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摸爬滾打成長史
GIF/135K
新媒體編輯 / 新星
作者 / 傅文琪(實習生)、新星
現在的圖書館可是「子孫滿天下」,哪怕是小縣城裡也少不了圖書館的身影。而在古時候,圖書館的日子可沒有這麼「好過」。
| 圖書館的「老祖宗」盟府 |
這圖書館的奮鬥史那可得從還是奴隸社會的殷商時期說起,殷商時期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甲骨文字。在當時,有些國家大事由占卜決定,這些用於占卜的卜辭都被保存了起來以備之後統治者的考證,也就形成了當時的藏書。在殷朝首都的遺址(現在的河南安陽小屯村)就曾出土了大量的甲骨卜辭,那也是我國最早的文獻。
甲骨卜辭
被記載在冊的圖書館「老祖宗」應該是周朝的「盟府」了,盟府被用來存放貴重的文獻書籍。《左轉·僖公五年》中有記載:「勛在王室,藏於盟府。」意思是關於因功勛而受到王室封賞的記錄,都收藏在盟府中。自此,圖書館的成長之路開始了。
李耳守藏室抄經圖
到了春秋時期,圖書館的「老祖宗」們又有了新的名字「守藏室」,用於收藏皇家的藏書文獻。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說到老子曾經當過「守藏室之吏」,聽起來似乎和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一樣。而且這個專屬於皇家的圖書館可不是什麼書都收藏的,曾經孔子就想將自己整理的幾本經書收入「守藏室」以更大地發揮它們的作用,擔心自己的書不被接受,於是接受了弟子子路的建議,找當時擔任「圖書館館長」的老子「走後門」,但是被拒絕了。
蕭何畫像
秦朝時藏書的地方被稱為「石室」。到了漢朝,圖書館的祖先里引進了「閣」這一稱呼,蕭何曾在未央宮北面建了三座「藏書閣」,其中一個叫做「天渠閣」,專門收集秦朝圖籍。東漢桓帝時設置的秘書監一職,就是專門管理圖書、秘典的官員,在隋煬帝的時候,秘書監這個「圖書館館長」的職位可是個正三品的大官。
| 不讓隨便看的藏書樓也能算圖書館嗎 |
| 皇家藏書樓
故宮中的文淵閣
明清時期,官方和民間建了大大小小許多藏書閣。明朝的皇家藏書館就叫做「文淵閣」,乾隆一口氣建了七座皇家的藏書館,分別是:北京紫禁城文淵閣、京郊圓明園文源閣、奉天故宮(今瀋陽)文溯閣、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鎮江文宗閣、揚州建文匯閣、杭州建文瀾閣,但之後文宗閣、文匯閣、文源閣先後遭兵火焚毀。只有文淵、文津、文溯、文瀾四閣尚存。 著名的《四庫全書》便曾經收藏在這七座藏書閣之中。
雖然皇家建造了多家藏書樓,藏書量也十分巨大,但是能夠進入裡面的人十分有限,都是些王公貴族、朝廷重臣或者得到特殊批准的人。
| 私人藏書樓
唐朝之前,官府管得很嚴,不允許民間藏書。到了唐朝,由於印刷技術的進步和開放的政策,私人藏書樓漸漸出現。宋朝則出現了皇家藏書樓、機構藏書樓和私人藏書樓各放異彩的情況。
天一閣
說到私人藏書樓,那不得不提及明朝的「天一閣」。它由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 明嘉靖四十年(1611年)建成,雖然是個私人藏書樓,卻被後人喻為「天下第一藏書樓」。
天一閣之名,取義於漢鄭玄《易經注》中「天一生水」之說,因為火是藏書樓最大的禍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閣」。
