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楊家將真有那麼厲害嗎,楊六郎是否真有傳奇經歷
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將軍世家當屬是楊家將了吧!而在楊家將中,憑藉著一場又一場勝戰的楊六郎讓大家印象最為深刻。其為宋朝做出的貢獻也很令人尊敬,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楊六郎的故事。
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國家,在這個時代,總是處處受到別的國家的欺負,所以說在宋朝有一個這麼厲害的家族,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這楊六郎的名字叫楊延昭,為什麼楊六郎會稱之為六郎呢?不是說因為他是家裡的第六個孩子,具體的原因有很多種,人們常說的是因為楊延昭非常的厲害,每次打仗都能勝利,在敵人的眼裡,楊延昭就是一個非常非常厲害的人物,契丹人迷信,在他們的眼裡,天上的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星是他們國家的災難,而楊延昭對他們來說就是這樣的存在,所以說稱他為楊六郎。所以說可以看到他是多麼厲害的人了。
但是,這麼厲害的人,他並沒有受到朝廷的重要,因為前面說了,宋朝非常的重文輕武,所以說楊六郎當的官職也不是什麼很大的官。但他的打仗的能力的確是有目共睹的。雖然楊六郎在打仗這個方面非常的有能力,但是他的作用也不是非常大的。楊延昭在敵軍的眼裡是非常的厲害,能夠讓敵人都害怕自己,但是朝廷並不是楊六郎堅實的後盾啊,朝廷不知道要用楊六郎這麼厲害的人物,所以最後他還是沒能挽救宋朝的命運,還是讓宋朝一步一步的走向了衰敗和沒落。
而在楊家將的故事中,我們還知道了楊門女將的故事,這不是真的,只有那位當家主母是真的一位女將,人們是根據這個和楊家將的厲害,想出的故事。雖然不是真實的故事,但這也是人們內心的反映,說明宋朝的確是一個對武力非常不在乎的國家,人們也非常的想反抗。
楊家將就是一個傳奇,在歷史的長河中佔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有著不可以磨滅的記憶,如果沒有他們的存在,可能宋朝滅亡的腳步會更加的快,根本沒有辦法在歷史中有這樣的一段時間。雖然最後宋朝也沒能逃脫被滅亡的命運,但是在楊家將的保護之下,它還是有過一段和平溫暖的時候的。
雖然楊家將在歷史上也只是存在的時間非常的短,但是帶來的影響卻很大,他讓自己的國家因為自己而感到驕傲,讓百姓因為有他而感到安心,所以也是讓人非常的敬佩的,而楊六郎作為代表人物,像他的父親一樣的厲害,為國家付出的更是多,為了國家打了這麼多的勝仗,給國家帶來了很多的利益,讓國家在他的保護之下有一個安定的時期,所以是非常值得人們敬佩的。
楊延昭是楊業的長子,出生於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楊六郎」的稱呼卻並非演義杜撰,在歷史上確有此名,是怎麼回事呢?相傳在天文上,天狼星又被稱為六郎星,屬於將星的一種。由於楊延昭在於契丹交手中屢次獲勝,就被敵人稱為「楊六郎」。
楊延昭的青少年都隨楊業在北漢度過。史書記載,楊延昭小時候沉默寡言,喜歡擺兵陣玩,楊業認為和自己最像(「此兒類我」)。二十一歲那年,北漢滅亡,楊業降宋,不久被宋太宗任命為代州知州,鎮守北方邊境。楊延昭經常隨著楊業出戰,被朝廷授予供奉官的職務。
在雍熙三年(公元986年)的北伐中,楊延昭作為楊業的先鋒,作戰勇敢。攻打朔州的時候,他的胳膊被敵人用箭射穿,仍然奮身向前。陳家谷之戰,因為楊延昭不再楊業身邊,得以幸免於難。事實上,當時在楊業身邊的只有一個兒子楊延玉,隨楊業戰死,其他六個兒子都安然無事,這與演義是很不同的。
在楊業犧牲後,楊延昭被升為如京副使,出任景州知州。景州在今河北省衡水市,離邊境還有一定的距離,楊延昭此後數年間並未參加與契丹戰鬥的記載。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宋太宗病逝,太子趙恆即位,是為宋真宗。宋真宗即位的第二年,即咸平元年(公元998年),江淮地區發生嚴重的旱災,楊延昭就被宋太宗派到南方,擔任江、淮南都巡檢使,安撫地方。災情緩和後,楊延昭改任崇儀使、定遠軍知軍,不久升如京使、保州緣邊都巡檢使。保州即今河北省保定市,位於宋遼邊界,楊延昭再次開始了他的抗遼生涯。
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契丹大舉南侵,保州首當其衝。當時楊延昭正在保州下轄的遂城,遂城城小無備,被契丹大軍團團包圍,蕭太后親自至城下督戰,城中人心惶惶。楊延昭下令集合城中丁壯,分發武器,讓他們上城助士兵守城,才勉強擋住敵人的進攻。此時已是十月份,恰好遇到劇烈降溫,天氣格外寒冷。楊延昭就想出一條妙計,用水從城樓上潑下,在城牆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光滑不可攀,敵人只得解圍退走。這段史實在演義中也有詳細改編。
此戰為楊延昭贏得美名,被許多官員推薦給宋真宗。比如工部侍郎、集賢殿學士錢若水在討論邊防的時候,就建議宋真宗提拔楊延昭,「增其爵秩,分授兵柄,使將萬人,間以強弩,令分路討除,孰敢不用命!」得到宋真宗採納。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楊延昭就被提拔為莫州刺史。莫州在今河北省滄州市,保州的東面,仍屬邊區。
