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逃離帝都,遷居鄉下,唐代士人在長安過得好難

逃離帝都,遷居鄉下,唐代士人在長安過得好難

撰文|羊頭山人(彰考局專欄作者)

唐代詩人白居易有一則早年逸事,《唐語林》卷三載:

白居易應舉,初至京,以詩謁顧著作況。況睹姓名,熟視曰:「米價方貴,居亦不易。」及披卷,首篇曰:「咸陽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乃嗟賞曰:「道得個語,居即易也。」因為之延譽,聲名遂振。[1]

這則故事也見於《唐摭言》、《幽閑鼓吹》、《北夢瑣言》等書,甚至還被正史《舊唐書》收錄,足見流傳之廣。

然而故事的真實性很值得懷疑:白居易進京應舉是在唐德宗貞元十五年前後,而顧況此時早已被貶離京,兩人不可能在長安相遇。

如果不拘泥於具體細節,野史、小說也有作為史料的「通性之真實」,多少能折射出當時社會的某些真實面相:當時進士考試前,士子多會拿著自己的詩文,拜謁當朝公卿、名士,以期獲得賞識,為自己「延譽」。這被稱為「行卷」。

上面這則故事就發生在白居易向名士顧況請謁、行卷之際,顧況「米價方貴,居亦不易」的雙關式調侃,從側面道出了在長安謀生的艱辛,而這也確是此後白居易及其同僚等唐代士人的人生寫照。

租,租,租

如果沒有特殊的人生際遇,白居易很可能像同時代諸多小官僚子弟一樣,或沉寂下僚,或流落江湖,留給後世的不過是一方高度程式化的墓誌,記敘著平庸的一生。但二十九歲那年,白居易考中了進士,不久又考中吏部銓選的書判拔萃科,授官秘書省校書郎。一切似乎有了轉機。

帝都生活看似光鮮亮麗,其實困擾著白居易的難題著實不少。除了朝中的人事紛爭,最棘手的還是經濟收入與長安城房價間的巨大鴻溝,他在長安前後住了將近十五年,房子始終是他一塊心結。

校書郎雖是個不錯的起家官,但正所謂「芸閣官微不救貧」,俸祿低微,房是買不起的,只能租。

白居易租的第一套房在常樂里,是已故宰相關播的一處亭園,條件簡陋,只有「茅屋四五間」。但初入長安的白居易對此似乎還比較滿意:

「俸錢萬六千,月給亦有餘。既無衣食牽,亦少人事拘。……窗前有竹玩,門外有酒酤。」

畢竟一切都是新鮮的,俸祿雖低,衣食之資還是夠的。

長安城裡坊圖,紅圈處為白居易住過的里坊。圖據據李建超《增訂唐兩京城坊考》,三秦出版社,2006年。

然而他也很快感知到了名利場上緊張競逐的氣氛。白居易集中保存了賃居長安期間創作的多首「閑適詩」:

帝都名利場,雞鳴無安居。獨有懶慢者,日高頭未梳。[2]

長安千萬人,出門各有營,唯我與夫子,信馬悠悠行。[3]

營營各何求,無非名與利。而我常晏起,虛住長安城。[4]

仔細玩味這些篇章,「閑適」的背後難掩焦慮不安。白居易的內心並不平靜:身處「帝都名利場」,旁人都在汲汲奔走,他怎能獨自「閑適」?這些說辭更像是種自我慰藉。

很快,校書郎任期屆滿,白居易陷入「失業」狀態,遂與友人元稹租住到永崇里華陽觀,期間發憤讀書,準備參加制舉考試。這一住處幽靜偏僻,租金應相對低廉。

元和三年,白居易人生中有兩件大事,經過多年打拚,仕途漸有起色,獲皇帝賞識,任左拾遺、兼翰林學士,前途一片大好,個人生活上,娶楊虞卿堂妹為妻,實現了與京師名門「靖恭楊家」的聯姻,只是經濟上依舊窘迫,買不起婚房,還得靠租。

