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貧窮的本質!99%的人變窮是因為這9點?改掉這9點你還是窮光蛋!
很多人認為我們要比窮人來得富有,我們和他們之間也有本質的差異。但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窮人身上的一些問題,難道我們身上就沒有嗎?
《貧窮的本質》一書揭示了窮人的經濟生活,使我們看到其中所蘊含的豐富的經濟學原理。這本書中的理論有助於我們了解窮人能實現什麼,他們在哪些方面需要一些助力,以及他們為什麼會需要這些助力。
本書中的每個章節都闡述了一種如何找出這些難點並攻克這些難點的方法。翻開這本書,我們可以清晰窺見這些人的家庭生活:
他們都會買些什麼;
他們會為子女的教育做些什麼;
他們會生幾個孩子等。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闡述各類市場及機構能為窮人做些什麼:
他們能存錢嗎?
能為自己投一份人身傷害保險嗎?
政府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在何種情況下政府會力不從心?
自始至終,本書都在討論幾個相同的基本問題。
通過什麼方法可以讓窮人改善他們的生活,在這方面他們遇到了哪些障礙?
窮人意識到福利的重要性了嗎?
如果沒有,原因又是什麼呢 ?
本書還告訴我們,即使在任務看上去無比艱難的情況下,我們依然要敢于堅持,成功並不總像看上去那樣遙遠。
1
窮人思維
許多人的貧窮在於技術上變窮的。大抵可探索一下窮人思維:
規劃層面上,窮人無戰略,只有戰術,常常局限於發生事件的某個局部;
時間維度上,窮人不想未來,只想眼前;
窮人更安於享受,一旦窮人經濟有些許改變,他們就會將多餘的儲蓄用於享受型消費;
……
與窮人相反的基因基本都是富人的基因。窮人變窮往往都因為偶發性事件而貧窮,比如生一場大病,比如一次意外的事故,比如一次意外投資損失。這與經濟學中蕭條成就富翁是一個道理。窮人經濟學的核心是,股市下跌時候必須出倉,而富人則在於股市下跌時候更多加倉。
2
窮人的幾個困境
困境一:知識的匱乏
一個比較表層的困境,是知識的匱乏,其實就是有效信息的短缺。這讓窮人往往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是正確的。
例如很多國家的窮人都認為將藥物直接輸送到血液是必要的,因此他們都很願意輸液。如果家裡有兒童患了痢疾,醫生為他開了口服補液(一種兒童口服劑),這就會導致這個窮人再也不帶孩子去看這個醫生——因為她覺得口服補液是無效的。如果不具備中學左右的生物學知識,就沒辦法理解消化系統能吸收營養。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由於窮人不認識字,也就沒有機會讀懂對他們有利的政策和法令,就會錯過一些改善經濟條件的機會。由於缺乏營養學知識,窮人獲得了額外的可以用於食物的收入,他並不會買對身體有益能提供營養的食品,比如碘鹽,只會買價格低、提供好口感的食品,比如糖。
困境二:臨對意志力的挑戰
但即使是窮人們知道了即使意識到了某件事對他們是有好處的,也依然經常做不到。為什麼呢?