宋朝為了抗擊契丹,在河北設置鎮州、定州、高陽關三大行營,分命大將擔任行營都部署。這次契丹入侵期間,宋真宗又任命忠武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傅潛為三行營都部署,全面主持邊防。但是傅潛駐紮在定州,擁兵八萬餘人,畏縮不前,使契丹得以四處劫掠州縣。楊延昭與保州知州楊嗣、行營先鋒將、崇儀使石普多次勸傅潛出兵,全遭到拒絕。宋真宗親征至大名府,聽說後大怒,將傅潛削職流放。
不久楊延昭到大名府覲見,宋真宗對他的印象很好,向身邊的皇室親王們說:「此即楊延朗也。延朗父業為前朝名將,延朗治兵護塞,復有父風,深可嘉也。」厚加賞賜,讓他返回莫州。
楊延昭與保州刺史楊嗣齊名,二人皆驍勇善戰,被沿邊百姓稱為「二楊」。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四月,楊嗣升保州團練使,楊延昭升莫州團練使,宋真宗對宰相評價二人,說:「嗣及延朗並出疏外,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眾,朕力為保庇,乃及於此。」按宋真宗的話,嫉妒楊延昭的不止一人,民間傳說多指參知政事王欽若為首惡。
這年冬天,邊報契丹南侵,宋真宗任命山南東道節度使、檢校太師、同平章事王顯為鎮、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負責防禦事宜。楊延昭、楊嗣與西上閣門使、康州刺史李繼宣、入內副都知秦翰並為先鋒將,在契丹逼近後合兵於威虜軍。楊延朗與楊嗣先率輕騎向羊山前進,被契丹所敗,李繼宣與秦翰繼進,才得擊退敵軍。
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契丹入侵保州,楊延昭與已經調任深州團練使的楊嗣合兵增援,軍隊不整,遭遇契丹襲擊,損失頗為慘重。宋真宗罷去二人緣邊都巡檢使職務,召至朝廷,當面批評,但卻並未按軍法治罪,而是對殿前都指揮使高瓊等人說:「嗣、延朗素勤藎,勇於戰鬥,今特宥之,庶收其後效也。」
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四月,宋軍於契丹在望都大戰,結果宋軍慘敗。宋真宗向群臣詢訪備邊之策,有人就推薦楊延昭、楊嗣二人久在邊疆,熟悉敵情,可以徵求二人的意見。二人上書以後,宋真宗綜合各方建議,決定由楊延昭率兵五千駐守保州,不久又加封他為保州、威虜、靜戎軍沿邊都巡檢使,這年冬天又改任寧邊軍部署。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六月,宋真宗擔心契丹入犯順安、靜戎軍,就增楊延昭軍為一萬,令其屯靜戎軍東,與在馬村西的莫州部署石普相互照應,嚴加防備。
這年九月,契丹再次大舉南侵,在攻擊威武、順安軍不克後,轉攻保州,深入定州,河北震動。在宰相寇準的建議下,宋真宗決定親征,同時下詔給楊延昭與威虜軍部署魏能、保州部署張凝、北平砦部署田敏四將可以不聽天平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都虞候、北面行營都部署、檢校太尉王超節制,率兵深入敵境以牽制敵軍。
十一月,契丹至澶州城下,宋真宗也親自至澶州,宋軍軍勢大振。契丹名將南京統軍使、檢校太師、兼侍中蘭陵王蕭撻凜又被宋軍射中,重傷而亡。蕭撻凜是當年陳家谷一戰的契丹關鍵將領,負責設伏包圍楊業。在此背景下,契丹決定於宋和談,得到宋真宗同意,最終雙方締結和約,這就是著名的澶淵之盟。
在契丹軍撤退後,楊延昭曾上書建議乘契丹人馬疲憊之時,令諸軍分路掩殺,然後乘勢收復幽雲(「契丹頓澶淵,去北境千里,人馬俱乏,雖眾易敗,凡有剽掠,率在馬上。願飭諸軍,扼其要路,眾可殲焉,即幽、易數州,可襲而取。」),卻沒有得到宋真宗的回信。於是楊延昭就獨自率部進入契丹境內,攻陷古城,俘斬甚重,因孤軍不敢深入而還。
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正月,雖然已經與契丹議和,但為了震懾契丹,宋高宗決定仍用善戰有才者分守河北州郡,楊延昭就被任命為保州知州,後加英州防禦使,又升遷高陽關行營副都部署。
楊延昭在軍中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共苦,所獲得的賞賜全部分給部下。雖然身為高級將領,但其身邊儀仗親兵的規模就和小將一樣。作戰時其總是身先士卒,勝利後從不搶佔部下的功勞,因此很受愛戴。其鎮守邊境二十餘年,契丹人很是忌憚。
楊延昭雖能治軍,但卻不善處理日常政事,軍中文書訴訟多交付給小校周正,周正卻舞權弄私。宋真宗知道後,貶責周正,對楊延昭只是提醒勸告而已。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正月,楊延昭病逝於高陽關。漢朝名將馬援曾經說過:「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兒女手中邪?」楊延昭不就是這樣嗎?訃聞傳至朝廷,宋真宗特派使者護送靈柩南還,河北百姓望見靈柩者多痛哭流涕。其三個兒子傳永、德政、文廣全都獲得朝廷封賞。
在宋仁宗時期,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曾這樣評價楊業、楊延昭父子:「父子皆為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里兒野豎,皆能道之。」
※一千年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在哪裡?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兀朮派秦檜夫婦回宋朝當卧底,秦檜得到一件護身符,從此平步青雲
※美麗的漢中(寧強篇6):直隸中央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