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故事
從一幅對聯說起
每年春節前,我都要請單位的同事給我家大門寫副對聯,每次都是不變的內容:「江左家聲遠,山陰世澤長」,橫批是「五世其昌」。朋友過春節來我家拜年,看到好幾回這副對聯,終於忍不住問我,這是啥意思,我告訴朋友,這是我們家傳的對聯,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
我曾聽爺爺說過,解放前我家口有門當,大門上有木刻凸出的這副對聯,每年春節只需將對聯上的字用大紅油漆漆一遍就可以了。江左,即江南的意思,在江南聲明顯赫的王氏是東晉王導、王敦家族,王導任東晉宰相,王敦任大將軍。在東晉有「王馬共天下」的說法,王氏與掌權的司馬氏齊名。唐朝詩人劉禹錫在《烏衣巷》中寫到:「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更是增添了這個家族的聲望。如今在南京夫子廟烏衣巷,還有王氏紀念館啦。
山陰,即現在的浙江紹興,東晉王羲之即為此間的代表人物。為避戰亂,王家從建康遷至山陰居住,書聖王羲之在此留下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今人們耳熟能詳的便是《蘭亭序》了。「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據考證,這個王氏家族是二十四孝中首孝王祥的後代,他們祖籍琅琊(今山東臨沂)。在中國有超過一億的王姓,王氏家族中琅琊王與太原王、京兆王三支並稱。
從這副古老的對聯中可以看出,我們王氏家族祖籍山東琅琊,曾經有過顯赫的聲明,人才輩出,東晉的名人與他們的清流軼事一直在鼓勵後輩發奮圖強。
我家為何要一直掛這樣的對聯呢?小時候我不理解,現在我擔任了公司的中層幹部,越來越理解了先輩的深意。「江左家聲遠」,強調的是家聲,也就是家族的聲望。在他們看來,地位顯不顯赫,財富多與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王家的名聲,而這一名聲,就是「忠廉」二字。對國家要忠誠,為官要廉潔。下聯「山陰世澤長」,強調的是世澤,也就是世代的恩澤。上下聯是因果關係,只有保持良好的家聲,王氏家族才能世世代代恩澤不斷。老祖宗的美好願望,反映了他們對家風家聲的重視和傳承。在當今社會,面對金錢和權力的誘惑時,多想想這幅對聯,讓我更加意識到肩上的擔子,這不僅僅是對自己,更是對家族的承諾。
我家的「祖訓」
我記得家裡有一副十二字的祖訓「當仕路、重民權、功於國、榮於家」。這是先祖東漢京兆尹王諍在隱居連雲港雲台山後,定立的家訓,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這個居住的村子就改名叫當路。先祖要求後人為官從政,心繫百姓,建功立業,光耀門庭。從歷史的長河來看,祖訓有著長遠的眼光,先進的理念,人本的關愛,不懈的追求。放之今日,仍然對子孫後輩有著積極的教育意義。
古人云「願得此生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這句話與「功與國」有著異曲同工的效果。我家祖上明朝兩廣掛印總兵、征蠻大將軍王鳴鶴英勇善戰,在征討南方夷蠻平定叛亂中不幸染瘟疫身故,馬革裹屍還歸故里。朝廷在家鄉當路為其修建祠堂隆重紀念,讓人們緬懷這位愛國將領。我未讀過《明史》,但在《明朝那些事》一書中了解了鳴鶴公的事迹,心中油生敬意。
在近代,家族中人守祖宗「清白」二字,教子孫耕讀兩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經商創業,家庭不斷富裕。富貴不忘鄉鄰,投身公共事業。先輩們創立墟溝小學,組織民眾抗擊海匪,捐資修建墟溝鐵路、連雲港碼頭,興修水利,造福家鄉。在災年更能以仁愛之心發放糧食救濟災民,充分體現「重民權」的思想。
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作戰中,家族中出現四位飛行員,翱翔藍天保家衛國;目前統計家族有科學院院士一人,大學教授六人,博士五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主任醫師數十人,家族人丁興旺,人才輩出。
祖訓雖短,但字字珠璣,勉勵後人積極向上,德行為先,造福鄉里;更激發後人立身報國,忠孝節義,彪炳歷史。易經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與祖訓精神無限融合,這是民族之魂,也是家族之根。
TAG:中燃連雲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