此後元和五年,白居易任京兆府士曹參軍,俸祿稍厚,遷居宣平坊;元和九年丁憂結束後從老家回到長安,遷居昭國坊。

這些住處無一例外都是租來的。

當官二十載,總算買了房

長慶元年,白居易年屆半百,結束了五年外貶歲月,回到京城出任主客郎中、知制誥,又任中書舍人等要職。這一年,他做了一項重大的人生決定:拿出多年積蓄,買房。

這處宅第在新昌坊,據其自稱,是:

冷巷閉門無客到,暖簾移榻向陽眠。

階庭寬窄才容足,牆壁高低粗及肩。[5]

另外,地段也不好。新昌坊緊挨著長安東郭,來往大明宮,通勤頗為不便,故其自嘲:「省吏嫌坊遠,豪家笑地偏」[6]。

雖有諸多不如意,但畢竟是自家庭院,他在《卜居》里說:

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

長羨蝸牛猶有舍,不如碩鼠解藏身。

且求容立錐頭地,免似漂流木偶人。

但道吾廬心便足,敢辭湫隘與囂塵。[7]

歷經二十年宦海沉浮,從初來乍到,一無所有,到兩鬢斑白,白居易總算在帝都擁有了一處永久居所,此間甘苦,當然難與外人道也,確屬「不易」。

洛陽履道坊白居易宅邸出土的經幢拓片,這是白居易親筆題名的部分。原石今藏洛陽博物館。

龐大的常住人口,有限的社會資源

白居易的長安奮鬥歷程並非個案,同時代其他詩人也是備嘗艱辛,如韓愈有《示兒》一詩,自述經歷:

始我來京師,止攜一束書。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8]

寫詩時也已年近半百,甚至有些官員,如出身河東裴氏的裴復,「歷十一官,而無宅於都,無田於野。」[9]一生都未能在京買房。

從個人才學來看,韓愈、白居易等無疑是科舉體制下最精英的一批士人,各種社會資源理應向他們優先傾斜。為什麼連房都買不起呢?這其中有著深刻的社會結構動因。

隋唐時期,中國社會曾經歷過一場看似波瀾不驚的社會變革。伴隨著大一統政權的重建以及九品中正制的廢止,此前漢魏六朝時期盤踞地方鄉里的士族,為仕宦便利計,紛紛舉家遷徙長安、洛陽(兩京)附近。史稱:「里閭無豪族,井邑無衣冠,人不土著,萃處京畿。」[10]

這一歷史進程造成了京城人口急遽膨脹。據學者估算,唐代長安鼎盛時期,常住人口應在百萬上下,這在前近代城市中是非常罕見的。

長安城地處關中平原,作為周秦以降的古都,耕地早已過度開發。及至唐代,經濟發展潛力已呈下降趨勢。唐前期關中爆發過多次饑荒,皇帝不得不率領臣僚、百姓就食東都洛陽。盛唐以降,隨著黃河三門峽段漕運的整治,關中糧食供應問題一度得到緩解。然而總的來看,依靠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交通運輸手段,長安的物資供應一直是困擾著上至皇帝、下至底層百姓的難題。

有限的社會資源與龐大的常住人口,雙雙拉高了消費水平。據貞元年間在長安應舉的張汾自稱,他一年的花銷是2000貫,即200萬文。[11]這或許是特例,但京師物價之昂,也可見一斑。

比照同期任校書郎的白居易,月薪為1.6萬,年薪則為19.2萬,此後任左拾遺時,也不過30萬。[12]中下級京官全年的收入,也只能勉強維繫日常生計,如果家口眾多,還會入不敷出。如韓愈在京任國子博士時,月俸2.5萬,「舉族仰薄俸,有時未朝餐,得米日已晏」[13],遭到學生嘲笑:「冬暖而兒嚎寒,年豐而妻啼飢。」[14]

