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城牆拆除時,曾在東直門城樓基座底下,挖出七件神秘物品!
明朝的時候,朱元璋在南京建都,而元代的大都(北京城),就成為了北平府。據《寰宇通志》的記載:「洪武初,改大都路為北平府,縮其城之北五里,廢東西之北光熙、肅清二門,其九門俱仍舊。
後來朱棣遷都北京,北平府這才得以正名為北京城,北京作為帝都,有一樣東西必不可少,那就是保護帝王社稷安全的城牆。在皇權社會,皇帝要修城很好辦,只要傳下一道聖旨,浩浩蕩蕩地就開始造城了。
造城需要解決4種材料:城磚、木料、城土和人工。這四樣東西中,屬城磚的數量為最多。
想要燒制城磚,必須要經過選土、練泥、填入模中擠壓成型等過程,成型的磚坯再放入窯內進行燒制。在歷史文獻的資料中,對燒制城磚,在《臨清直隸州志》詳細記載了這種規格為48×24×12cm城磚的燒制過程:
「每燒磚一窯,約需柴八九萬斤不等,辦柴州縣,除東昌府隸外,有東平、東阿、陽谷共十八處,每年須辦柴運送各窯」。數億塊城磚,堆起了雄偉的北京城,建成的北京古城牆呈「凸」字形,城牆周長24公里,牆基寬24米,牆通高12-14米。
這座雄偉的城牆,在冷兵器時代,確實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防禦作用,隨便舉一個例子,當年土木堡兵變後,也先率領瓦剌大軍,曾經進攻北京城,于謙率領老弱病殘的明軍,他們藉助堅固的北京城城牆,讓瓦剌大軍大敗而歸。
隨著歲月的碾轉,時間的蹉跎,冷兵器時代過去,隨著英法聯軍、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人們這才知道,昔日用磚瓦、夯土和木料堆積起來的城牆,已經失去了對槍炮這種熱兵器的抵擋作用。
清政府在八國聯軍的施壓之下,為建立正陽門火車站,他們首先將永定門迤東城牆一段被拆除,這段鐵路修成後,北京的外城、內城就被拆開了三段豁口,隨後不久,已經失去了防護作用的崇文門瓮城亦被拆除。
隨著社會的發展,民國時候,對妨礙交通的各個城門的瓮城,亦開始了大規模的拆除,在歷史資料中,這樣記錄著:民國十六年,仍將宣武、朝陽二門城樓拆除,其材皆合抱之楠梓,時官署多欠薪,售之以供薪水……二十二年,拆去宣武門南面之瓮城,於是,宣武門外面之大街,成為一直線。
解放後,拆不拆除阻礙交通的北京城牆,展開過大討論。居住在北京老城裡面的市民,就有40萬人,隨便舉一個例子,作為交通要道的西便門,只能走一輛大卡車,也就是說,卡車經過西便門的門洞時,其他的行人都得讓開。
40萬人需要吃飯,工作,需要往外運垃圾,需要往裡面運米面糧油,為了解決燃眉之急,政府組織人力,先扒開了城牆豁子開始建路,隨著牆豁子越扒越多,最後領導機關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留下前門等幾處重要的建筑後,其餘的北京城牆全部拆毀!
當時拆掉東直門的工人們還記得,他們先從東直門城樓上的箭樓的琉璃瓦開始拆,琉璃瓦拆下來後,被送到了故宮博物院,接著就是拆掉木製的城門上的箭樓。
箭樓上那些窗欞隔扇基本都已經腐朽,除了做燒柴無一用處,而能用的是那些楠木製作的樑柱,經歷了幾百年歲月,樑柱外面已經被腐朽,去掉腐朽的部分,剩下的完好木材被鋸解成一塊塊型材,這些型材被製作成精美的相框,分給了拆城的工人們當獎品,工人們興高采烈地將其拿回家,貼上偉人像,放在屋裡懸掛去了。
那些一米左右厚的城磚因為數量巨大,無處消化,就被老百姓們拿回家裡,砌牆蓋房子,當成了建築材料。
工人們挖到東直門門洞的地基時,發現了一塊巨大的漢白玉的石板,揭開石板,他們看著下面的東西,不由得一下子都愣住了,那竟是7個銀元寶,按照北斗七星的模樣排列在石板的下面。
七星元寶是否為東直門修建時候放下的鎮物,這就不得而知了……
※秦始皇陵墓中的水銀並非為「防腐」所設,背後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
※李蓮英給慈禧梳頭,為何頭髮不掉一根,秘密全在這裡!
※秦始皇真正遺言之謎被破解,《史記》沒有記載,遺言內容令人警醒
※慈禧太后去世後,李蓮英連用三「絕」招,逃過了抄家滅門的命運!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