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余世存:為什麼在觀念豐富的時代,我們卻會迷失自己

余世存:為什麼在觀念豐富的時代,我們卻會迷失自己

(下文為余世存老師在大頭思想食堂的部分授課內容)

授課老師|余世存

詩人、學者、自由作家

在觀念豐富的時代

年輕人更容易迷失自我

六七十年代我們生活在農村,那是人可以從自然和傳統中受益的狀態。從這種角度看,自觀念短缺時代走過來,可能是件很幸運的事。但是到今天,我們的年輕朋友們,在觀念極其豐富的時代里就容易迷失。

比如說作為一個年輕人,你應該就業,這種觀念好像大家聽著很有道理,但是這種觀念只是家庭、社會層面的,但是不是適合年輕人的?是不是他們需要的?

還有比如說活著就要買房子,這個觀念已經成了當代中國幾乎人人都接受的觀念,但是這個觀念是不是人性本身就具有的?

美國大劇作家奧尼爾,他從生到死都在旅館。他的觀念當中沒有說我活著要買房子,但不妨礙他去取得成就。你們如果跟一些異國的人聊天,就會發現他們的人生觀念當中真的沒有像我們這樣強烈的對於房子的渴求。

在歷史長河裡

我們無法保證一直走在正義的路上

很多人都以為一個人一旦投身於理想、革命、自由,他就是一個好的人,這是錯的,我們不能因名稱義。任何一個事物,你們要在時間場合裡面看,拋物線後面的一段都是淪落的,有些革命者在過去很偉大,但是,後來他有可能變得非常糟糕,甚至罪惡,走到他出發點的反面去了。所以,如果很多中國人也跟著稱頌卡斯特羅的話,說明這個人不懂歷史,也不懂人性,不懂世界。

我們為什麼要學易經,為什麼要從易經的時空角度理解這個世界?因為我們要意識到我們都是在歷史長河裡,我們無法因為年輕時正義的理想和行為就能保證我們以後一直在正義的道路上,這是不可能的。

天地時空的道理

蘊含在最小的銅錢里

我們從時空四象當中可以了解到無處不在的生活都跟時間和空間有關係,比如我下面給大家看的這個銅幣,元、亨、利、貞,少陽之元,冬至過了是元,只要到元旦、春節那陣,我們最大的祝福就是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代表陽氣和生命的春天來了,我們就可以生長發展,長出一個大千世界來。

但是中國人為什麼把這個東西放在一枚銅錢上,我覺得這就是中國文化的智慧:銅錢不是通行貨幣里最大的單位,而是最小的單位,最小的才是流通最多的、最快的、最廣的,這樣每個攜帶這枚銅錢的人都能知道天地時空的道理。天圓地方,方代表智慧、文化,圓代表神通、神奇。

中國所在的震卦區

可以孕育出燦爛的文明

德國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發現,從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在北半球的北緯30度附近,也就是我說的震卦區,東西方都出現了最偉大的人物:印度的釋迦牟尼、蘇格拉底、孔子、老子。

震其實和妊娠的娠是通著的,震就是創造、懷著種子。所以,我們說北半球的震卦區非常有意思。

當然,這個東西不只是我用易經的角度看出來了,西方的科學家們也發現了,人類只有在這幾個緯度帶生活才能衍生出燦爛的文明,如果你在乾卦區和坤卦區那幾個地帶生活是不可能發生出文明的。所以我們生活在這麼一個幸運的震卦區當中,註定能夠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士農工商結構在中國得以留存

因為它是一個穩定、完整的時空

士農工商,這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四民結構。在時空當中,春天就是要像農民一樣去播種,所以農民的時間屬性是在春天,在東方,所以中國處於北半球的東方,中國一直是以農立國。

夏天不僅僅要播種,而且可以做點手工,所以工人這個職業屬於夏天,又屬於南方,時間和空間是一體的,所以你們要看中國的改革開放,基本上是東南沿海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帶動的。

我們要看中國士農工商這個社會結構為什麼能夠在中國留存上千年?就是因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有,東西南北都有,它是一個超穩定的、完整的時空。

陰陽可以解釋很多事件

漸變和突變都不該被偏廢

我們在看歷史上的很多事件時,都可以用陰和陽來理解。

比如中國禪宗的兩位大師級的人物,講漸悟的神秀大師和講頓悟的慧能大師,兩派的弟子們在漫長的歲月里互相攻訐,最後因為種種原因,慧能的論點掩蓋了神秀,我覺得這對中國人其實是不好的,這樣讓我們很多人喜歡偷懶走捷徑。所以,有人說慧能弘揚了佛法,但他把禪定的真意滅掉了。

其實你要看到,他們是代表時空的兩極,也代表漸變和突變的這兩種變化,我們都不應該偏廢。學過易經,了解了時間和空間的漸變和突變過程,我們馬上就會對別人保持一種同情的理解,而不是排斥他。

每個人都要獨立地跟天地溝通

從而主動地把握生活

今天的我們都算是黎民百姓,但是和在秦國、漢代、唐代的黎明百姓懂得的生活相比,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讓我們對時間和空間的感受比他們豐富得多。

同時這也賦予我們一種責任:我們不僅僅只是黎民百姓,我們也應該擁有時間和空間的堅不可摧的東西,要成為「一」,每個人都能獨立地跟天地溝通,理解自己目前正處在怎樣的時間和空間里,從而主動地去把握生活,成為主動的人。

所以,我覺得這是時空或者說易經給予我們的一個很好的參照、一個幫助。它在那,但是它不是我們去研修的目的,我們只是拿著這個東西去理解我們所有的時間和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傳統文化 的精彩文章:

比起容顏,你會不會更愛她們的才華?
南懷瑾:《楞嚴經》中佛把最高秘密都講出來了
心情說說:真正喜歡你的人喜歡你所有的樣子
和誰在一起很重要!
心情說說:三四年後你還伴我左右嗎

TAG:中國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