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秋燥大不同,辨清燥性再用藥

秋燥大不同,辨清燥性再用藥

燥為秋季之主氣,尤其秋分前後,人體最易被「燥邪」傷及。中醫認為,「主氣司呼吸」的肺與大氣直接相通,容易被燥邪侵犯,燥邪一旦經口鼻入侵於肺,耗傷津液,易使肺失於濡潤,影響其正常功能,咳嗽、咯痰等情況就會出現。一般而言,常見的燥邪分為溫燥、肺燥、腸燥和涼燥四種。防治秋燥,首先要辨清燥性再用藥。

溫燥:燥邪傷及肺衛時,會出現鼻咽乾燥、咳嗽等上呼吸道癥狀;這時要注意燥邪傷肺有溫、涼之別。

一般來說,初秋時氣溫還沒有明顯下降,多表現為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少汗,口、唇、鼻、咽乾燥,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難以咯出,甚至痰中帶血,舌乾苔黃等「溫燥」癥狀。此時宜用清肺潤燥,化痰止咳的蜜煉川貝枇杷膏或二母寧嗽丸。

肺燥:燥邪入侵,鼻咽最先受累,當出現鼻燥咽干、咽喉癢痛時,需及時應對。

此時不妨自製五汁飲緩解燃眉之急。五汁飲即梨汁、荸薺汁、鮮蘆根汁、麥冬汁、藕汁,調勻涼服或溫服;其中梨汁清肺,荸薺汁清熱化痰,鮮蘆根汁清胃,麥冬汁潤肺生津,藕汁清熱止渴,五汁合用能生津潤燥止渴。但要注意,五汁飲甘寒,不宜多飲,脾胃虛寒的人最好溫服。

腸燥:中醫學認為,大腸與肺關係密切,燥邪耗傷津液損傷肺陰,會進一步影響大腸的傳導功能而表現為「腸燥便秘」。

大便秘結伴有小便黃少,可選用有潤腸通便的麻仁潤腸丸;伴有胸腹脹滿、食欲不振者,還可以選用有潤腸通便兼健胃消食作用的麻仁滋脾丸等。

涼燥:到了深秋,燥而偏寒的「涼燥」則更為常見;表現為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鼻塞,喉癢咳嗽,口乾,微渴以及舌白而干。此時可用潤肺止咳的杏蘇止咳顆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藥店 的精彩文章:

上海一德大藥房許向丹:服務好每一位顧客
開墾得了「荒店」,經得住歷練……這個90後不一young

TAG:21世紀藥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