我們天真地相信未來的自己就跟現在的自己完全不同,這是一種錯誤的預期,稱之為「時間矛盾」,這會阻礙我們把目標轉化為行動。一個經典的時間矛盾案例就是,人們傾向於制定不可能完成的新年計劃,是因為會美化未來的自己。我認為明年的自己每天跑十公里,是因為假想著那時的我對於十公里的跑步痛苦就能忍受了,實際上到了明年還是根本不會踏入健身房。
因此我們會把輕鬆的事情留給今天的自己,把困難的事情留給明天。對於窮人來說更是如此。明明有錢可以買一支疫苗打,窮人仍然會把這個事兒推到明天去做,然後錢就會花在能迅速帶來一時的快樂的事情上,——去買糖和煙。於是可能就會推到兩年後感染上這個病為止。
抵禦一時快樂的誘惑,去選擇眼下看起來很麻煩但是長久有益的事情,這是需要調動意志力的。難就難在窮人一天要面臨無數次對意志力的調動。誘惑有時候來自於生理性需求(比如性、糖、脂肪類食品、煙等),對於富人來說,滿足自己的需求並不會調動極其大的意志力——不會買了一包大白兔奶糖就面臨就家裡人吃不上飯的境地;但是窮人完全可能面臨的是眼前的奶糖和將來染病喪命的危險選擇。
困境三:缺乏應對風險的能力
窮人缺乏有效地應對風險的能力,一次意外可能就會導致他們傾家蕩產,但這不代表他們完全不會應付風險。
比如他們會把女兒嫁去不近不遠的村子,等待天氣災害收成不好的時候互相幫襯解一時之急。——太遠了就幫不上,太近了天氣災害的時候會一起遭殃,起不到分散風險的作用。這種傳統的智慧不能說完全沒有用,但遇到大病之類的情況,往往對方就不會幫襯了。
生育和教育,對於窮人來說也是用來抵禦未來風險的辦法。書中講到一個叫帕克·蘇達諾的人,他有一個由九個孩子構成的大家庭。想要九個孩子,並非是由於缺乏自控力和避孕措施造成的,也不是社會強加給他的準則。而是因為他不知道九個人誰會有能力給他養老。對於九個孩子的教育,他並不是在做一筆穩定的投資,而是像是買彩票。但同時他相信,撫養九個孩子讓他陷入貧窮。
用生育和血緣來抵禦風險,實際上是缺乏制度性選擇的結果,和窮人完全不同的是,發達國家城市裡的人可能會用儲蓄、保險等金融方式來應對風險。
困境四:扭曲的教育觀
窮人的教育觀是扭曲而極端的。上學要麼被貶低到只是個形式,要麼被崇拜成改變命運的救命草。所以如果發現孩子在學校里沒有學到東西(更直接的說就是這個孩子沒有考到高分),那麼上學就被認為毫無用處。
所以只有少數考到高分的窮孩子才可以繼續接受教育。
富人給窮人精心編織了愚民教育的輿論,讓窮人想當然的以為把孩子丟進學校可以一勞永逸解決所有問題,讓窮人家長們得不到足夠的指導信息。他們沒法接受教育的事實:人天生就是厭學的,學校不能解決所有教育問題,分數更不能,孩子在每個階段的教育都是不可缺失的。
貧窮催生的教育觀念扭曲了家長們的期望,這種過高或者過低的期望攪碎了大多數孩子的不成熟的心智,使這些孩子選擇了逃避,過早走上了謀生的道路。
於是窮人和富人「聯手 」拔掉了他們的苗子。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很多窮人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讀書。
困境五:穩定的嚮往
在傳統就業機會缺失的情況下,窮人的嚮往就是得到一份工作,或者自己去做一份小生意。表面穩定的政府工作成為窮人的一種嚮往。穩定的工作賦予人們足夠的心理空間,讓人們有機會做中產階級擅長做的事情。
然而事實是,這些機會本來就是富人設計出來為自己服務的,窮人只是拉動這些機會的勞動力而已。讓富人創造穩定的機會為窮人服務,這怎麼可能呢?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窮人有工作卻不能享受合法權利,能夠創業卻不能守業。
3
貧窮,不僅是因為是沒有錢
窮的問題是不是真的瀕臨餓死,而是他們沒辦法擺脫這種窮的狀態。他們的人生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勉力維持一種餓不死的狀態。
這對於人類來說是不是糟糕的事情呢?當然是的。因為大量出生在這個地球上、接著又死去的生命,他們的生命潛力並沒有得到挖掘,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大多數人意識不到的是,我們面臨的問題和窮人並沒有差別,我們處理得更好,只是因為城市文明中存在著一套體系,無聲無息地替我們處理了很多問題而已。比如我們不必天然經受那麼多考驗意志力和判斷力的事情,類似於是否往水裡使用消毒劑(我們用的自來水已經被消毒過了)、是否需要翻山越嶺接種疫苗(小時候在學校就會被強制接種比較重要的疫苗)。
