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國愛搶中國文化,為何對境內一刻有7個漢字的古碑,卻痛恨無比

韓國愛搶中國文化,為何對境內一刻有7個漢字的古碑,卻痛恨無比

大約在25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奴隸社會逐步瓦解,中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時期。進入封建社會以後,中國的經濟、文化、科技、軍事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奠定了後來中國的基本版圖,大一統的中國國力更加強盛。

而同時期的中國周邊國家,很多還處在原始社會、奴隸社會,許多國家出於學習的意願,自願成為中華大邦的附屬國。後又經過西漢、唐朝和明清這三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的開疆擴土,中國周邊的小國基本都成為了中國的附屬國,如朝鮮、越南、緬甸、寮國、泰國、尼泊爾等國家。

這些國家在古代學習了中國先進的文化、科技,但是近年來有些國家卻不能正視史實,不願承認過去附屬國的歷史。比如韓國,近年來一直把一塊因中國而立的石碑視為屈辱。

韓國位於朝鮮半島,也稱南朝鮮,從西漢開始,朝鮮半島上的國家就是中國的附屬國。中國朝代更替,而朝鮮附屬國的地位一直沒變。明洪武元年,朱元璋統一中原後,派遣使者到朝鮮賜璽書,再一次確定朝鮮為中國的附屬國。

明朝末年,北方的女真部落迅速崛起。1616年,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同年12月,皇太極為了削弱明朝的力量,決定先攻打朝鮮。用四個理由:朝鮮「先汗歸天……無一人吊賀」、「窩藏毛文龍」、「招我逃民,偷我地方」、「助南朝兵馬侵伐我國」,對朝鮮宣戰。

清軍先是攻擊毛文龍駐紮的鐵山,但毛文龍退居龍島,而清軍沒有水軍無法進攻,因此改攻朝鮮。一路沒有受到什麼阻礙,僅用了十二天就兵臨朝鮮京城下,攻取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朝鮮當時的任祖在失去幾座城池後,嚇得逃到江華島避難,同時派人求和。經過雙方一個多月的談判,朝鮮迫於清軍的軍事壓力,基本同意了所有的要求,如提供入質、每年納貢、去除明朝年號、與清軍結盟為兄弟之國等,史稱丙子之役。

通過丙子之役,皇太極成功解除了清的後顧之憂,粉碎了明的東江防線。使朝鮮不再支持明朝,轉而為清派兵、運糧提供支持。總之,朝鮮在當時對清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937年,清在征服朝鮮後,皇太極為了更有力的統治,命令朝鮮為其立功德碑。因為此碑的特殊意義,朝鮮大臣都將其視為恥辱碑。建碑的工程經常被停滯,一直到1939年,在清的使者監視下,」大清皇帝功德碑「順利完工,立碑閣於韓國首爾松坡區的三田渡,因此也稱「三田渡碑」或「松坡碑」。碑額上刻有「大清皇帝功德碑」7個篆體漢字,正文刻了漢、滿、蒙三種文字,記述並歌頌了皇太極平定朝鮮並加以懷柔的「恩德」。

《清實錄》中記載:「朝鮮王頌上功德,樹碑於三田渡地方,傳示萬世,以其事奏聞。「此後,清使者去朝鮮,經常會去三田渡觀看視察碑閣。

1894年,清朝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失敗,清朝勢力退出朝鮮。此時以朴永孝為首的主張反清獨立的開化黨人被日本扶植上台,開始全面消除中朝宗藩關係的遺存。1895年,大清皇帝功德碑被推倒,此後逐漸埋沒於地下。1913年,該碑被掘出,重新豎立。1956年,韓國文教部長認為此碑是他們恥辱的象徵,憤怒之下再次將其深埋地下。

這塊碑好像有意提示著它與朝鮮的淵源,1963年朝鮮發洪水又被沖了出來。這次韓國政府卻換了一種對待態度,認為此碑作為文化遺產和民族恥辱的象徵應該被銘記,所以在當年將其指定為史跡第101號並保護起來。

2007年,也就是丙子之役過後的370年,大清皇帝功德碑遭到韓國民族主義者的破壞。破壞者因不滿韓國政府處理「恥辱碑」的做法,用紅色油漆在碑的正面寫上韓文「撤」、「370」,背面寫上韓文「去」、「丙子」等字樣。

歷來韓國人將此碑當作「恥辱碑」看待。但其實韓國在古代作為中國的附屬國時期,得到的遠比付出的多。他們進供的經常沒有中國皇帝賞賜的多,從中國學習的文化科技更是無價之寶。

如今,韓國稱端午節是他們的,孔子、西施、李白都是韓國人,種種世界人民都知道的中國歷史、中國文化,韓國卻還在那裡做著自導自演的鬧劇。韓國國旗都是源自中國的太極,一邊拿著中國的文化作為驕傲,一邊又拚命否認曾經和中國的關係。曾經是附屬國並不丟人,不敢正視歷史,想抹去但永遠也抹不掉才會被世界恥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權謀 的精彩文章:

溥儀晚年辦戶口本時,一個問題讓警察驚訝,一個問題令自己尷尬
此人一特殊技能,袁天罡看後都大驚,是唯一使其預言差點出錯的人
最牛黑幫大佬,參加開國大典,死後葬八寶山,周總理親自主持儀式
中國最美五大古村:傳說中的女兒國、桃花源都在此,還有母系社會
抗戰時最有血性的偽軍:日軍中將打他一巴掌,他抬手就是兩槍

TAG:千古權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