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沒有錢,沒有能力,沒有人脈,你就這樣干!
如果你沒有錢,沒有能力,沒有人脈,你需要明白這些道理。
爹對兒子說,我想給你找個媳婦。兒子說,可我願意自己找!爹說,但這個女孩子是比爾蓋茨的女兒!兒子說,要是這樣,可以。
然後他爹找到比爾蓋茨,說,我給你女兒找了一個老公。比爾蓋茨說,不行,我女兒還小!爹說,可是這個小夥子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比爾蓋茨說,啊,這樣,行!
最後,爹找到了世界銀行的總裁,說,我給你推薦一個副總裁!總裁說,可是我有太多副總裁了,多餘了!爹說,可是這個小夥子是比爾蓋茨的女婿!總裁說,這樣,行!
生意就是這樣做成的。
好吧!以上只是一個段子,下面這個是真實的故事:
一位先生的自述:我跟太太結婚的時候,就對我們家的財政大權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討,我的提議是我們家的錢都歸太太管,然而她斷然拒絕了,理由有三:
一、這樣不利於分散風險;
二、身為一個女權主義者,她無法接受這種包養的感覺;
三、如果財務統一由她管,情人節生日之類的節日我給她買完禮物,事後她還要幫我還信用卡,感覺是自己在給自己買禮物,心理上不爽。
於是我們就確定了三權分立的原則:自己賺的錢自己管理,遇到大的支出比如買房之類的每人出一半,彼此都有隨時查對方賬戶的權力。
我自認為自己在財經圈裡混,賺錢能力肯定會比太太強,過不了多久她就會哭喊著要求兩岸統一。
但結婚十幾年來,越來越不對勁,每次我查她賬戶都比我錢多,而且差距越來越大,這就引起了我的恐慌和警惕,到底是為什麼?她賺錢的能力比我強?
我仔細回顧了結婚以來的經歷,我覺得在這麼幾個方面她明顯比我做得好。
首先是我們對賺錢的意識差距甚大。我始終迷信一個觀點,提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然後用自己不斷地去賺錢。比如我做演講,那就是名氣越大,出場費越高。但這是典型的「窮人思維」,用時間來換錢。而一旦生病體力不支,收入也就斷了。
但她卻一直在用別人賺錢,她的淘寶店已經四個皇冠了,還雇了十幾個人為她工作,她每天只需要看看今天又賺了多少錢。——我一直在挑水,她一直在造水渠。
所以一個人靠自己來賺錢,始終有個上限,因為方法無非就兩個:要麼增加工作的時間,要麼提高單位時間的價格。如今是一個合作的時代,互聯網讓人與人的合作變得越來越簡單,利用合作彌補自己能力的缺陷,去實現價值的倍增,而不應該只是單槍匹馬地去拼殺。
這種意識非常難改變,這幾天我跟太太說,為了更好地研究經濟,我想去斯坦福讀一個經濟學的博士。她哈哈大笑了一番說:你想要幾個斯坦福的博士,我給你招聘,你何必把自己的時間投入到這件事情上,你要去整合資源,而不是僅僅把自己當做一個資源。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其次我們看問題的角度完全不同,這可能得益於女人查崗的天賦。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一起去美國看房,我想的是如何儘快挑到一套滿意的房子,然後儘快簽約。她想的是,為什麼他們可以在美國賣房?他們是怎麼銷售房子?如何在美國拿到地開發房地產?等我簽完協議,她基本上把這事也摸得門清,等回國沒出一個月,她已經開始談地建房子要開發美國房地產了。我只專註一件事,她專註的是每件事背後的邏輯。
再比如我們春節前去英國逛商場,我買得不亦樂乎,她逛完後跑去跟商場的公關經理聊如何幫他們在網上做推廣,聊得對方雲山霧罩崇拜不已,覺得她是來自東方的一股神秘力量。這幾天我去買了一個Playstation重溫《古墓麗影》,我太太跟在旁邊跟我聊的是:這行業是怎麼賺錢的?他們一天租多少張碟出去?一個月的利潤大約是多少?
一個人看問題有多少角度,她做事情就會有多少可能。一個人看問題有多深入,她的收益就會有多大。
我跟太太的最後一個差異是,對風險的定義不同。我認為超出我現在承受能力的事情就是風險,比如買房如果首付湊不齊,我是絕對不會買的。我太太對風險的定義是超出未來支付能力,才是風險,她認為湊不齊首付可以借啊,網上借貸、銀行借貸,都可以嘗試,以後只要賺得出需要還的利息就可以了。眼看著她在合肥買的房子翻了三倍,我買的股票被腰斬。
我這麼一路想起來,我跟太太最大的三個差異分別是:賺錢的意識、看問題的角度和對風險的承受能力。
這個案例引出的幾點思考:
我們身邊最常見的有錢人或許還不是自身擁有超凡技能,通過自身的本領獲取超高收益的人,而是擅於整合各種資源為自己所用的那類人(可以稱之為老闆)。
其實,在現代的商業環境下,並非傳統企業那種公司100%的擁有者才叫老闆。項目投資人,企業的合伙人,裝修隊的工頭,安排一隊小弟在三里屯收二手iPhone自己坐在旁邊抽煙的人… 但凡直接發起並促成商業活動的人,都可以看作是老闆。
能賺錢的人是擅長解決問題的
調動自己能調動的一切資源解決問題
他們看錢不是「錢」
而是工具和能力
在這個時代,想賺錢、賺大錢是有一些基本規律和共通觀念的,學起來:
1.對政策敏銳
有人說「看新聞聯播能致富」,這個梗是有一定道理的。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個體戶是第一批發財者,他們率先從「體制內」來到「體制外」;到了80年代中後期,發財的人又從體制外回到體制內,依託集體社成為第二批暴富者
2000年到2005年,加入世貿給出口加工業帶來機遇,沿海地區機會倍增。
「商品房改革」、「股權分置改革」這些政策,與財富息息相關,會賺錢的人對政策都有敏銳的洞察力~
2.善於資源整合
各種「互聯網+」搭建的平台(房產平台、美食平台、海淘平台等),讓資源有效整合併生產財富。富人思維正是調動自己能調動的一切資源,而不已有資源束縛。
3.時間≥金錢,機遇創造財富
窮人把「錢」看的太「值錢」,看輕「錢」以外的資源,比如時間;同樣的資金、時間,富人往往在最值得投入時投入。
4.學習基本財經知識,善於運用財務槓桿
投資前了解ROE、 財務槓桿比率這些財經基礎概念和它們之間的關係是必要的,這些基礎知識能教會你不被已有資源束縛。
比如,投資股市之前,聽聽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理念」。
5.抓住機會,投資優質稀缺資源
最緊缺的東西才是最有價值的,故而得到的回報也不可同日而語。
關注一下,更多資訊隨之而來!公眾號(網路創業頻道)
※輕鬆賺錢最實用,最簡單的方法
※經商人:這兩個「冷門」生意很賺錢,不妨試試
※賺錢的機會一去不復返,現在比改革開放機會還多,為何你在那哭窮
※80後全職媽媽,兼職創業月入4千,他只是做了這樣一件事
※創業之前,請先搞清楚這!兩!件!事!
TAG:花落到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