作者認為,雖然這種說法是一種「家長式風氣」,但處於發達國家的人們,正是這種充滿家長式風氣的體系中的受益者。這是一套維持生活的體系,對於缺少這樣體系的窮人來說,勉力維持不餓死,已經很難了,沒有能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總的來說,為什麼富人過得好?因為他們的生活是被體系所保護的。就像玩遊戲選擇了簡單模式,他們的潛力能得到充分發揮。
而我們要幫助窮人,是要幫助他們建立這樣的體系,建立良性循環的模式,否則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是必然的。
窮人的困境與普通人貌似是一樣的——缺乏信息,沒有信仰、懶惰。普通人貌似並不貧窮,受過良好的教育,見多識廣,但他們與窮人的差別其實很小,因為他們的認知比自己以為的要少得多。他們比窮人的真正優勢在於,生活可以隨著時間慢慢改變,他們無須擔心明天是否面臨生存問題。換句話說,他們只需要相對有限的忍耐就行了,而窮人需要不斷忍耐。
長期忍耐之下,窮人對自己的生活習以為常,幾乎不會關心對衣食住行以外的東西。微薄的收入限制了他們的信息來源,因為有用的信息是要花錢買的。
所以窮人對財富的信息一無所知,財富機構和權力機構的大門對他們是關閉的。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小額貸款和扶貧政策未能讓窮人富起來。
儘管有吃有喝,然而窮人還是會營養不良,主要是因為他們考慮的是不是價格便宜,合不合口味,而不是有無營養價值。手裡的錢越少,就越不願意購買健康食品。這就好比當你陷入失業狀態,你並不想吃乏味的健康食品,而是想吃點味道不錯的東西,總會有一些便宜而又好吃的食品誘惑著你。
除此之外:窮人應對風險的所有方法一般都很昂貴。
這就能解釋窮人為什麼缺乏知識卻喜歡娛樂,願意花大錢看病卻不會花小錢改善生活,精打細算卻輕信錯誤的信息。
4
如何對抗貧窮
知道了窮和缺乏體系保護對於個人發展的限制,可能會有點不開心。但有一些好消息:
1、互聯網時代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是:我們獲取信息的成本降低了
比如在我這一代報考大學之前,我只能從我父母的社交圈裡了解專業情況,比如他們沒辦法告訴我經濟學和金融學之間的區別,他們作為醫學畢業生,只能告訴我醫學是什麼樣一個專業,這個情況很常見。
但現在有一個高三的學生,可以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可以先上知乎(不是廣告)大概了解一下,然後再上在行(仍然不是廣告)約一個人當面聊一聊。即使一小時300塊錢,就算見5個人,也就是1500元。就算父母月收入大概都在北京市比較低的水平,假設分別為1500元,拿出一個人當月的全部月收入幫孩子做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也是值得的。
2、其次,再次重申,這本書討論的貧窮情況是指日收入低於0.99美元,即每天掙不到7塊錢人民幣的那種貧窮。實際上,金錢超過一定數額之後,對於人的效用是邊際遞減的。
(圖片來自google,具體數值逐年會有變化)
假如你家買不起馬桶的時候你當然非常不快樂,但當你買了一個五百塊錢正常的馬桶和一個五萬塊錢鍍金馬桶的快樂程度是差不了一百倍的。摘抄一段話,這段話的主人認為金錢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限制:
「朱天心他們看著這些年輕時候的夥伴走上了不同的路,但她們就什麼也不幹。他們講,做了董事長的朋友收入非常高,但他的花費也很高,一個月幾十萬,如果那樣,那他的選擇就會非常少。他只能去做董事長,只能做總經理,才能夠滿足他這樣的生活要求。所以她和唐諾那個時候就下了決心,永遠不要這樣,過沒有選擇的生活。
3、大多數年輕人的問題是在於,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錢才能過好生活。有因為供職於金融機構和供職於媒體、互聯網的維持成本是根本不一樣的。
所以古人說,了解你自己。給自己建立一個不需要經常考驗自己的意志力,並且能夠抵禦風險的體系吧。
4、賺錢本來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千萬不要為了賺錢而犧牲掉更好生活的機會。
沒錯,確實很多事情,比如興趣愛好、比如周末約朋友看個電影、比如護膚,看起來都是「非必要」的「非必需品」。
