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警惕!它正成為已婚女人的隱形殺手

警惕!它正成為已婚女人的隱形殺手

幸知在線情感諮詢師,24小時貼身陪護。請添加微信號xingzhizaixian16進行付費預約。幫你疏導情緒,專業、高效、分步驟的解決情感問題,重建婚戀關係。你也可以關注新浪微博 @潘幸知-幸知在線,我們一起成長。

文/幸知在線特約作者 林蔚

01

前幾天,西安一位27歲的媽媽抱著5歲的兒子從25樓跳了下去。警方排查後初步確認,這位媽媽的跳樓原因是產後抑鬱症。

九月初,另一名女子因產後抑鬱,一時激動從長江遊船上跳入江中。不會游泳的她抓住江水中的樹枝,順水漂流了一個多小時,後被救援人員救起。

今年五月,陝西銅川一位年輕女子抱著10個月的嬰兒墜樓身亡,女子疑有產後抑鬱症。

一年前,一位廣西的新手媽媽因為不堪忍受產後抑鬱症的折磨,親手殺死了自己的一對雙胞胎子女,被判有期徒刑12年。

兩年前,一位媽媽因為得了產後抑鬱症,婆家給葯吃,而娘家人卻認為抑鬱不是病,沒必要吃藥。最終,這位母親抱著兩歲多的女兒從8樓墜樓身亡。

……

近幾年,伴隨著二胎的全面放開,高風險生育人群增加,加上媒體對產婦死亡時間的報道,孕產婦群體越來越得到普遍關注。但是,這種關注,更多的是對其身體、生育風險的關注,有一種風險大、存在毀滅性危害的心理疾病,卻相對來說被大家忽視了,這就是產後抑鬱。

翻看網上各種對母親攜子自殺報道的討論,我們會發現,大眾的反應除了惋惜,還有另外兩種主流的聲音。

一種聲音是:自己死就算了,連孩子都不放過!這樣的狠角色,哪裡可憐了?另一種聲音是:哪個女人還沒生過孩子?別人都不抑鬱,怎麼就你跳樓了?本身精神就有問題吧?

這樣無知者無畏的論點,一部分出於還未經歷生育的年輕女性,另外一大部分,則來自於少數具有男權意識的年長女性和很多事不關己卻想當然的男性。

雖然有很多人在回復欄提醒他們了解一下產後抑鬱,可作為既得利益享有者的男性們和上一輩的婆家媽甚至娘家媽們,早已習慣了不以為然的指責,卻連科普的那一分鐘都很吝嗇。

02

有網友留言說,女兒出生之後,直到一歲半之前,她的情緒都處在一種焦慮、敏感、動輒就覺得很絕望,無法遏制地想流淚甚至自我傷害的狀態之中。

每次感性的衝動過後,她也覺得不可思議。怎麼會因為這麼一件小事,悲傷到日月無光的地步?為什麼就不能在精神奔潰前多些耐心,理性地控制自己?可是,無論做了多少心理建設,面對下一次突如其來的精神潰堤,仍然無法剋制自己。那種喪失生的希望的感覺,這輩子都不想再體會。

這,是一個有幸靠自己的意志走出產後抑鬱的女性的心聲。

產後抑鬱分為兩種:一種是產後抑鬱情緒,大多數孕產期女性都會在產後一年左右得到有效控制;另一種是產後抑鬱症,作為抑鬱症的一種,它的傷害性更強,持續時間更長,患者往往會在三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對生活懷有絕望情緒,情緒波動極大,嚴重者往往會有自殺甚至殺死孩子的衝動。

我們知道,除了體內激素水平的急劇下降,身體的創傷受損與極度疲憊、新手媽媽所面臨的育兒的嚴峻挑戰、自我身份的突變和家庭關係的重新調整都是導致女性產後抑鬱的主要原因。

更何況,現代社會不僅要求女性做好一個妻子和母親,同時也要求女性成為合格的、甚至優秀的社會人和職場人,多重壓力加諸一身,女性產後抑鬱的比例大幅上漲至高達80%,甚至連產後抑鬱症的發病率都高達15%-30%,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槽糕的是,當新一代媽媽們越來越意識到產後抑鬱的危害和嚴重性時,我們所面對的不僅是自我心理的調適,還有整個家庭的不理解所帶來的指責和壓力。

在老一輩人的觀念里,女人天生會當媽。一旦有了孩子,自然會解鎖一切育兒技能。而這種觀念也被大多數丈夫所接受,以至於當妻子希望他們了解一下關於產後抑鬱的常識時,很多男性的第一反應往往是「不就生了個孩子么?你怎麼那麼矯情?」

而且,很多男性還會拿周邊的相仿年紀的女性去做比較:「你看某某,人家自己一個人帶倆娃,不也每天開開心心的不當回事兒?」

如此一來,家庭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言必稱「矯情」的輕視態度,最終導致了新手媽媽們的孤軍奮戰,以及隨之而來的不斷滋生加劇的悲觀心理。

03

針對日漸普遍的產後抑鬱,除了盡量營造安靜適宜的家庭環境、癥狀輕微者要有等待自愈的耐心、嚴重者需及時治療和服用藥物等客觀常識之外,我們如何能夠與家人做好溝通,打好配合戰,才是減輕抑鬱癥狀的關鍵。

