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耳機會損害聽力?明明是保護吧
作者:匡正(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編者按:
耳機黨們還在討論火電水電對音質的影響,有人卻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降噪耳機為了降噪,主動發射了聲波去抵消噪音,會不會對聽力損傷其實更大啊?」
今天,大院er邀請到了聲學所雜訊與振動實驗室副研究員匡正老師,請他為大家解答下這個問題。
圖/Sony
無論是在工作、旅途或是休息,戴上耳機聽聽音樂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休閑方式。
但噪雜的外部環境,比如喧鬧的車廂、轟鳴的飛機發動機、路旁的廣告喇叭乃至哭鬧的兒童,常常影響著我們對音樂的欣賞。因此,降噪耳機應運而生。
對於這一進入日常生活不久的新鮮事物,不少人也為之困惑:
降噪耳機和普通耳機有什麼區別?被動降噪和主動降噪又是怎麼一回事?長期佩戴降噪耳機聽音樂是否會影響我們的聽力?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降噪耳機。
總有時你會希望有一副降噪耳機 圖/Sony
聲音與雜訊的頻率
在了解耳機之前,我們先來說說聲音的頻率。
通常,我們把聽到的聲音劃分為高、中、低幾個階段。20~200Hz屬於低頻,200~4000Hz屬於中頻,4000~20000Hz屬於高頻。
日常的雜訊裡面,大多是中低頻階段的聲音,比如地鐵、高鐵以及飛機上的雜訊等。生活中高頻的雜訊是比較少的,但一些警示聲,如車喇叭有部分高頻的成分。
而樂器當中,鼓聲屬於低頻聲音,貝斯的聲音也比較低,小提琴的聲音相對比較高。人講話的聲音頻率也比較高,其中女性和孩子聲音的頻率相對更高些。
圖/人教網
被動降噪耳機
傳統的耳機分為密閉式耳機和開放式耳機。密閉式耳機的被動降噪量比較大,戴上之後,環境的聲音聽起來比較小。
不過這樣做是有一定安全隱患的。
比如,我們戴上耳機走在路上,就有可能因聽不到喇叭的聲音而帶來一定的風險。而開放式耳機即在聽音樂的時候,周圍環境的聲音也會聽得比較清楚。所以像是在馬路跑步這樣的場合,過去往往提倡使用開放式耳機。
從外觀上來看,密閉式耳機和開放式耳機是沒有區別的。把耳朵罩住的耳機不一定是密閉式,有些入耳式耳機也可能是開放式。開放還是密閉看的是耳機里的結構是如何設置的,有的密閉式耳機只要打一個很小的孔就可能會變成開放式耳機。
主動降噪耳機
傳統的密閉式耳機只能實現對中高頻聲音的降噪,要實現對中低頻的降噪很困難。
這是因為想要達到的降噪量越大,需要用到的隔聲材料的質量就要越大,這樣耳機就會很笨重。另一方面,被動降噪又需要耳機捂得特別緊,這都會影響耳機的舒適感。
為此,人們開發出了主動降噪耳機。
面對雜訊,它不是被動地屏蔽,而是主動發出與雜訊相位相反的聲音,在耳內與雜訊形成干涉而抵消。主動降噪耳機在中低頻的降噪效果很好,在高頻的降噪效果比較差。
這樣,它既能消除日常生活中的常見雜訊,又不會影響緊急情況下尖鳴的喇叭等警示音。
目前,國內外主動降噪耳機都有一個上限頻率,一般消噪的最高頻率為1500赫茲。
主動降噪耳機是如何識別各個頻率的聲音來進行降噪的呢?
一般一個主動降噪耳機的耳罩外面有一個麥克風,中間有一個揚聲器,裡面也有一個麥克風。外面的麥克風可以識別周圍環境的聲音,中間的揚聲器用來播放抵消雜訊的反相聲波,裡面的麥克風作為一個反饋,檢查降噪的效果如何。
你或許會問,耳機是如何保證音樂不被抵消的呢?
這是因為主動降噪耳機只會抵消外部麥克風收到的聲音,通過數據線途徑進來的音樂等聲音是不會受到影響的。
數字式的主動降噪耳機還可以通過演算法來自動感知周圍的環境聲,周圍沒有雜訊便不降噪;周圍的雜訊大,就降噪大一點兒;周圍的雜訊小,就降噪小一點。這樣在保證欣賞音樂的同時,也不會錯過周圍突發的信息。
在晨跑時聽音樂,既需要隔絕噪音,又要保證聽得到汽車的鳴笛
主動降噪耳機會對聽力有影響嗎
事實上,主動降噪耳機對聽力肯定是有好處的。
為什麼我們可以這麼說呢?
這是由於聽覺有掩蔽效應,在一個比較吵的環境裡面,比如雜訊環境是70分貝,那至少要將音樂放到75分貝或者80分貝時,才能壓過雜訊。如果周圍環境的噪音只有30分貝,那麼45分貝的音樂就可以聽得很清楚。
正因如此,當周圍很吵,我們不自覺就會把音樂聲音調得更大,不然就會有很多細節聽不到。周圍環境越吵,聲音調得越大,對耳朵的損傷就會越重。特別是有的手機為了保證音樂里低音的效果,還會用一些補償的手段讓低音更大。
降噪耳機能防止過大的音量對耳朵的損害 圖/Gwen Shockey
右上為健康的內耳毛細胞,右下為被損害的內耳毛細胞
當使用降噪耳機時,周圍的低頻雜訊都被抵消了,那麼播放音樂的音量也就可以相應降低。
也就是說,不需要那麼大的聲音就可以有很好的愉悅感,從而對耳朵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一場看不見的全球大遷徙 正在改變這個世界
※北斗將再發新星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如何提供定位服務?
※國家科學中心驚現神秘綠光
※嬰兒能意識到鏡中人是自己嗎?大象、猴子、類人猿能嗎?
※北斗三號都要發射了,關於二號的謠言還在傳!
TAG:科學大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