逃離帝都,遷居鄉下

物價騰貴的背後,還有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

在科舉考試作為高級文官主要來源的中晚唐時期,相比此前的門第社會,社會流動空前加劇。

京師是「衣冠萃居」之地,官僚人口佔據了很大比例。大家都要做官,然而官闕總是有限的。

如果能力不濟,或者缺乏人脈資源,就很難在長安立足。

以憲宗朝宰相杜佑家族為例。在晚唐,杜佑孫輩中有迎娶公主、官至宰相、定居京師的杜悰;也有「京中無業」、客居淮南的杜牧弟、妹,更有「貧困尤甚」,寄居荊、郢等州的其它子孫。[15]

一門之內,境遇尚且有雲泥之別,社會競爭之殘酷可見一斑。

所以大批此前已經定居兩京一帶的官僚家族,在中晚唐又轉而移居地方州縣,其中緣由,除了躲避戰亂,更深層次還是為了規避兩京都市生活的經濟壓力,以及政治資源分配中的傾軋,他們某種程度上是社會競爭的失敗者。

兩鬢斑白的白居易。

白居易家族就屬於這一情形,白家世代業儒,算是官宦人家,但父祖輩當的官都不大,祖籍在下邽縣,離長安不遠,勉強也算得天子腳下的京畿之地。

但白居易實際出生於鄭州新鄭縣,十一二歲時又隨父任官徐州,安家符離縣,此後還曾在蘇州、杭州、襄州等地短暫寓居。[16]可以說,三十歲之前,白居易都過著顛沛流離的僑居生活。韓愈早年經歷與之類似,雖然世居河陽,生於長安,早年卻長期流寓韶州,後又「就食江南」,僑居於宣州。

這種窘迫感和漂泊感,給白居易等人早年生活留下深刻烙印。白居易在詩文中慨嘆:

苦乏衣食資,遠為江海游。光陰坐遲暮,鄉國行阻修。身病向鄱陽,家貧寄徐州。[17]

又:

時難年飢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18]

明乎此,就不難理解,作為「外省青年」的白居易、韓愈等人,為何在長安大半生只能租房,及至中年買房後,又為何會激動不已。此間心路歷程,就如同現代人,白手起家,打拚多年,終在北上廣全款購下一處房產。不同的時代環境之下,艱辛與「不易」,從來都是生活的底色。

注釋

[1]周勛初《唐語林校證》,中華書局,1987年,第277頁。[2]《白居易集》卷5《常樂里閑居偶題十六韻》,中華書局,1979年,第91頁。[3]《白居易集》卷5《答元八宗簡同游曲江後明日見贈》,第92頁。[4]《白居易集》卷5《早送舉人入試》,第93頁。[5]《白居易集》卷19《題新居寄元八》,第407頁。[6]《白居易集》卷19《新昌新居書事四十韻,因寄元郎中、張博士》,第415頁。[7]《白居易集》卷19,第407頁。[8]《韓昌黎詩系年集釋》卷9,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952頁。[9]《韓昌黎文集校注》卷6《河南少尹裴君墓志銘》,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60頁。[10]《通典》卷17《選舉》,中華書局,1988年,第417頁。[11]《太平廣記》卷496「邢君牙」條,中華書局,1961年,第4072頁。[12]陳寅恪《元白詩中俸料錢問題》,《金明館叢稿二編》,三聯書店,2001年。[13]《韓昌黎詩系年集釋》卷6,第701頁。[14]《韓昌黎文集校注》卷1《進學解》,第47頁,參黃正建《韓愈日常生活研究》,《唐研究》第4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5]參《北夢瑣言》卷三「杜邠公不恤親戚」條,中華書局,2002年,第44頁;杜牧《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啟》、《上宰相求湖州第三啟》、《為堂兄慥求澧州啟》,《杜牧集系年校注》,中華書局,2008年,第1008-1016頁。[16]朱金城《白居易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19頁。[17]《白居易集》卷9《將之饒州,江浦夜泊》,第177-178頁。[18]《白居易集》卷13《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第267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旅遊圖集:知道背誦白居易《憶江南》,那你去過江南嗎
深度揭秘古人養家妓的秘密,白居易曾養上百家妓
白居易學詩 萬事功到自然成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白」氏起源,快來看看你是不是殺神白起的後代
中國古代版「使女的故事」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