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骨灰級的大清復辟者張勳:5件屌事證明他是一個傻不拉幾的「張大炮」

骨灰級的大清復辟者張勳:5件屌事證明他是一個傻不拉幾的「張大炮」

在荷蘭公使館內的張勳

張勳,江西省奉新縣人,30歲在長沙參軍,後步步高升。1895年,42歲的張勳投靠北洋軍閥袁世凱,歷任副將、總兵、江南提督,後任長江巡閱使,駐守徐州長達5年。

張勳是個極端頑固的清朝復辟擁躉者,在辛亥革命之後,為表示效忠清室,禁止部隊官兵剪掉辮子,史稱「辮子軍」。

辮子軍士兵和黃包車夫

1916年袁世凱死後,張勳整天圖謀大清復辟。1917年6月,他抓住時機,率領他的5000「辮子軍」進京,於7月1日成功復辟,12歲的溥儀莫名其妙地重新登上了皇位。

不過,段祺瑞在短短几天內就組成了「討逆軍」,12日攻入北京城,"辮子兵"一觸即潰,張勳狼狽地逃入了荷蘭駐華公使館。

張勳

畢竟轟轟烈烈地幹了一件大事,張勳從此名揚天下,關於張勳的各種傳聞也充斥大街小巷,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張勳一生效忠清室,除了思想頑固,他性格坦率、敢作敢為,給人留下一個沒心沒肺的憨大印象。在短短的12天復辟期間,幾件事情就能證明他是一個愣頭愣腦的「張大炮」。

辮子軍進入北京城

其一、張勳在復辟之後,風光無限,洋洋得意,覺得今非昔比,於是吩咐手下給自己印了名刺(名片)。按照清朝的官場習俗,官小者使用較大的名片以示謙恭,官大者使用較小的名片以示地位。

張勳是大老粗出身,哪裡講究這一套。唯恐人家不了解他,名片上印了大量的頭銜,導致名片的尺寸超標。

他的名片長約九寸,寬約四寸,上面密密麻麻印有六行官銜:「前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前江蘇都督、前長江巡閱使兼安徽督軍、現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欽命御前議政大臣、晉封忠勇親王」張勳,凡看到的人都暗自發笑。

休整中的辮子軍士兵

二、張勳的夫人曹琴向來反對張勳的復辟行為,多次苦苦相勸,但張勳從來不聽,依然我行我素。復辟成功之後,為了向妻子炫耀,特意告訴她自己被皇帝加封為了"忠勇親王",曹氏冷冷地跟張勳說:「恭喜恭喜!你今天被封為忠勇親王,明天就是平肩王了!」

張勳一臉疑惑,問道:「平肩王是什麼意思?」曹氏說:「將來被押上法場,一刀砍去你的頭,脖子與兩肩不是一字平了嗎?」張勳聽後大怒,摔門而去。不過,這個張勳也是祖宗積德,犯下了如此大的罪孽,最後卻逢凶化吉。

復辟失敗後,張勳被段祺瑞政府通緝,逃到天津德租界。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為由,竟然對張勳實行了特赦,也是歷史上的奇蹟。最終張勳在天津病逝,終年69歲。

騎馬的辮子軍士兵

其三、復辟失敗後,張勳進宮覲見「皇上」,溥儀問張勳接下來打算怎麼辦?張勳說想返回徐州,但手頭拮据,請皇上賞自己黃金一萬兩,權當作自己搞復辟的幸苦費。不料溥儀說:「一萬兩黃金相當於大洋40餘萬元,我當了10天的皇帝,每天要花4萬大洋,代價也太大了吧?」

張勳扳著手指跟溥儀算起了帳:「自從皇上辛亥退位之後,這六年來我為了清室的復辟大業花去了大洋50多萬,即使一萬兩黃金給我還虧了。」旁邊的端康太妃快言快語:「不搞復辟之前,民國政府還每年給我們400萬的歲費,現在恐怕要斷送於你手了,我們向誰要去?」張勳於是一聲不響地溜了。

12歲的溥儀坐在龍椅上

其四、馮國璋和段祺瑞各懸賞十萬大洋買張勳的人頭,康有為對張勳說:「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也曾懸賞十萬兩銀子買我的人頭,看來我倆的身價差不多。」

張勳聽了便不高興,他說:「你當年才十萬兩銀子,我這次是兩個十萬元,最多也只有我的一半身價!再說了,這次通緝名單上沒有你,是因為人家認為你不值錢!」說完,故意一臉嘚瑟:「他娘的,姓馮的和姓段的出十萬元買我的人頭,我張勳一介武夫,真的這麼值錢嗎?

段祺瑞

其五、張勳復辟失敗,全國的輿論幾乎全是痛罵他,張勳一時如過街老鼠,不敢公開露面。但是偏偏有一個人力挺張勳,此人名叫阮忠樞,也是大清王朝的鐵杆粉絲,在袁世凱稱帝的過程中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阮忠樞與張勳惺惺相惜,都幻想著有朝一日夢回前朝。阮忠樞對張勳的評價:此番舉動,雖然近於粗率,卻不失為烈烈轟轟之好漢。張勳得到如此「好評」,不禁熱淚盈眶,對天長嘆一聲:「我結交半生,如能得到這個仗義朋友,便死也瞑目了!」

馮國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草園筆會 的精彩文章:

母憑子貴?未必!因為兒子是皇帝,溥儀的親生母親37歲吞鴉片自殺
鹿鍾麟手持炸彈把溥儀趕出皇宮,38年後二人相遇,你猜發生了什麼?
10張罕見的老照片,見證溥儀被趕出紫禁城的歷史性時刻
記住這個陌生的名字「蒯祥」:他是天安門、故宮建築的總設計師!
62歲的溥儀竟死於一個特殊癖好!今天的人們也可引以為鑒

TAG:百草園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