭瓚,夷訊三百人。詢稽首,敢對揚天子休,用作朕烈祖乙伯同益姬寶簋……。唯元年二月既望庚寅,王各於大室,榮內右詢」。
注意銘文中的「肆皇帝無斁,臨保我又(有)周」這一句,「皇帝」二字赫然在目,其客觀性、真實性遠比《尚書·周書·呂刑》的「皇帝」要高,年代也更早。
關於師詢簋,筆者關注已久。從銘文內容的表述風格看,師詢簋應為西周中後期器物,但其曆日與穆王元年、共王元年、懿王元年、孝王元年、夷王元年、厲王元年、宣王元年、幽王元年皆不合,筆者懷疑其曆日中的某一個要素支可能被工匠弄錯,故一直找不到此簋鑄作時所處的王世。
不過,銘文中的「若德不克,古(故)亡承於先王」這句話,還是透漏了一些信息,稱當時的周王的王位得來的不容易,並非按照父子相傳的慣例而來。符合這一條件的,只有懿王之子夷王,因為懿王、夷王中間有一位非正常上位的孝王。孝王是穆王之子、共王之弟、懿王之叔,孝王死後才輪到夷王。
再者,銘文中「王各於大室,榮內右詢」的「榮」,當為西周青銅器銘文中多次出現的榮伯,筆者已考證出榮伯主要活躍於西周懿、孝、夷三王時期。
所以,筆者認為師詢簋鑄作年代似為夷王元年(前886年)。從傳世文字看,師詢簋銘文中的「皇帝」要遠遠早於《呂刑》中的「皇帝」。此外,比師詢簋晚二十年的厲王簋銘文中也有「申恪皇帝大魯令」。由此,足可可以證明「皇帝」一詞最晚在西周中期就已出現,並鐫刻在了青銅器上。
西周時的「皇帝」,不是指當世之周王,而是對天帝或前代帝王的尊稱。除了「皇帝」,秦之前還有「昊天上帝」「皇天上帝」「皇上帝」等類似稱謂,「皇帝」一詞應該由此衍化而來。「皇帝」一詞雖然不是秦始皇首創,但由他開始,「皇帝」成為當代君主的正稱,而且具有排他性,秦始皇不愧為「千古一帝」。(劉秉光)
※初吉、既生霸、既死霸,這些古怪的西周月相究竟啥意思?
※西周在位時間最短的天子是誰?神秘上位,執政不滿二年
※一件青銅器,記載周昭王時期奇葩賽事,人物對話是亮點
※一隻西周青銅鼎,出土後害死二萬華人,現存美國舊金山
※西周最重大的一隻青銅鼎,器名十分怪異,禁止出國展覽
TAG:劉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