在大家庭育兒的日常環境中,要首先爭取公婆或父母的理解。畢竟,幫你帶孩子的是父母,日常和你交流較多的也是父母,能夠使他們了解你的難處,對你來說善莫大焉。

事實上,上一輩人之所以不理解新生代媽媽們的焦慮,是因為我們現在的育兒環境和育兒要求已經和以往有了極大的不同。

在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成問題的艱苦年代,媽媽輩和奶奶輩們養孩子,只管孩子們能否吃飽穿暖、手足健全,至於自身的精神狀況如何,她們既不懂得,也無暇顧及;而在今天這樣物質富足的時代,對精神狀態的注重已經成了衡量一個人健康與否的重要標準。

同時,相對於上一代人的簡單的「養活」,現代社會對育兒的高標準嚴要求也不同往日,教養孩子的重重挑戰——如何親喂、如何混合餵養、如何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如何兼顧膳食營養搭配,以及如何對幼兒進行早期教育和習慣養成等等,不僅需要新手媽媽們的不斷學習,更需要家中長輩的配合和推動。

對於新手媽媽來說,如何調適自身精神狀態,並採取合適的方式與丈夫進行溝通,是減輕精神抑鬱的重中之重。

首先,產後抑鬱作為一種雌激素快速下降的病理表現,並不以女性自身的意志為轉移。甚至可以說,很多時候,即便我們會在事後極端後悔自我傷害甚至傷嬰的行為,但當時的衝動仍然是不可控的。而新手媽媽需要做的,就是坦然接受自己身體和精神的變化,不過分自責,並在情緒衝動後不斷暗示自己會平穩度過這段抑鬱期。

其次,由於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核心,如何做好對方的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我的建議是,如果丈夫對於妻子推送的產後抑鬱知識表示沒有興趣或者很排斥,那不妨換一種比較委婉的方式進行表達,對方反而更加容易接受。

比如,我的一位閨蜜苗苗就在自己孕晚期和老公進行過交流,她的表達方式是:「老公,我可能會在生了寶寶後有一年左右的產後抑鬱期,在這段時間裡,可能我的情緒不太穩定,會因為一些小事發脾氣或者沒耐心,如果讓你覺得不愉快了,還希望你能多包容和原諒我。」

相比「因為我有產後抑鬱,所以你一定要讓著我」的說法,這樣的措辭顯然溫和得多,而且讓丈夫感覺是站在他的立場上為他著想。而這劑預防針的結果就是,苗苗老公開始主動關注和詢問產後抑鬱,再也不抱怨苗苗有「公主病」了。

在妻子做出努力的同時,新手爸爸如何轉換角色意識,打好配合攻堅戰,是能夠使媽媽們平安度過甚至儘快度過產後抑鬱的內在動力。

為什麼西方國家的很多爸爸都反映男性也會有產後抑鬱,而中國的爸爸們則普遍覺得事不關己?很簡單,在西方的家庭觀念中,父親對育兒的參與意識非常重要,而西方爸爸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和力度上也遠遠高於中國爸爸。

在西方街頭,隨處可見推著嬰兒車或者抱著寶寶散步的奶爸。在丹麥這樣的人口負增長率國家,官方甚至為新晉父母們雙雙提供長達近一年的育兒假期和養娃高福利,爸爸和媽媽在這段時間內的唯一工作,就是共同承擔育兒的重任。

而在中國,因為傳統倫理觀的灌輸和現實條件的不允許,女性往往會在婚後主動或被動地承擔全部育兒責任,以致於在小區帶孩子散步或陪孩子玩耍的,不是媽媽,就是清一色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

和女性成為母親之後的快速被催熟不同,對很多男人而言,他們雖然已經榮升爸爸,可內心裡卻始終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而角色轉換的缺失,使這些新手爸爸們在家庭養育環節的參與度極其低下。

對他們而言,孩子與其說是需要承擔責任的對象,不如說更像是茶餘飯後暫時的玩伴和用來逗弄的玩具。甚至在一部分還總想把老婆當媽使的丈夫心裡,會覺得妻子對孩子的全身心照顧剝奪了自己本該享有的關注和權利,從而對妻子心生不滿。

這種情況下,新手父親們儘快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積極改變觀念、學會承擔爸爸的責任就成了他們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只有爸爸觀念的自覺扭轉,才能真正為孕產婦提供和諧溫暖的外部環境和精神支持,從而降低產後抑鬱的傷害性,幫助她們安然渡過難關。

潘幸知

攜手千位情感諮詢師

為你的婚姻和成長保駕護航

夫妻溝通|出軌冷暴力修復

性和諧|離婚適應|自我成長

預 約 付 費 咨 詢

請 聯 系 微 信 號

xingzhizaixian16

在相同的痛苦中循環,還是在迭代的痛苦中生長?怎樣才能享受痛苦?

如何變大格局,發掘自身優勢,為感情尋求更廣闊的可能,給人生更多樣的選擇?

幸知學院

練大格局,掌控自己的人生

課程形式:在線語音,可隨時隨地反覆收聽。

課程費用19.9元

授課導師:潘幸知,幸知在線CEO。

哪些人不容錯過這門課?

遭遇職業、婚戀等人生困境,不知如何突破的朋友。

現世安穩,但渴望開闢人生新可能的朋友。

期待有機會突破自我,進入新的對話場域的朋友。

報名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當我們談論謝娜懷孕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打孩子,打老婆,都是不可饒恕的惡行
她殺了自己兒子,在獄中脫胎換骨,哈佛因拒絕錄取她而備受爭議。她的故事就像一部電影
三生三「式」修鍊成精,來,做婚姻的建設者!
結婚七年,跟老公找不到共同話題?教你三大招

TAG: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