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黑種人、白種人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黑種人、白種人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人種的體質特徵是長期適應自然環境的產物。區分人種的體質標誌有三個:一,皮膚、頭髮和眼睛的顏色;二,頭、鼻、嘴的形狀;三,毛髮和汗腺。多數人類學家認為人類分黑、黃、白三個人種。

世界人種

黑種人皮膚黑色、頭髮捲曲成波狀,鼻樑較塌或中等,鼻孔較寬,嘴唇厚而突出,口較寬,手掌腳掌汗腺發達。黃種人皮膚黃色,頭髮直形,鬍鬚稀少,鼻寬中等,嘴唇中等厚度。白種人皮膚白色或淺色,頭髮多波狀,質軟,鼻狹高,鼻孔縱徑大於橫徑,嘴唇薄,口寬度小,體毛和鬍鬚多。

黑種人

大自然色調變化的基本趨勢是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是茂密的叢林。兩極是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在動物中有類似的色調變化。北極活動的是白熊,溫帶活動的是黑熊、棕熊。

白熊

黑熊

人體的其他特徵與氣候也有關聯。黑種人鼻孔大,嘴唇厚,口裂寬,體表毛髮少,便於體熱散發。白種人鼻樑高,鼻孔扁,增加鼻粘膜面積,冷空氣進入體內前可以在鼻孔中增溫。白種人體表毛髮有防寒作用。黑種人捲曲的頭髮像一頂帽子,保護頭頂,免受陽光燒灼。黑種人的手掌、腳掌和皮膚汗腺發達,增加體溫調節能力。

白種人的特徵

生物學上有個伯格曼法則,認為同一物種的個體,在溫暖地方較小,較瘦,在寒冷地方體型較大,接近圓形。體型大,接近圓形,表面積小,散熱慢,皮下脂肪厚,可以保暖。柳眉細眼又稱丹鳳眼,眼的內角處上眼瞼微微下伸,像小小的皮褶,遮掩小淚阜,學名內眥褶,俗名雙眼皮。德國地理學家裡特爾認為丹鳳眼可以阻擋風沙,保護眼球,是適應風沙氣候的產物。

丹鳳眼

丹鳳眼在蒙古利亞人種的人群中出現頻率高。東南亞馬來血統人群中,多濃眉大眼,稱馬來眼,適應南方風光明媚的氣候。如果嘴開裂大了,風沙襲來了,沙塵往嘴灌。到了天氣炎熱的地方,嘴的開裂大些,嘴唇厚些,可以幫助散發體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理書童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恐怖的火山:1400億噸灰燼遮天蔽日一年不見陽光
為何太平洋沿岸地震頻發?
9月22日,木星合月搶先看
由於技術故障,俄羅斯軍事演習中武裝直升機意外向觀看者開火
為何「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TAG:地理書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