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67位重量級嘉賓即將亮相第四屆功能基因組學高峰論壇!

67位重量級嘉賓即將亮相第四屆功能基因組學高峰論壇!

去年,第三屆全國功能基因組學學術峰會近千人的規模,五十多位學術嘉賓與近千位科研工作者分享他們科學探索課題過程中的挑戰、成果和成功經歷,他們暢談學術前沿風向,行業發展,在生命科學、生物大數據、醫學研究等領域各展所長,引領並帶動生物科技創新,贏得與會者的高度讚揚。

67位重量級嘉賓即將亮相第四屆功能基因組學高峰論壇!

第三屆全國功能基因組學學術峰會

今年,百邁客攜手生命科學、生物大數據、醫學研究等領域的67位大咖將要開啟今年的饕餮盛宴,為您呈現大數據驅動下的基因與大數據融合、基因學與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新進展、精準醫療的新技術新進展以及基因技術與資本的對話衝擊,為您呈現別樣的「高、尖、專」的實力學術盛會。

部分重量級嘉賓情況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陳潤生

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創新課題組組長,中國科學院核酸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我國最早從事理論生物學、生物信息學以及非編碼RNA研究的科研人員之一;曾參加我國第一個完整基因組泉生熱袍菌B4基因組序列的組裝和基因標識;曾參加人類基因組1%和水稻基因組工作草圖的研究;構建了國際上非編碼RNA領域非常有影響力的兩大資料庫,收錄非編碼RNA及其基因的資料庫NONCODE,以及收錄非編碼RNA與其它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NPInter資料庫;獲得「小谷正雄」獎(「Kotani Prize」,生物領域)、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陳潤生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

1.利用生物信息學手段並結合實驗室多年積累的RNA組學技術,深入開展在腫瘤發生、發展以及幹細胞重編程過程中長非編碼RNA的系統發現和功能機制研究。

2.非編碼RNA資料庫(NONCODE)、非編碼RNA與各種生物大分子。(DNA、RNA及蛋白質)相互作用資料庫(NPInter)以及其它專家資料庫的構建與升級。

3.構建由RNA和蛋白質共同實現的典型pathway或生物網路(RNA與蛋白質的雙色調控網路等)。

4.腫瘤分子標誌物識別演算法的開發與分子標誌物篩選高通量平台的設計與應用。

5.非編碼調控區域變異與疾病的關聯研究,以及多組學數據的整合分析。

6.非編碼RNA 翻譯複雜性的理論與功能機制研究。

康熙雄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實驗診斷中心主任

首都醫科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系主任、全國高等教育委員會診斷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院協會臨床檢驗管理專業委員會常委和POCT分委會主任委員、 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評審員兼評定委員、中國實驗室計量認證/審查認可評審員、中華醫院管理學會臨床檢驗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衛生標準委員會委員、總後勤部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生物晶元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項目科學顧問,《中華檢驗醫學雜誌》、《中國實驗診斷雜誌》、《診斷學理論與應用》等7個專業雜誌編委;人民衛生出版社第六版《診斷學》副主編、第七版《診斷學》主編;

2003年的「SARS」期間,承擔863子課題「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學特徵及其早期快速診斷技術應用」的研究,在抗擊SARS鬥爭中得到市政府的嘉獎;所領導的北京天壇醫院實驗診斷中心是目前我國通過ISO15189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認可的8家實驗室之一;研究方向是「個體化診斷系統的建立和臨床應用」, 利用分子生物學等各種前沿方法學,進行「藥物代謝基因組學、臨床蛋白組學、臨床代謝組學、功能蛋白相互作用疾病診斷模型」等多方位的實驗診斷學臨床應用研究。先後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5 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國內外核心期刊論文共110餘篇,著作8部。

于軍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教授,國家科技部重大科學計劃轉錄組研究首席科學家,中國遺傳學會常務理事、基因組學分會主任中國基因組學發展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創始人之一;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副所長至屆滿。

任《Genomics,Proteomics and Bioinformatics》主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Genomics》、《Genomics》、《Biology Direct》、《BMC Evolutionary Biology》、《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 Life Sciences)》、《Journal of Cell and Plant Sciences》,《Frontiers in Plant Genetics and Genomics》領域學術雜誌副主編。

1993年,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基因組中心參與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後來他在導師Maynard V. Olson的全力支持下,促成了中國科學家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1998年回國與同事共同創建了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人類基因組中心和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先後參與並主持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包括中國部分)、超級雜交水稻基因組計劃、家蠶基因組計劃等重大科學研究項目。2002年,被國際著名的《科學美國人》雜誌評選為首屆年度全球科研領袖。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獎」,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求是傑出科技成就獎」、2003年度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2012年發展中國家科學院農業科學獎。

陳學偉

四川農業大學特聘教授,《cell》文章通訊作者,四川農業大學特聘教授,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水稻重大病害抗性機理與應用研究室主任,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017年6月29日在世界頂級期刊Cell主刊在線發表,「A natural allele of a tranion factor in rice confers broad-spectrum blast resistance」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大數據分析與遺傳、生化、病理等實驗方法和技術手段相結合,挖掘了對稻瘟病的新型廣譜高抗的水稻遺傳資源,闡明了新型廣譜持久抗病的分子機理。據統計,截止該論文發表之前,我國在《Cell》主刊上發表涉及植物研究的文章共有8篇,其中研究論文6篇,涉及水稻的研究論文僅1篇(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完成)。全國農業類高校共發表5篇,其中研究論文4篇;國內單位作為第一通訊單位的僅2篇(中國農業大學,1篇與擬南芥相關,1篇與動物相關)。

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農業部、中國科學院、四川省科技廳、四川省委組織部等來源的科研任務10餘項;在Science、PNAS、PLoS Biology等國際頂級雜誌上發表論文50餘篇,申請獲得專利多項。將抗病理論研究應用於水稻抗病育種實踐中,與育種家合作育成了多份雜交水稻抗病骨幹親本及雜交水稻抗病新品種,其中包括國家審定品種5個,累計推廣面積達6000萬畝以上。

還有更多重量級嘉賓介紹,敬請期待~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即將迎來關鍵結果的3款在研新葯
第十一屆遺傳諮詢培訓班第二天
里程碑!拉曼光譜首次被開發為實時監測臨床設備
STM封面:定位亞細胞!拉曼光譜首次被開發為實時監測臨床設備
一個指紋讓「癮君子」分分鐘現形,質譜分析有「大招」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