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5種常見病根本不用吃藥,食療效果更好,邊享受美食邊調養!

5種常見病根本不用吃藥,食療效果更好,邊享受美食邊調養!

當我們身體不舒服時,先想到的就是去看醫生開藥,其實在中醫上有很多食物都屬於葯食兩用,既是食物,也有很多療效。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哪些癥狀食療效果更好。



5種常見病根本不用吃藥,食療效果更好,邊享受美食邊調養!


脾胃虛弱,腹瀉,陰虛引起的咳喘——山藥

山藥色白入肺,所以山藥補肺,平喘止咳,味甘入脾,健脾養胃。

食療方:山藥、蓮子肉、薏米、芡實各100克煮熟磨成粉,加雞蛋熬膏。

這個食療方子本身味道很好,可以當零食吃,每天一兩勺子,給脾胃虛弱的人服用,久而久之,「脾」氣會越來越足。

注意:山藥雖好,但平時大便乾燥的人就不要吃了,因為山藥本身具有固澀的作用,大便乾澀的人服用會導致便秘。



5種常見病根本不用吃藥,食療效果更好,邊享受美食邊調養!


積食不消化——雞內金

雞內金,雞胗內的一層薄薄的金黃小皮。晒乾了,叫生雞內金。藥房里拿它加了醋炒,叫炒雞內金。後者比前者消食化積的能力更勝一籌。

食療方:20克雞內金,20克白朮,熬水,服用。這個方子,可以消除積食,使腸胃順暢。

食療專家陳允斌老師還介紹過一種雞內金的吃法:雞內金蒸雞蛋

製作方法:

  • 把雞蛋盡量打散,打得越均勻越好;

  • 往打好的雞蛋里加兩倍的米湯,放一點點香油和鹽,再放一勺雞內金;

  • 把材料上鍋,用中火蒸,水開以後,再蒸35分鐘關火就行了。


5種常見病根本不用吃藥,食療效果更好,邊享受美食邊調養!

慢性咽炎——石斛

慢性咽炎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組織的彌散性炎症。以咽部不適、咽痛、咽干、咽部異物為主要癥狀。多由陰虛或過食煎炸之品耗傷陰液,虛火上炎所致。主要以滋陰清熱為主,石斛就是滋陰很好的食材。

食療方: 石斛15克,麥冬10克,綠茶葉5克。

製法: 將石斛、麥冬和綠茶一併放入茶杯內,開水泡茶。

功效: 養陰清熱,生津利咽。

用法: 每日1劑,代茶頻飲。



5種常見病根本不用吃藥,食療效果更好,邊享受美食邊調養!


口腔潰瘍——蘿蔔

口腔潰瘍,主要因情志過激,郁而化火,心火上炎;或久病火熱灼傷陰津,從而發病。臨床常見心火亢盛、陰虛火旺兩種證型。蘿蔔和蓮藕有很好的清熱作用,下面這個食方可以參考:

【鮮藕蘿蔔飲】

配方: 生蘿蔔半個,鮮藕200克。

製法: 上二者搗爛絞取汁液。

功效: 清熱除煩,生津止渴。

用法: 含漱。每天數次,連用3日。



5種常見病根本不用吃藥,食療效果更好,邊享受美食邊調養!


氣血不足,疲累乏力,面色無光,失眠多夢——龍眼

氣血不足的人,估計10個有5個,癥狀基本就是常見的亞健康癥狀:

  • 經常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

  • 面色無光澤,不紅潤,乾燥暗淡;

  • 四肢乏力,容易疲累,懶得動彈;

  • 失眠多夢,怎麼睡感覺都睡不夠,怕冷;

  • 有時候會心悸心慌,頭暈腦脹,突然站起來的時候會眼前一黑。

龍眼肉雖然是食品,但是在中醫裡面卻是一味葯,竟然有很多功效,有時甚至可以力挽狂瀾,尤其是在女性養血方面,在女性血虛得嚴重,一般藥物無法見效的情況下,龍眼肉有著大家想不到的作用。

而補氣血最好的吃法,是做成玉靈膏,這個方子被稱為「代參膏」,出自清代名醫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大補氣血,力勝參芪。著名中醫專家羅大倫博士也在曾在《百家講壇》推薦過次方:

5種常見病根本不用吃藥,食療效果更好,邊享受美食邊調養!

食療方:龍眼肉300克,西洋參粉30克,白糖30克。(龍眼肉補血,西洋參補氣,白糖調味)

做法:將龍眼肉切碎,與西洋參粉、白糖攪拌均勻,放入燉盅,隔水蒸。

王孟英說「日日於飯鍋上蒸之,蒸到百次」,這樣算下來時間至少40小時。因為龍眼性燥熱,如果耐性不好,時間蒸得短,吃了容易上火。蒸好後裝罐,冰箱保存。

用法:每天一調羹,開水沖服。

5種常見病根本不用吃藥,食療效果更好,邊享受美食邊調養!


如果覺得買材料自己蒸那麼久麻煩的話,建議大家可以買做好的食用,介紹一位醫師自己手工做的,大家可以點擊下面的「了解更多」進店了解詳情和評論,有什麼健康問題也可以諮詢醫師:

5種常見病根本不用吃藥,食療效果更好,邊享受美食邊調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雜誌 的精彩文章:

生活,有時真的讓人無語,讓人心碎
240斤的女胖子,減肥成了超模!她的方法人人可學,關鍵是要堅持
這3類食物是很多人的最愛,但患癌風險成倍增加,一定要少吃!
小伙不幸患癌,媽媽說:山窮水盡媽也陪你走到底!
艾灸6個穴位,調理老人風濕病、腰腿痛,祛除寒濕一身輕鬆!

TAG:養生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