書閣是硬山頂重樓式,面闊、進深各有六間,前後有長廊相互溝通。樓上將藏書按經、史、子、集分類列櫃,樓下閱覽圖書和收藏石刻之處。
但是天一閣有非常嚴格的借閱規定,閣中鑰匙歸各方掌管,只有大家都到齊的時候才能開鎖進閣。如果子孫私自進閣或者私自帶人進去都會受到懲罰。閣中的藏書也是不能借出來的。
| 宋朝就有公共圖書館? |
連帶朋友進圖書館看書都要被罰,那這種圖書館也太沒有分享精神了。雖然古代的藏書樓大多都為擁有者服務,但是也不乏有些秉承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精神的清流,願意將圖書向公眾開放。
北宋的藏書家王欽臣每得到一本新書參照校對,便謄寫一份給弟子們傳閱,一位叫做蔡瑞的藏書家,念及自己族人大多貧窮沒有什麼學習的機會,所以買了很多書放在「石庵」中供大家閱讀。南宋最負盛名的出版商陳宗之,也建有對文人圈開放的藏書樓「芸居樓」,藏書達數萬卷。
宋代畫家劉松年《秋窗讀書圖》局部
宋朝寺院和書院也設立了藏書樓,一般都是向讀書人免費開放的。宋朝有不少文人都有到寺院遊學的經歷,如范仲淹少年時寄讀於醴泉寺;韓億、李若谷、王隨未及第之時,「同於嵩山法王寺讀書」。寺觀不僅向讀書人開放自己的藏書樓,而且會提供免費住宿。
白鹿洞書院示意圖
書院里的圖書館形成了比較完備的藏書借閱制度,如朱熹修復的白鹿洞書院,借閱規則是:「在洞生徒借讀者,寫一票於管幹處領出,以便稽考。繳書銷票,不許沉擱延捱,致誤後來人借閱。損失者,勒限賠補。」
在宋朝不僅設立「國家圖書館」,各地縣也都建立了自己藏書樓,為天下讀書人服務。在陸遊《婺州稽古閣記》中寫到:「大觀二年九月乙丑,天子既大興學校,舉經行之士。於是詔天下州學經史閣,皆賜名『稽古』。」
在南宋紹興年間,大藏書家葉夢得任建康知府時,利用政府的財政節餘建造了一個叫紬書閣的圖書館,購置大批公共圖書。目錄學大家汪辟疆說他「嘗建紬書閣,以藏公家之書,亦宋代之公共圖書館也」。
那時候的藏書樓雖然有些向公眾開放,但是限制頗多,很多藏書樓的藏書都不允許外借。不過想想18世紀巴黎大學醫學院的圖書館為了防止有人把書帶走,還用鐵鏈拴住書籍,書不外借也不是什麼過分的事了。
| 藏書樓時代的終結 |
建於1904年的古越藏書樓可以被稱作中國封建社會藏書樓時代的終結,當時的兵部郎中徐樹蘭在西學東漸的影響之下,回到紹興老家購地建房,捐贈了七萬餘卷書建成了這個藏書樓,且編有《古越藏書樓書目》。
古越藏書樓
古越藏書樓共有四進,三進為藏書之用,中間一廳設立了60個座位,供人坐下閱讀。讀者憑閱覽牌到此看書,供應茶水,兼辦膳食。
《古越藏書樓書目》
公共圖書館正式出現是清末兩江總督端方於1907年奏請清廷創辦的江南圖書館。1911年正式對外開放閱覽。
| 現在的圖書館也不遜色 |
說到現代圖書館,肯定得提到國家圖書館。它的前身是建於1908年的京師圖書館,原址在北海公園西側,主要用於收藏善本書。現在的國家圖書館是1988年建成的,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圖書館。
國家圖書館內部
圖書館不用再像珍寶一樣被鎖在家中,不讓外人窺見。它不僅向公眾服務,還有著各種智能化、人性化的管理,可以大大方方地給人們提供知識。
看看圖書館一步步掙脫枷鎖的成長史,莫名有些勵志!
這裡有一份全國通用的省錢秘訣!
※全球最佳「摘星」處
※最孤獨的島嶼
※經得起「月代頭」考驗的才是真帥哥
※放河燈可能不是中元節最酷的過節方式
※海島的真實生活
TAG:世界遺產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