但是啊,如果人都按照「必要」來活著,那你和動物又有什麼區別呢,每個人都是一模一樣的了啊。
我們常說錢要花在刀刃上——但一個人能不能把錢賺回來,是看他學不學習,學習需要經過一個過程,然後才有思考的基礎「我為什麼花這個錢,而不花那個錢」,值不值得、精準與否的判斷,全部都來自一件事情——就是我們得學習,怎麼學習,學習是要花錢的。
「人生最珍貴的是時間而不是金錢。而真正可怕的事情是,時間的有限是賺不回來的。
以80歲來算,80歲乘以365天一年,你大概有3萬天左右,很嚇人吧,我們一輩子活80年,可是得到的只有3萬天左右。
這個三萬天,是你從嬰兒時期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這個三萬的碼錶就開始起跳了。三萬非常少,如果你現在出去流浪一年,我說我只給你三萬塊,你都會不安,覺得夠不夠啊。結果你不是一年,你是流浪八十年,我在你口袋裡面放了三萬天。
而這三萬天跟三萬塊的概念不一樣,三萬塊花掉一塊錢,賺回來就有了;三萬天過一秒是一秒,用盡天下的方法,也賺不回這一秒鐘。
「所以時間的珍貴,是最不可抵抗的一個花費。——蔡康永
5、花錢自我投資。當你把你的時間看得很值錢的時候,你就不會花時間在省錢上,而是花在投資自己上。
一個捨不得在自己身上花錢的人,在面試、崗位提拔的時候一定會吃虧。老闆關心的是:你有什麼學識、長成什麼樣子、衣著是否得體、視野是否廣闊。而這些,都是需要你去自我投資的。一定要記住,貧窮的根源是思想。因此一定要隨時學習。
克服投機心理,天生一定不會掉餡餅。社會上投機損失的大多數是窮人,富人一般不會投機,投機損失的承受力大大超過窮人。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也培養自身的心智,防止自己用投機、巧取、一夜暴富的心態去生活工作。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把我們的注意力、判斷力、決策力聚焦到我們的學習和成長上,而不是聚焦到投機、取巧、暴富、享受上。
你會發現現在所有的企業都不以血汗工廠為理念,他們會儘可能讓員工生活得舒服,谷歌、蘋果、微軟都是儘可能地給員工提供福利讓他們享受,而不是讓他們在公司勤儉,一個跟員工摳門的公司,永遠不可能上市。
「人省則不能發展,企業省則不能上市。
哈佛大學研究出一個人變窮的9個原因,很多人都對照自己中了幾招。但你有沒有想過,改掉這9點你就一定能變有錢嗎?有時候,偏聽偏信不如不聽不信。
最近,哈佛大學出了一個研究結果很有意思,說一個人又窮又沒出息一定是9個原因造成的。
研究結果出來以後,網上鋪天蓋地的文章都在寫:哈佛研究出9個讓你變窮的原因,你中了幾招?改掉這9點,你就能走上人生巔峰……
看到這些文章,我就呵呵了。感覺大家都把這9個原因當成自己變窮的借口,好像只要改掉這些原因,就真的可以脫貧致富。
中國有句古話叫盡信書不如無書,盲目跟著別人走並不一定適合自己,反而會掉進更深的坑裡面,可惜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太少。
▌01:你身上有多少讓你變窮的原因?
猶豫不決、拖延、三分鐘熱度、害怕拒絕、自我設限、逃避現實、總找借口、恐懼、拒絕學習,這是哈佛大學研究出來一個人變窮的9個原因。
從研究數據來看,這9個原因有理有據讓人信服,確實可以在很多失敗的人身上找到。
比如很多人都沒有堅持做好一件事的恆心,也因為恐懼不敢邁出自己的腳步,心理承受能力又很差。
大多數人的時間總是在這樣猶豫、害怕、拖延和逃避中流失,錯過很多機會,最喜歡說的一句就是「要是當初這樣選了,我現在早就發達了」。
可以說,哈佛大學的研究結論本身沒有錯,但是要注意,結論沒有錯並不代表每個人都適用。
首先這個結論並不能包含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很多人變窮的主要原因並不一定就是這9個原因。
更重要的是,一味盲目地照葫蘆畫瓢很可能適得其反,強行讓自己全部改變,反而可能越變越窮。
▌02:改變真的能阻止變窮嗎?
變窮的人身上可能有這9個原因,但是有這些原因的人不一定會變窮。
比如一個看似三分鐘熱度的人,可能不是真的什麼都堅持不了,而是還沒碰到能讓自己為之奮鬥的目標。
他只是一直在嘗試和放棄,因為他自己並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你現在告訴他不能老是三分鐘熱度,最可能發生的結果是什麼呢?
