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開,菊花殘,秋心已泛黃
歲至秋香,月至仲秋,花至菊飄,年至初涼,此時,天也泛黃,時光也泛黃。「菊花殘,滿地傷,你的笑容已泛黃」,菊花的秋心一捧,沉吟了時節,泛黃了清霜。
高潔與孤獨
菊的幽然自賞
菊花,作為中國文化里「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從來就有其固定的氣質傳達和品格象徵。
淡然獨開於寒秋的菊花,是高潔的,所以,就難免是寂寞的。因此李煜在描摹相思時,就選用菊花與獨盼雁歸的寂寞人為伴:
《長相思》南唐·李煜
一重山,兩重山,
山遠天高煙水寒,
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
塞雁高飛人未還,
一簾風月閑。
李煜詞里的「菊花開,菊花殘」,傳唱到周杰倫歌里的「菊花殘,滿地傷」,正合了這首詞詞牌名的意象,「長相思」。國風傳承,意象不改,相思對菊,情深不壽。
菊瓣迤邐,落筆旖旎,如捧一鞠蘸滿了煙水的清寒詩意,撒香在歲月秋深里,那麼落寞而空靈,那麼痴纏而空蕩。
菊花,在柔弱君王李煜的筆下是心香寂寞的,如這位南唐後主一輩子香艷卻頹唐的花落人生。
如此般的花開無依、如此般的花落無著,還有《紅樓夢》里菊花詩勾勒出的氣韻,比如黛玉寫的「片言誰解訴秋心?」比如寶釵寫的「誰憐我為黃花瘦?」那詩意、那人生,都如同是開在夕陽歲晚里,閃耀著餘暉的才情、沉鬱了日落的傷情。
——這是在中國文化里,菊花的高潔與孤獨。
愛菊的人,可能正是因為知音少、寂寞多,才特別理解菊的幽然自賞。
謙和與高貴
菊的悠然自得
「四君子」的菊花是孤獨高潔的,然而在陶淵明的籬笆叢畔,菊花就表現出了它在中國文化里的另一種氣質:那是不與群芳爭艷的安然靜開,是不畏秋光漸冷的淡然清揚。
歸園田居、遠離官場的陶淵明也把菊香揮灑紙上,他說:
《飲酒》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為何菊能悠然慢開在百花熙攘之後?因為它心安凈土,即使後發,也蓬勃了秋香。
為何在人能蝸居在紛擾紅塵中也寧靜致遠?因為心存閑遠,即使身處熱鬧,也如置身安靜。
這樣的菊花,是中國文化中一直以來遙遙嚮往的隱士風範。不爭先,而天下莫能與之爭。不強求,而知己畢至東籬把酒。
隱忍,有時候是一種退讓的美德,肯自信在安和的從容里,肯豁達於低調的沉默里。
這是「溫良恭儉讓」的君子風範,這也是「獨與天地往來」的隱士風度。
——這是在中國文化里,菊花的謙和與高貴。
愛菊的人,可能正是因為淡於名利、安於退讓,才格外欣賞菊的悠然自得。
高冷與不凡
菊的凜然凌霜
秋,在四季里也意味著肅殺之氣,所以菊花還呈現出一種霸氣逼人的氣場,就是稱霸金秋、非我莫屬的自負與囂張。
在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里,運用的正是菊花的這一層意象——那宮城裡滿地肆虐的菊花刺目,是鋪滿了一地的慾望張狂,是追逐了一生的權勢瘋狂。
事實上,「滿城盡帶黃金甲」這句話,就出自唐末起義軍將領黃巢的詩:
《菊花》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正因為「此花開盡更無花」,所以菊花是如此的隱忍不發、後來居上;正因為「我花開後百花殺」,所以菊花是如此的鹿死誰手、且看天下!
秋風瑟起,冷肅寒流;
唯菊凌霜,群芳殘柔;
試問誰與,天命風流!
菊,是在秋陽殘照里獨攬了秋光的唯一 一張名片。叢中已無其他芳菲的喧鬧打擾,菊瓣帶霜,清寂而傲然地為天地送上這一份紅妝。
按捺一春的桃紅柳綠、退讓一夏的鳥語花香,是為了在盛秋寒陽獨舞天下。
隱忍後的爆發,無人能擋。
秋風裡,殘陽下,紅滿天,金漫地,無人比肩,誰與爭鋒!
孤獨是我一個人的狂歡,清冷而傲岸的姿態,永遠都屬於王者之風。
——這是在中國文化里,菊花的高冷與不凡。
愛菊的人,可能正是因為志存高遠、靜水流深,才獨獨鍾愛菊的凜然凌霜。
菊花
君子·隱者·王者
「花已向晚,飄落了燦爛」,這首《菊花台》從來都是榜單金曲,它唱著菊花零落的憂傷,卻常開在當代音樂的經典成就裡。
金風金秋金為衣,秋霜來時,就邁進了菊花獨白的節日。當眾香已告別世間,唯有此花依舊留戀。
在秋風的手裡優雅盛開,菊瓣長長地牽絆,纏住夕陽中的剪影,剪出十月里不朽的心顏。
在中國文化的意象中,菊,是孤芳自賞的隱士,是淡泊明志的君子,是捨我其誰的王者。
詩中的樂器
系列閱讀
※秋分的情書
※花鳥畫構圖中需「碎者整之,整者碎之」
※每周詩語:秋天聽一曲《子夜吳歌》 唱不盡的相思幾重
※今日秋分:「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分講一個分別的故事
TAG:國學是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