很可能他就會堅持做一件自己不感興趣也不擅長的事情,運氣好可能做出點成績,但往往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堅持,仍然不能改變自己的現狀。
這樣的結果還不如不停去嘗試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專長所在,磨刀不誤砍柴工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有時候欲速則不達。
打敗一個人的很可能不是三分鐘熱度,而是他對自己的不了解。
又比如,有個人天生的喜歡找借口。
犯什麼錯第一反應都是為自己辯護,開口第一句就是「不是我的錯」。
在很多場景里,總找借口確實是一個致命的失敗原因。
但是,有些人很可能天性如此,可能他並不適合做一個辦公室的小員工,而適合做一個辯護律師。
因為善於找借口的人,腦子都轉的比較快,能言善辯。對手扔出什麼問題,都可以在腦子裡瞬間形成各種開脫的理由,巧舌如簧地反駁。
再比如一個天生恐懼的人,在很多方面可能顯得過於保守謹慎,但是在一些精細化的工作中,卻可以大放異彩。
還比如喜歡幻想逃避現實的人,可能更適合做一些腦洞大開的工作,很多藝術家都喜歡做夢,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這裡想說的是,改變很重要,但是找准改變的方向更重要,而要找准方向的前提是了解自己,並不是強行改變別人口中的原因,就能阻止自己變窮。
▌03:找准自己的路
如何找准自己的路,關鍵在於了解自己。
了解別人很難,但其實了解自己更難,在了解自己的過程中,很多東西可能只有你自己心裡清楚,別人都幫不了你。
那麼,怎麼才能了解自己呢?我這裡給大家提供兩個思路。
首先是學會復盤自己的人生。這就像工作一樣,不會復盤總結的人,註定是很難取得進步的。
很多人的生活工作都是渾渾噩噩虛度時光,導致自己的人生也是一片混亂,等到要做選擇的時候千頭萬緒。
這就需要你不斷去復盤自己的人生,比如這一年自己有什麼變化,哪些變化給自己帶來了好的回報,而這些變化中又是哪些因素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那麼,這些因素可能是你自己的獨特優點,也可能是適合你的方法,不斷把這些因素打磨地更加出色,自然也就事半功倍。
其次,低看自己的優點高看自己的缺點。
看上去這句話好像很打擊自信心,但是絕大多數人都是相反的,往往喜歡放大自己的優點忽視自己的缺點。
低看自己的優點,是要冷靜看自己的成功,這些成功裡面有沒有運氣的成分,真是是自己的優點起到了關鍵作用嗎?
你看看馬雲之類的企業家,他們的危機意識非常強,往往把成績歸功於大環境大時代,你可以說這是故作謙虛,但也正是這樣才能始終保持清醒。
高看自己的缺點,是要把改變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如果你做一件事,裡面有太多你無法掌控的因素,你肯定是做不好的。
一些不可抗的因素就不說了,但像自己的短板這種因素其實是可以杜絕的。
當你真正重視自己的缺點,你自然會慢慢去改變,當缺點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小的時候,你離成功就會越來越近,而且你會越來越清楚怎麼一步一步達到改變的目的。
總之,最怕的是沒有真正的了解自己,就盲目強行去做一些改變,東施效顰邯鄲學步最終反而會害了自己。
---------END---------
匯說FTsay泛金融革命發起與引領者!讓每個人更平等的參與金融市場是我們的使命!即使你生於貧困,也絕不能死於貧困!
我們堅信勵精修行,方可得道:投資是生活的藝術,交易是一生的修行!願與你以投資交易為生,共同奔向財富自由之路!
歡迎關注公號:匯說FTsay加我微信:huishuoftsay 拉你入伙 找到組織!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資本思維是做人做生意的成功利器!從經濟層面講今後社會上只有三類人存在
※成功來自精準的勤奮,而不是平庸忙碌!不會總結提煉,你干多少活都沒用
※正因為金融市場反人性,所以成功的交易大師都是精神病人!巴菲特都不例外
※讓你的敵人都相信你:李嘉誠永遠賺錢的金科玉律!
※中國式」明碼標價「的愛情和婚姻!在中國談戀愛,是一堆人在跟你談!
TAG:匯說FTsay |